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

【独家】独一无二 深受欢迎
缝纫手作无价艺术品

学员可弹性安排时间,在苹果艺术休闲馆练习缝纫手作。

(怡保20日讯)别以为只有艺术珍藏才是无价之宝,缝纫手作也是无价的,且是不二价!

一名缝纫经验丰富的女士缝制一块艺术气质浓厚,犹如珍贵画作般的拼布,就可卖上数百至数千令吉,类似作品尤其在外国市场更受欢迎。



苹果艺术休闲馆(Epal)北马区经理谢月明受《南洋商报》访问表示,由于缝纫作品都是纯手工、精致且独一无二,它就像古玩一样没有固定价格,全凭买卖双方的喜好去决定。

“手作的价值胥视使用的材料品质与数量,以及所投入的时间、心思与创意;若使用昂贵的美国全棉布缝制作品,如手提包、被单及拼布等,且手工精致,其售价定在数百令吉是等闲事。”

她说,美国全棉布每公尺价格介于30至40令吉,用该布料制成的作品手感好及舒适度高,与普通布料差距甚远。

“手作就如艺术品,比起本地人,外国人通常较懂得欣赏。有些较资深的手作大师透过网络销售作品,深受外国人喜爱,并愿意以高价买下心头好。”

更难得的是,手作都是一口价,很少出现讨价还价的情况。



谢月明:掌握缝纫技术的学员透过网卖或参与手作市集赚取额外收入。

办手作市集打响品牌

参与苹果艺术休闲馆缝纫课程的学员,除了兼职网卖自制缝纫作品,也将通过该馆今年杪在霹雳州首次举办的手作市集迈出创业第一步,赚取额外收入作为补贴。

谢月明表示,该馆开班教授学员缝纫技巧,自制各种精美手作,包括背包、服装、时尚配件、鞋子、床单、窗帘、枕头套、家居饰品及地毯等,应有尽有。

她说,该馆预计会在9月,或最迟11月在霹州举办数天的手作市集,协助参与摆摊的学员或会缝纫的人士缔造更多商机。

“为了提供学员接触顾客的平台,本馆之前在其他州,如雪兰莪、森美兰及马六甲等举办为期5天的手作市集,获得不俗的响应。”

她透露,在过去举办的市集,有些参与者的作品可在短短3天就售罄,甚至还得连夜赶工制作,但所有参与者一天的营业额各有差异,视个人作品的素质而定,有者每天可达数十令吉或500令吉营业额,不包括所接获的订单数量。

“通过参与该市集,卖家不仅可现场销售自制作品与接订单,也能认识更多顾客,趁机了解市场需求,并打响自家品牌。”

她披露,有些卖家也获学校青睐,每年定期向卖家订做大量的学生织布名牌,但有时那得靠运气与机遇。

“本馆希望每3个月能在州内举行一次手作市集,但需配合各方协调举办日期。”

她说,该馆部分学员也有兼职网卖事业,透过社交网站,出售自制手作或接订单,把兴趣发展成收入来源。

可伸缩性安排学习时间

谢月明指出,该馆学员可伸缩性安排缝纫课程的学习时间,即使不曾接触缝纫,导师也会提供指导,让学员从零学起,因此所有人士都适合参与。

“除了用新材料缝制手作,学员也注重环保概念,即用二手布料或牛仔裤等,缝制成精美手提包等物品,为旧物重新注入生命力。”

她说,该馆在怡保设立的分馆,曾招收的长期与短期课程学员约2000至3000人,包括专业人士、家庭主妇、职业妇女、单亲妈妈、退休人士或学生,而年龄最小的学员仅8岁。

“只要对缝纫艺术感兴趣,且能操作缝纫机的人士,就可参与。”

有兴趣参与该馆缝纫课程或上述手作市集者,可联络怡保分馆(05-545 0181)。

缝纫手作销售行业优劣势

优势

●工作时间有弹性,业者可同时兼顾家庭。

●作品可耐久存放,不像食品般有保质期限,降低亏损风险。

●不必租店或摊位销售作品,可通过网络销售,节省庞大成本。

●可通过邮寄或亲自把作品送至顾客手中。

劣势

●制造手作耗时长,无法快速生产。

●制作过程需付出许多耐心、精力与心思等。

●需学习缝纫技术。

●若租手作市集摊位营业,需面对长时间顾摊、配合摆摊日期等各种挑战。

参与手作市集条件

1所摆卖的产品必须是手工制作,绝不可卖工厂所制造的产品。

2产品须有品质。

3卖家本身须有一定程度的缝纫技术,或者到该馆学习缝纫。

4卖家须在市集举行期间摆摊营业,不可休业,如须连续开档5天。

苹果艺术休闲馆将在霹州首度举办手作市集,为学员提供创业机会。(档案照)
学员缝制的拼布日历创意别致,自然散发一股温暖气息。
手工制作的电源插座保护套为家居增添田园风味。
吴秋萍(会计师,40岁)

网上售卖自制包——吴秋萍(会计师,40岁)

2年前我上网自学缝纫,后来在机缘巧合下到苹果艺术休闲馆学缝纫,迄今已半年。

我也兼职在网上售卖自制手提包与背包约半年,迄今卖出约10余个。

顾客觉得我的作品,如用牛仔裤制成的背包很特别,既环保又有个性。创业卖缝纫手作是很不错的商机,只可惜怡保的手作市场还未崛起。

一旦学好缝纫技巧,我想全职从事有关行业。缝纫挑战度最难的是处理作品精细的细节部分,但这才是手作价值所在。

莎丽法(裁缝用具店业者,50岁)

学手作一技傍身——莎丽法(裁缝用具店业者,50岁)

我会做服装,目前也在该馆学做手提包。

我想尝试投入缝纫手作行业,把自制作品卖给别人,因此有兴趣参加今年举办的手作市集。

现在经济不景气,因此想学习制作各种缝纫作品,一技傍身。

反应

 

时尚

为了传承峇峇娘惹文化 硕士营养师学缝纫摆夜摊

报道|洪诗迪    摄影|王宥文/部分由受访者提供

常在想,要突破自我跨出舒适圈,转向另一个不熟悉的领域从零开始追逐梦想,究竟需要多大的勇气和推动力?对此,骆胜坚的想法很简单,因为“这是全世界仅马来西亚有,他国没有,专属我们的名门贵族文化”,所以身为后裔的他觉得有必要去守护、推广与传承,于是,他便毅然决然地放下了营养师身分,转当峇峇娘惹文化的传承与守护者。

骆胜坚是槟城峇峇娘惹家族的第五代后裔,从小就在充满峇峇娘惹文化的环境中成长;也正因如此,年轻时候的他丝毫没有想过守护、推广与传承自己的文化这一回事,毕竟对他来说,那都是从小就一直在接触、也再“正常”不过的事,正常到他没有意识到自己有需要为它做点什么。

他说:“其实我一直都不知道,父母从小教我的礼仪,我们日常吃的饭菜和糕点都出自峇峇娘惹文化,我以为个个家庭的日常都跟我们一样,直到出了社会才发现自己的文化背景有多特别。”

因此他在取得硕士学位后,便一直当了10年的营养师,直到有一天他突然意识到,自己好像可以做更多的事,跟自己的家庭和文化背景有关的事,于是便毅然决然地离开安逸的舒适圈,踏入一个自己既熟悉又陌生的圈子;说熟悉,因为是从小就接触的峇峇娘惹文化,说陌生,是因为他丝毫没有设计和制衣相关的背景和经验。

追溯家族故事

在他看来,商机就是要善用自己有但别人没有的资源,很显然的家庭背景就是他的一大优势,可是他还需要更多,于是他开始追溯家族故事,透过家中的长辈与自己知道的慢慢拼凑出更完整的脉络。

当然,只了解自己家族的还不够,他从槟城、马六甲到新加坡,甚至是泰国普吉岛的峇峇娘惹文化都苦研了一番。但当他了解的越多,他就越觉得自己想要守护传承的责任与使命就更重了,因为有很多的礼仪、穿着和饮食方面的细节都快被遗忘了,特别是针对新生代。

拜师学艺求救

实际上在时装设计圈中,并不乏没有相关的背景和经验,完全从零开始做起的人,但骆胜坚要做的却是难度更高的传统娘惹服饰,即相当考究手工的卡峇雅(Nyonya Kebaya)和珠绣鞋。

对此,他也笑说:“是吧?连我都佩服自己的勇气,哈哈哈!”

骆胜坚回忆道,刚开始的自己是针线都少接触,更别说要操作传统的缝纫机了。

“那时候我要拜师学艺的对象是阿姨,她要求我一定要会两件事,第一是绘图,第二是缝纫机的基本操作,所以我赶紧向我的设计师朋友求救,让他教我传统缝纫机的基本操作,就怕让阿姨抓到一个借口不教,哈哈哈!”

当一切都准备就绪后,他单是要掌握缝纫机的基本功就耗了6个月,之后才能开始学习刺绣和珠绣,直到能一手缝制出精美的卡峇雅和珠绣鞋。

夜市摆摊躲雨

不单如此,转行初期,他其实也曾经历过一段迷茫期,当时的他是先在槟城关仔角的夜市摆摊,某天突然下起倾盆大雨,来不及抢救货物的他只能躲在桌下躲雨。

当时的他不禁在心底反问自己:“我到底在做什么?这是我想要的吗?”此时的他才深刻地领悟到,自己需要更努力地寻找机会,向自己的梦想一步步迈进。

于是,他便一路从文创市集售卖手工艺品,到进驻商场摆摊,向酒店租赁商店,直到拥有自己的私人工作室和门店。

创新才能永葆生机

传统文化要代代相传就免不了“创新”,要赋予它创新表达才能永葆生机,不断焕发新魅力,好让年轻的世代愿意去接近它们,甚至是与世界接轨。

可对骆胜坚来说:“创新确实必要,但也需要有个度,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要懂得拿捏,尤其其中的精髓和灵魂不能丢失,譬如峇峇娘惹是名门贵族的文化,所以它必须保有高贵典雅的特质,而不能过于暴露。”

在这样的基础上,骆胜坚给自己的卡峇雅做了两大改良:

(第一)剪裁

因大部分的亚洲人都是五五身的比例,所以他将传统的剪裁裁短了1至2寸,在视觉上就会缩短上半身并拉长下半身,让整体比例更好看。

(第二)配色

因传统卡峇雅的配色都较朴素,很难吸引年轻人,所以就加入更多更鲜艳的配色。

此外,他还有另一个时装线,主要是在现代的服装轮廓和剪裁上,融入峇峇娘惹文化的装饰元素,他坦承这样的设计较能吸引年轻人,“但我相信只要他们愿意接触,慢慢地就会开始想要去了解更多,然后也会爱上娘惹的卡峇雅,我相信他们会经历这样的过渡阶段。”

听骆胜坚娓娓道来传统娘惹服饰的进化史,从最早期的长衣(Baju Panjang),到我们更为熟悉的卡峇雅,包括有蕾丝元素的“Kebaya Renda”,装饰元素较简单的“Kebaya Biku”及装饰元素较繁复的“Kebaya Sulam”等,可以听出他对峇峇娘惹文化的满腔热忱,他说:“峇峇娘惹文化有太多的东西可以分享了”,而他需要的是一个可以供他分享的平台,还有愿意聆听的听众。

让珍稀文化走向世界

没错,其实骆胜坚想要做的并不只是服装,他还想要与更多人分享峇峇娘惹文化的一切,于是在服饰业务渐渐趋向稳定之后,他便开始与槟城的峇峇娘惹协会合作,希望能在各州举办更多的活动,吸引更多的年轻人进来,甚至让它走向世界。

正如前文说的,峇峇娘惹是马来西亚仅有,属于名门贵族的珍稀文化;当然,虽然新加坡和普吉岛也有,但毕竟是起始于马六甲,算是我国地道的本土文化,所以骆胜坚认为一定不能让它断了根。

但他说:“要做这件事,不能只靠私人界,政府的协助也很重要。我很理解我国是一个多元种族与文化的国家,政府需要照顾的族群太多了,但我依然希望政府能珍视这地道的本土文化,协助我们去推广与传承。”

而在他看来,目前最至关紧要的是教育,因为,若连我国人民都不了解它,它又要如何走向国际?

后记:以往都是透过社交媒体在看骆胜坚的作品,想说有机会定要去槟城登门造访,没想到他日前就将自己的作品直接搬到吉隆坡手工艺中心(Kompleks Kraf Kuala Lumpur),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去走走看看哦!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