地方

【独家】倾向保留自主权
多数对未来悲观杂货商转型欠勇气

传统杂货店提供社区独树一格的服务选择,反有其特色。

(八打灵再也、芙蓉23日综合讯)从传统到新颖,需要的不只是创新勇气,也胥视各种客观因素,目前在微利中求存的传统杂货业者受眼前各项问题困扰,对转型兴致缺缺,倾向于保留自主权,苦撑一天是一天!

虽然杂货总会领导鼓励业者要有顽强奋战的精神,但《南洋商报》针对15名传统杂货商业者进行的抽样民意调查显示,只有40%业者对未来的展望表示乐观,多数(53.3%)都是悲观看待。



仅26.7%业者愿转型

其中,27.3%的传统杂货商表示能接受7-11便利店的转型概念,20%有“要拥有一间7-11便利店”的意愿。

本报是针对随着局势转变,马来西亚杂货商联合会总将与7-11连锁便利店合作推展转型概念,以协助杂货商在市场寻找新出路,对15名杂货商展开上述抽样调查。

受访者93.3%均超过51岁,虽然73.3%的杂货商都拥有自己店铺,甚至大多都经营超过40年,但却苦于后继无人,而没法作出改变;只有26.7%的业者表示会转型,多数选择不会改变。

“独立经营转型”较自由



有好些商家则认为若有需要,超过半数会接受“独立经营转型”的做法,因为他们认为这会比较自由,不会受到转型条件及融资的约束。

纵观业者的意见,他们都很理解现况及所面对的问题;并了解7-11集团有雄厚资金,还有品牌知名度,拥有精细的系统, 受聘担任店长,不必再像以往那样时时要为盈亏绞尽脑汁,还能吸取市场营销经验。不过,基于年纪增长、继承人与租金问题,对零售发展的力不从心等等,他们坦言转型前景不明,与其牵挂在心不如保留自主权,偏向独立经营。

年长业者对转型有心无力

杂货零售行业面对市场格局变化,一些业者数年前已理解“转型”或是持续生存的出路,抛开守旧作业,为传统经营注入新元素,以在市场保有立足与发展的希望。

接受本报访问的杂货业者坦言,传统杂货经营早已在霸市、连锁与超市百货竞争环境下面对沉重打击,过去一年,政府实施消费税,杂货经营也并没好转,反而更加艰辛。

他们说,若真研究,市场上有各式不同的转型契机,因此必须认真考虑,选择真正适合本身的作业模式,才能让生意永续生存。

另外,有者虽然认同传统杂货参与转型概念,或对未来发展会有更好前景,并表示会先行了解各种合作机会的详情,但大部分年长业者则因继承人和租金等问题,对转型有心无力。

一些业者则说,传统杂货因为营运规模小,盈利赚幅主要取决于独特货源物品、预定批发货量的多寡、而且提供社区左邻右舍亲切送货服务也独树一格择,造就传统杂货业成为“打不死的小强”。

为此,他们担心参与连锁便利店合作转型概念,就会丧失上述特色,多选择作好心理准备,以便在结束多年的杂货业时转换跑道。

传统杂货商优势

■拥有店铺

■策略地点

■聚拢一定人气

■历史久远

■拥有固定客户群

■赊账便利

■送货服务及人情味

传统杂货商劣势

■铺面陈旧

■缺乏资金

■后继无人

■面对激烈竞争

■利润微薄

传统杂货商对转型部分顾虑

■是否需达到一定预定货源数量

■会否影响现金流周转

■杂货店原有的独特性是否获得提升

邀总会讲解详情
森杂货商公会会长 锺志海

独立经营会比较自由;加入像7-11的连锁店,销售货物的价格都被绑死。无论发何,7-11便利店的转型概念,总会只是在柔佛作为试点,目前很多森州区的会员商家还不是很清楚,只是通过报章略知一二,未能确实是好是坏。

其实,7-11的便利店,在台湾及泰国都很普遍,好些上班族或游客都爱光顾,因为有好些很好吃的特色美食,特别能招徕年轻顾客。

我今日接到一些商家的电话查询,公会将择订一天及邀请总会领导与7-11集团决策者到芙蓉讲解7-11转型模式的详情,及与TUKAR的概念比较。

总会推行的TUKAR,有提供贷款及不须借贷两种方式,有意参与者都可联络公会;目前,在森境内的金马士、瓜拉庇劳、波德申、弄边均各有一间杂货店参与此转型计划,生意都得到改善。

较适合年轻业者
巴生滨海杂货零售商公会主席 陈朝正

传统杂货面对青黄不接问题,总会早前也有给杂货商转型机会,但在巴生参与者非常少,许多人考虑到若本身不做传统杂货,可以自行转型寻找特别的货源。

但是,参与转型可能比较适合年轻一代,而现有传统杂货业者大多年纪老迈,接棒人和聘请员工营业也是个问题,不过,总会尚未向巴生区业者谈转型概念。

杂货店有人情味
勤成号负责人 孙賐鍗

随着时代变迁,华人传统杂货店的确需要改变与改变,否则在众多激烈竞争下难以生存。 传统杂货店转型为7-11便利店其实也是很好的措施,因为既不用为后继无人而烦恼,也无须为生意及货源烦恼。 

不过,传统杂货店较有人情味,甚至提供额外的服务如协助顾客进通话费及泡浸海参的等,这是现在的新颖便利店没有的。

以前新加坡街一排都是杂货店,可是如今仅剩2至3间杂货店,或许很多人会认为杂货店少更好做,却基于选择少顾客却步,杂货生意后来更为难做。 

面对租金问题
20年杂货业者李小姐

杂货商转型是好事,现许多年轻一代已很少到传统杂货店来消费。目前我们经营面对租金的现实问题,希望能撑得过9月。

我这类小货商以现金交易为主,以利周转,参与转型概念可能就要考虑更多配合上的细节,或者转行成为打工族更好吧。

传统杂货商以“小强”的精神继续奋战。

多元更胜便利店
洽记贸易公司董事经理 谢兆衡

我认为传统杂货店转型为7-11便利店只是换汤不换药,也等同于将华人文化卖给他人,最终只能替他人打工。 

传统杂货店所售卖的东西多元化,如端午节、中秋节、新年等传统节日所需的食材传统杂货店才能找到,同时也能为顾客提供额外如煲汤用料方面的资料,这是便利店无法能及的,并且也少了人情味。 

其实,只要改革迎合社会的需求,传统杂货店依然能够生存,而我对这行业还是抱着乐观的态度,并认为无需走向转型走向便利店。如果Tukar和一马杂货店策略能够行得通,至今就不会只有区区几间。 

租金再涨拟结业
有兴隆(日常用品及文具批发)东主 黄志良

我以前是洋货店职员,近几年才自己创业至今已有5年,主要是打发时间,孩子也暂时协助打理生意。若孩子愿意接受就将生意传承,否则就会在两三年后结业过退休生活。 

行情不好,如果明年租金再度调涨,我也打算结业,不然只会加重成本开销。 

由于连锁便利店及百货市场不断崛起,并时常展开促销活动吸引顾客,以致大部分消费者已减少到街上采购,传统杂货店迟早也会“消失”。 

最坏打算或转行
10年杂货业者 李先生

我本身不会接受参与转型概念。据我所知,参与合作转型概念后货源供应将不再是业者自行联系,而是向合作的连锁取得货源,但问题是我们原有的批发商,还有零售下游的其他客源已合作多年。

杂货业转型是好事,但业者成为受薪店长,日后的经营程序就需遵循合作规则去进行,这能否保留传统杂货原有的独特与灵活性?

杂货业目前的经营模式利润薄弱,而且行情不稳定,最坏的打算是转行或放弃营业。

后继无人不想变
广隆发杂货店东主 沈楷

我今年79岁,经营杂货店生意有40多年了,年轻时,还能踩踏车去送货;现在驾车都会碰擦到别人,因为后继无人,我不会再去变了。

在新村做的是熟客生意,近几年人口流失,周围有很多新新的花园区如金山花园、芙蓉园、建记花园、丽阳园、大地花园,还有新增设的迷你市场、连锁便利店,都抢走了村内杂货的生意。早几年前,村内原有一间7-11便利店,因租期届满,屋主要调涨租金才没续约而关掉了。

地点也很重要
AST杂货店东主 许正荣

我选择独立经营是因为感觉比较自由,7-11便利店的转型计划,那还不是替别人打工,我不会参与。

多年前有人承顶过一间便利店,可是后来却被迫歇业,其实转型为便利店不一定就能成功的,还要看地点。

我自购一间铺面及租赁隔邻另一间铺面经营杂货店20多年,去年实施消费税,我就耗资几万块钱重新装修,两个星期才休息一天,每天从上午9时工作到晚上10时,经营时间长,现在的年轻人都不会做的。

困境也应该坚持
超市店主拿督沈水兴

现有传统杂货的零售市场是胥视货量,由批发市批货供应,若达不到一定的货源数量,单品成本价格会稍微昂贵,影响小商利润。

杂货业原本利润微薄,而且本地工人难聘请,若24小时经营,尤其杂货更难请人。现在新村传统杂货产品独特,而且有包送货,这并非其他地区能相比,传统经营面对问题,但也不妨坚持。

反应

 

财经新闻

【独家】以“小”致胜非万灵丹 杂货商须革新破“疆界”

独家报道:林秀芳

(吉隆坡29日讯)本地连锁杂货商在社区开设高达2000多间分店,足以证明小型杂货业仍具经营韧性,惟,业界认为传统杂货商必须配合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作出相应的改革之路,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扳回一城。

当中,商品的成本效益乃是杂货商最大要害,为此,业者受促须探讨改善管理方针,尤其从成本、经营理念等寻找新出路。

针对近年来城区零售业重返“麻雀小,五脏全”的经营模式,业界不认为会让所有小商店得益,毕竟我国百货商贸经大商场于上世纪70年代涌入市场后,经营格局已出现明显变化。

未来的杂货商贸之路,必须改变传统经营模式,包括打破“疆界”局限,善用数字经济营运,方能在市场上找到一线生存空间。

黄詝瀚:简单模式不可行

须做好成本管理效益

小型杂货商需采取有效经营手法,否则容易遭对手抢攻市场。

Tradeview资本总执行长兼董事经理黄詝瀚向《南洋商报》指出,尽管小型商店重返城区,不过,过去简单的经营模式,即向批发商取货、存货,再卖的方式已不可行。

“业者需要掌握经营之道,尤其做好成本管理效益,否则将无法与对手竞争。”

黄詝瀚以传统杂货商为例说,这些业者在城区消失是有迹可循的,特别是连锁杂货商如99 Speedmart、Jaya Grocer、Segi Fresh等崛起后,在这30、40年光景里,那些一成不变,持续采用传统经营手法的杂货店,其市场版图几乎都被竞争对手蚕食掉了。

“这些业者的没落,主要是没有跟上时代步伐的发展,包括没有经营规模,只有1、2家分店,更为重要的是没有成本效益的经营模式,与大企业相比,无法在量大、成本低之下竞争,以获得更高的毛利收益。

“这更不用说在冠病期间崛起的大批小杂货商店,由于没有经营经验及历史业绩等支撑下,自然容易在残酷的淘汰赛中被踢走。”

科技改变购物方式

黄詝瀚说,如今,科技已改变人们的购物方式,无形也进一步揭露传统杂货店的劣势,即受到经营地点的局限,以致容易遭对手“攻击”。

“倘若他们经营的地点开了一家连锁杂货商,他们的生意额肯定会受到严峻的考验。”

黄詝瀚表示,为此,若业者继续将业务局限在一个范围内经营,在市场有限的情况下,他们只能在价格、商品等与人一较高低,否则就会面对苦苦经营抑或无法经营的窘境了。

改变传统兼攻线上

在城区零售业再度回归小型经营模式之际,传统杂货店能否从中分得一杯羹,就要看其是否达致成本效益经营模式,更为重要的是必须打破经营疆界,提供线上交易和配送服务。

黄詝瀚表示,过去,当小商店面临大商场的竞争之下,仍有勉强维系的能力,主要是因为没有网购的服务,购买商品便利还未达到触手可得的地步。

“但今非昔比,尤其在城区,网购需求日益增长,商家可轻易在电商设立平台经营,对于只想安逸采用过去简单买卖方式的经营者,其生存空间将会越变越小。”

黄詝瀚也指出,小杂货商还面对规模小,货量不足,加上资金不充裕,在未来发展中,若要继续存活,就得开展电商服务,在不受市场范围局限之下,至少还能依靠线上订单继续维系。

针对人情味服务,黄詝瀚表示,这是无法量化的策略,或许在乡区或旅游区如适耕庄旅游景点,一边经营土产生意,一边也提供杂货商品,这就有人情服务的意义和必要性。

方志民:凝聚全国同业

杂货商赶搭数字列车

马来西亚杂货商总会正着手建立大数据平台,以凝聚全国同业的力量,盼借此平台改善会员的经营模式,尤其争取对外的谈判筹码。

会长方志民接受《南洋商报》专访时表示,本地连锁杂货商在社区无孔不入的开设分店,足以证明市场对杂货店是有一定的市场需求的,只是传统杂货店需要作出改变,方能与唯一的竞争对手——连锁杂货店较劲。

取货量小失谈判权

“我们知道价格是杂货经营的命脉所在,尤其成本价更是关键要素,当中,个体户经营常因取货量小,以致容易失去对外的谈判权。

“如果不走向改革之路,传统杂货商在未来也只会继续苦撑而已,他们不但没有与大厂家谈价钱的筹码,就连取货条件也会受到打压,就如近期便有大厂商提出不能‘换货’的要求。

“身为总会长,我不希望这种情况再度发生,因此便发起一个重要的改革使命,那就是要建立一个凝聚全国会员力量的大数据平台,让大家在未来能够拥有抬头的机会,以获得谈判的能力。”

他说,我们从电召商Grab的经营理念看到大数据平台的魔力,它让德士司机服务崛起,为此,也希望借助此平台来壮大会员的力量,让它成形一个犹如“连锁店”般的经营平台。

“国内连锁店就是采用总平台作为谈判和散货的机制,总会如今就是充当此角色,但却让会员拥有本身谈判的力量,包括与厂家洽谈一个好的成本价,又或与官方洽谈实施的政策时,能以数据来说话和作出证明。”

大数据平台助议价

方志民指出,在大数据平台建立后,总会将通过凝聚会员人数,以量作为跟厂家谈判的筹码,让会员可获更好的买入价位;在官方政策上,就如早前联邦直辖区的售酒课题,个体户往往因缺乏数据支撑,难以争取说话权,此刻数据就是最佳的谈判辅助资料了。

“最后,我们也希望通过平台协助会员建立制度化的经营模式,包括设立会员制累积分数、进行促销活动、推出新品等,同时数据掌握和了解客户消费喜好和习惯等,以迎合未来市场的需求。”

他表示,就算是一家小小的杂货店,未来也需跟随数字化起舞,尤其做好货源、财务、经营等管理,并改善过去一团糟的账目记录。

“这是我们拥有的共识,那就是一定要搭上数字列车,不管有多辛苦,才能协助传统杂货商走向更大和更美好的改革方向。”

自创品牌长远立足

方志民表示,根据本身经营理念,杂货商最终愿景须建立本身品牌,方能拥有更完善的经营理念。

他说,代理销售厂家产品,始终犹如“寄人篱下”,不仅没有话语权,而且也容易被人过桥抽板,一旦失去代理权,就会变得一无所有,反观,若能建立本身的品牌,打上自己的商标,才可长远立足,甚至走遍天下市场。

打人情牌胜大商场

“这是我本身的经营经验,大家也可从市面商场发现,很多大型零售商也在打造和销售本身品牌的商品,因为只有树立自己的品牌,业务才能拓展经营。”

方志民补充,大数据平台不仅可以凝聚会员的力量,也可协助传统杂货商建立属于我们的品牌,包括在招牌、产品上等标识,让消费者认识此商标,记得我们的存在、我们所销售的产品和服务等。

“当中,服务也是我们标榜的要素,因为现在大商场或连锁店都聘用外籍或友族员工打理,冷漠的服务态度,只有买和卖,就少了传统杂货店的亲切、折扣、搬运货物等服务,为此,我们要求会员必须延续此传统,以获得消费者的青睐。”

盗窃损失减到最低

行内人皆知,杂货零售业长期以来皆面对严重的偷窃损失问题,方志民认为,能够有效守住“被盗的损失”,也是杂货商成功经营的重中之重。

在零售业,库存损失率(Impairment of stock)指的是因为货物过期、损坏、失窃或其他原因而无法出售或使用的库存量。

有关损失率通常被视为业务经营管理中的一个重要指标,能够反映出公司的营运效率、管理控制和风险管理水平。

方志民表示,传统杂货商需了解自身的不足之处,同时发挥自己的优势,以让经营的路走得更加顺畅。

“一间杂货店的东西有谁不要?里面的东西都是日常所需、所用和所能食用的,因此杂货商最怕就是被偷而引发的损失而已。

“这个损失将带来致命的痛,今天为什么仍有很多个体户的小商店能够生存下来,就是因为他们可以守住店内的损失,让其达致非常低的水平。”

他说,这个行业做大了,不论是超市、霸级或连锁店,只有一样东西必须注意的是系统要做好,否则就会招来惨重的库存损失问题,而有关损失是可以因为“四只脚”或“两只脚”的偷窃行为所造成的。

“日用品所赚都是蝇头小利,比如一支名牌的牙膏若被偷走,业者需要卖出多支同一牌子的牙膏才能弥补损失,为此,杂货商也会非常谨慎取货,存货及摆放货品,比如香烟放在柜台后方,奶粉则放在柜台可见之处,确保‘贵重’商品被牢牢紧盯。”

毛贼可偷倒大商场

他补充说,据知,日企永旺零售商是将损失率控制在2%之内的,国内一些连锁店曾因控制不佳,导致一年的库存损失高达上千万令吉,这也是为何大型商场遭遇经济不景气时,容易面临倒闭的现象。

“传统杂货店的优势就是守得住风险,守得住被人偷,守得住经营费用,从而让他们可以一代接一代经营2、3代人。”

针对市场采用自行扫描付钱方式,方志民指出,有关方式早年已在外国推行,系统存在风险,主要看社会教育和风气,本身相信只有日本社会可以无忧推行。

囤货管理影响盈亏

黄詝瀚则认为,库存损失是零售业难免的亏损,只有通过管理来降低损失率。

他表示,偷窃损失与社会文明极度相关,就连美国这类发达国家,其零售业也面对严重的偷窃问题,反观,日本社会文明意识高企,类似罪案几乎很低。

“在中国,阿里巴巴概念店则因法律执行非常严格,加上城市化地区安装闭路电视繁多,促使人们不敢以身试法。”

他说,至于在我国,Jaya Grocer有效的管理就值得行内人借鉴参考,其囤货量少,按需求采购,从而避免过期,也让其可卖出好价,以此取得成功的管理和经营。

他以国内上市零售商为例分析说,永旺(AEON,6599,主板消费股)的库存损失率较为平稳,反观MYNEWS控股(MYNEWS,5275,主板消费股)曾在疫情期间出现严重亏损,相信是囤货所致。

他认为守得住“被偷的损失”只是管理一环,零售业的冲击还涵盖各种因素,尤其近年日常用品货源短缺,也让业者面对资金流吃紧的问题。

“在正常运作中,零售业放账可达30天至60天期限,但这些年因日用品货源短缺、马币贬值、通货膨胀,也让零售业面对资金流吃紧问题,当中人们可从业者的现金转换周期比率窥探优劣。”

他以MYNEWS控股为例,其在2018年的现金转换周期比率为平均30,2019年为35天,不过,疫情2年,则增至41天之间,较后在2022年复苏期间降至19天,最近则是7.55天。

“2018年是因为店面处于扩张状态,较后的最大问题是盈利下降很多,从2020年至今都在亏损中。在截至今年9个月的亏损稍微缩小,不过,囤货引发过期亏损仍值得大家重点关注。”

相关新闻:【独家】百货商贸再掀革新 小而美商场城区兴起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