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

【独家】400亩地养鱼种蔬果
呀吃务农好地方

占地5亩半的土地,有4亩是用来种尖不叻。

“每个人心里有一亩田,每个人心里有一个梦,一颗啊一颗种子,是我心里的一亩田……”

《梦田》这首歌曲,唱出了多少人心中的梦,呀吃的菜农陈国财,以及因种植尖不叻闻名的温木清,就是因为心怀一个梦,不但种出本身的梦田,更为呀吃的务农作业增添佳话,备受赞颂。



呀吃,这个堪称为雪隆地区数一数二的农业天地,让当地的务农人家唱响了不一样的生命之歌。

吉隆坡、甲洞和安邦大肆发展后,坐落城市边缘的农耕地已所剩无几,而雪州的呀吃地区,虽然菜园、果园和鱼塘已逐年减少,但农业发展仍如日中天。

呀吃地区华裔居民的耕种芭地,主要坐落在双溪马交、双溪德加里、广东义山附近和杜顺大,居民们的耕种地段有约400亩,其中200亩栽种了尖不叻,50亩为菜园,余者继续保留为榴梿园和鱼塘等。

当地果农以栽种尖不叻为主,榴梿和山竹产量则每况愈下,不过这无损呀吃的农耕美名。

农民们对本身农产品深具信心,他们所种植的蔬菜果类也推到其他市场出售,得以赚取生活费。



早年,呀吃经济活动以务农为主,小园主多,遍地果园,惟10年前经济起飞,地价被炒高后,有的小园主趁机脱售土地。

呀吃18里新村村委主席张全发受访时就说,一些新地主买下该地段后,考虑到若要把芭地开辟为果园、菜园或鱼塘并不易,反而会把芭地改作为建厂和度假屋等用途。

尖不叻村民的骄傲

“要开辟园地进行农业种植或养殖业,必须要庞大资金,包括辟沙石路让车辆得以进出等等 ,非常不简单。“

他说,因为地段值钱被卖掉,当地的务农业进而减少,不过尖不叻种植仍是极负盛名,也让村民们引以为傲。

蜜糖尖不叻深受消费群喜爱。

各族都爱吃猪仔尖不叻声名远播

呀吃蜜糖尖不叻,声名远播!

呀吃蜜糖尖不叻,又称为“猪仔种”尖不叻,这古怪的名称,源自于“开山鼻祖”温木清(76岁)。

温木清乳名为“猪仔”,年轻时大量驳枝种蜜糖尖不叻,结果种出了呀吃人的“心头爱”,“猪仔”尖不叻卖得红火,也因此而得名。

除了获得华裔公众喜欢 ,“猪仔”尖不叻也深受巫裔同胞喜爱。之后,“猪仔”尖不叻改称为蜜糖尖不叻,自此更是风头无两,就连栽种其他品种尖不叻、榴梿、红毛丹等水果的果农,也慢慢改种蜜糖尖不叻。

温木清说,蜜糖尖不叻的母树是他父亲所种,他年轻时和父亲一起经营果园,才大量驳接种植,没想到居然会有如此成绩。

不过,他坦言早年因为没申请注册专利,演变成你种我也种,很多果农也驳枝栽种,所以不少人不知道谁是“原装”的情况。

色泽美肉厚甜如蜜

温木清说,尖不叻的品种有两、三种,但该地区有99%是果农是种蜜糖尖不叻。

“蜜糖尖不叻是以色泽美、肉厚而甜,味道如同蜜糖而深受消费群喜爱,但因味甜,有些人也不会多吃以免觉得腻。”

”尖不叻分A、B和C三种,A级最抢手,批发价每公斤4令吉多,B级2令吉多,C级欠理想。一般上尖不叻树种了4、5年就开花结果,一年结果两次,即6和12月,收成好时有两三百粒果,但不是年年如此。“

他说,天气也影响收成,因此尖不叻果长整个月后,就须用报纸包起来,以让尖不叻长得更好,不过因果树长得20公尺高,年轻力壮的小伙子,才有能力爬树包果和摘果。

他笑言,年轻时爬树、包果、摘果事事亲力亲为,但如今年纪已大,包果工作都是请外劳做。

“本地年轻人不愿做这工作,我有5亩半地段,4亩种了尖不叻树,有整300棵,其余地段是鱼塘。”

他说,蜜糖尖不叻出名后,他仍勇于创新和尝试,所以几年前也曾尝试驳枝种榴梿尖不叻,只是效果欠理想,味道普通。

一亩亩菜园,是陈国财的心血。

为改善经济状况菜贩扛起锄头当菜农

陈国财(55岁)是另一个追梦人,他于19年前勇敢跨出第一步,扛起锄头当菜农,自此在呀吃开拓一片天。

想当年,陈国财坦言本身只不过是菜贩,向身为菜农的岳父拿菜来卖,收入有限,为了改善经济状况,他立志向岳父学习种菜,以便自种自卖。

不断摸索后,他终掌握种菜的技巧,一步一脚印辛苦走了过来,眨眼20年,如今总算熬出头,和家人共同经营12亩大的菜园地段。

回首来时路,他娓娓道来说,19年前即1997年经济风暴之际,他心想反正危机也是转机,不如大着胆子学习种菜,没想到这个决定,改变了日后的生活 。

“当时,我是在蕉赖双溪龙附近种菜,之后妻舅于2009年买下双溪马交的地段,我们就改在这里种菜,菜园也取名为“菜缘”。”

与家人共同经营

“双溪马交周遭,包括我们经营的菜园共有6个,占地整50亩,一对儿女也继承父业,同样当起菜农,包括我本身,女儿和妻舅,大家共同经营12亩地段。”

他说,他们一家人种菜,妻舅的地段则辟为鱼塘,而他所耕耘的2亩菜园请了5个工人,包括浇水、施肥、拔草、收割和绑菜等,规划还算不错。

他说,身为菜农,扣除了工资、鸡肥等费用,若把收成转卖给批发商赚的利润反而少,有了地后自种自卖 ,收入好过打工一族,但必须要能吃苦。

陈国财把收成拿去双溪龙、华联花园和和大城堡等地售卖,数十年如一日,每把菜只卖1令吉。但自去年4月起,政府征收消费税后,他也只好把每把菜的价格,从1令吉调整至1令吉20仙。

地理环境佳虫害少

陈国财说,隆市大肆发展,土地短缺及价格昂贵是菜农面对的最大挑战,目前几乎可说隆市已没土地种菜,而雪州则乌鲁音、武来岸等地仍有大片菜园。

他说,种菜得看“天色”,天气干旱会影响收成,天气好虽收成多,但菜价会贱,一般上一年内,12、1、2和3月,收成最理想,4和5月雨季会影响收成。

“庆幸的是,相信因地理环境之故,呀吃这里的的虫害少,所以种出来的菜也较多,不过野草茂密生长,所以一看到草长了出来必须马上拔掉,要不然浇肥也是白费力气。”

反应

 

财经新闻

霹雳万浓高科技农场 纳米技术种菜养鱼

(江沙19日讯)霹雳州小镇万浓隐藏高科技智能农场,采用纳米技术种菜、养鱼,供应国内粮食需求。

智能农场位于万浓阿曼再也广场对面的空地,所种植的水耕蔬菜,如芥兰、菜心花、小白菜、黄金白菜、奶白菜,皆是在暖棚内培育长成。

农场也奉行鱼菜共生概念,所养殖的金凤鱼的排泄物经过处理形成有机肥,农场的水源也是永续循环,符合环保概念。

科学及工艺部长郑立慷今日前往参观大马纳米公司(Nano Malaysia Berhad)合作参与的智能农场,并指它是国内4个高科技智能农场之一。

他表示,该部门将与大马纳米公司合作,希望在各地推广类似的智能农场,协助解决国家面对的粮食安全问题。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