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依德利斯:2020高收入国目标指日可待
经济改革拉近收入差距

依德利斯贾拉(左起)、毛显光、苏继杨和马克罗查欧在仪式上互相预祝合作愉快。

(吉隆坡5日讯)首相署表现管理和传递单位(PEMANDU)总执行长依德利斯贾拉指出,马来西亚的2020高收入国目标几乎是“手到擒来”,政府所推行的各项经济改革,已在世界银行门槛为准下,成功拉近人均收入差距至15%。

他说,政府于2009年推行经济转型计划时,与目标差距是33%,6年来所作的一切已开始有了成果。



“我们其实可以提早落实2020年的目标,就是通过高度举债,可是我们不希望债留子孙。

“过去,政府和私人界的投资比例,是60%对40%,经济转型计划下,已成功翻转有关比例,私人界投资占60%,政府只有40%。”

在2020年达到1万5000美元人均年收入,是高收入国的普遍定义。

依德利斯贾拉今日见证吉隆坡运动医疗中心(KLSMC)干细胞私人有限公司(KLSMC-SC)和斯坦福教学医院(Stanford University)签署了解备忘录的仪式后,接受记者的访问发表谈话。

马来西亚革新机构总执行长马克罗查欧也是见证人之一。



高度举债下一代受苦

依德利斯贾拉说,任何促使国家提早成为高收入国的行动,将对目前紧缩预算带来压力。

他说,政府为此可能在发展开销上举债,这必然冲击财政状况。

较早时,依德利斯贾拉在仪式上致词指出,7年前他加入政府,当时大家都在讨论国家陷入中等收入困境。

“我们安排私人界500位各重要领域的重量级人物进入经济实验室,和政府共谋对策。

“经过8个星期的脑力激荡后,政府和私人界承诺了总额4060亿美元的投资,这是前所未有的举措。

“过去6年,我们都创下了投资记录,财政赤字也逐步削减。”

依德利斯贾拉说,目前国债水平占国内生产总值52.3%,政府不允许超出55%。

他指出,国家高度举债,最终将下一代受苦。

针对上述双方所签署的了解备忘录,依德利斯贾拉说,政府在KLSMC-SC进行的软骨再生干细胞技术中投资了2100万令吉。

干细胞关节软骨再生技术
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吉隆坡运动医疗中心(KLSMC)干细胞私人有限公司(KLSMC-SC)首创患者自身的外周血干细胞关节软骨再生技术,目前已进入与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之间的临床试验阶段。

KLSMC-SC 今日与美国斯坦福教学医院(Stanford University)签署了解备忘录,以斯坦福教学医院骨科部作为其在美国的临床场地。

双方今日分别由KLSMC-SC骨科医生苏继杨和斯坦福教学医院副院长兼骨科副主任毛显光代表签署了解备忘录。

首相署表现管理和传递单位(PEMANDU)总执行长拿督斯里依德利斯贾拉和马来西亚革新机构总执行长马克罗查欧为见证人。

KLSMC-SC于2014年成立,是总部在美国的生物科技公司,为革新的关节软骨再生技术寻求全球认同。

该公司从事肌肉骨骼干细胞治疗法的研究与发展。

目前逾600名患者已接受自身的外周血干细胞关节软骨再生技术。

KLSMC-SC已为有关技术申请专利权,一旦完成临床试验,将申请由美国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出,供美国市场的专属生物制品许可(BLA)。

助治疗膝关节软骨伤势

KLSMC-SC在文告中指出,美国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认可,对于马来西亚这项创新进入国家市场极致关键。

文告指出,关节软骨再生的干细胞技术,已证明是一项成功的治疗法。

“这项创新治疗技术,有助治疗严重及复杂的膝关节软骨伤势,这类伤势如果不加以治疗,将变化为骨关节炎。

反应

 

财经新闻

【视频】政府太干预或国人须忍耐 经济专家政治人物经改不同调

报道:官泰发、黄晓贤

经历了国家政权改朝换代、冠病疫情“雨过天青”等,如今大马经济的“春天”到了吗?

对于“我国经济到底好不好”这一道题,不同阶层及岗位人士可能感受不一,其中政治人物及经济专家更是各有立场。

面对大马物价高涨,政府如今做得是否足够?经济专家的观点是“政府管太宽”。他们认为政府对市场价格的介入已够多,一再干预反而会伤害整体经济。

专家认为,通货膨胀取决于管控力度,这并非政府的责任,而是供应与需求的结果。若要降低物价,则应该从完善产业链及提高产能着手,政府一味地提供补贴,实为治标不治本。

然而对于身处体制内的政治人物而言,诸如燃油补贴合理化等经济改革,必会经历一个“阵痛期”,而如何确保民众做好面对这痛苦阶段的准备,是团结政府的挑战之一。

纵使如今团结政府推动昌明经济的火车头已开跑,但若希望国人安然熬过这“阵痛期”,政府的改革前进速度是关键要素。

专家:管太宽伤经济
从政者:须挨过阵痛期

经济专家认为,大马政府对于物价管控“已做了该做的事”,若一再干预,不管是升息抑或提供补贴,最后留下的只有对经济的伤害。如今该正视的问题是如何创造价值及提高企业的产能。

大马BBK NETWORK频道日前通过线下录制的“政治人物vs经济专家:大马经济是否走在正轨上?”节目,邀请数名从政者及经济专家齐聚分享看法。

受邀嘉宾包括种植及原产业部副部长陈泓缣、教育部副部长黄家和、雪兰莪州投资、贸易及公共交通行政议员黄思汉、优大经济系教授黄锦荣博士、马六甲证券研究主管刘礼誉及马来亚大学经济社前社长陈怡轩。

黄锦荣:须挨过阵痛期

三位经济专家都从不同角度去谈论通胀问题,在某层面而言,他们认为政府如今对市场的介入已经够多了。

其中黄锦荣就提到,大马1月份的通胀指数才1点多巴仙,这是从冠病疫情期间从5.2%下滑的结果。他并不认为政府做得足够优秀,反之通胀降低应该归功于国家银行。

他指出,想让价格变低,要做的应该是完善产业链、提高产能,这样才能控制物价:“台湾的食物价格和我们差不多,但台湾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却比大马高很多,这就是生产力的差距,我认为政府在这一块做得不够多。”

刘礼誉则认为,通胀在于管控力度,这也是供应与需求的结果:“在这个年代,物价非常难下跌,只能尽量去控制,通胀是一直存在,只是看(幅度)多少而已。”

陈怡轩也给出多个数据,佐证大马在干预物价方面多于其他国家。

他指出,新加坡通胀率为3.3%、越南为2.3%,印尼则达5.84%。比起其他周边国家,大马在这方面做得不错,但问题出在补贴的机制。

“去年12月,印度禁止米出口,国际米价已到了每公斤3令吉11仙,而我国把价格硬性规定在每公斤2令吉60仙,这是在2008年所定下的。

“政府去年把农民补贴提高,但并没有提高米价,这只会得罪所有米商,短期内或许可以得到想要的效果,但却失去了和米商长期的联系。”

马收入处全球平均线

通胀问题避无可避,而民众会觉得有负担,主要还是因为可支配收入减少了,然而黄锦荣指出,若以生产总值对比人均收入,大马其实处在全球的平均线。

“去年大马的中位数薪资为2400令吉,我们都会认同大家的薪水偏低,但若你拿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来对比,基本上是(符合)国际标准。”

因此他指出,并非我国薪水偏低,而是能创造的价值偏低,因此要想拉高薪水值,就必须先提高企业的产能。

“没有多少大马公司能做得了(参与)国际市场,发得了国际薪水。去年有150万家注册在岸的公司,但能够做出口的(公司)只有不到2万家左右。”

他解释道,这大部分都是跨国公司,其中有少数的中型工厂,可偏偏大部分国人都在中小企业工作。

“企业面对的问题是市场过小,而且还有市场细分的问题,比如说有时你做不了马来市场,市场更小。”

黄锦荣认为,企业面对如此局面,责任不在于政府,然而政府的确可以在扶持方面做得更好。

“招商引资强调的是国外的东西是否可以跟本地接轨,帮助本地走出国际,这一方面大马做得还不够。”

他点出,大马在制造业的工作比例只有20%,招商引资惠及的就只是约20%人口,所以更应聚焦在占比更大的服务业。

“制造业是自动化最强的领域,能创造的高薪资职位是比较少的。”

刘礼誉:出口商付得起高薪

刘礼誉则以上市公司为例,他指大部分上市公司都有能力给出不错的薪水,前提是他们有从事出口。

“例如顶级手套公司,他们的福利不错,(员工)还可以有4000令吉的收入,所以只要从事出口,赚了营收就可以给出这样(不错)的薪水。”

如今现实面在于,很多中小企业没办法从事出口。刘礼誉为此指新工业大蓝图、新能源转型大蓝图(NETR)以及推广环境、社会和监管(ESG)对于中小企业而言,是能产生附加价值的机会,也能改善其薪资条件。

两位专家都是从经济或生产角度去解构薪资问题,认为业者给不出高薪的症结在于出口太少,而陈怡轩则聚焦在政府的执行问题,认为政府在执行层面有待改善。

“如果政府有认真处理(薪金问题)的话,为什么医生的待命津贴从2011年起的9令吉,到现在换了一名部长才甘愿处理,而新加坡的医生早已享受7致13%的起薪。”

他也直接点出,政府需要思考的不是失业问题,而是职能问题,再者大部分在大学所学的知识是派不上用场的。

陈怡轩:勇于改革走向正轨

对于大马如今是否处在正轨?陈怡轩是认同的。他直言政府不管是推行针对性补贴措施、向退休金“动手”抑或是让公积金局会员制度化取款,都是改革的勇气。

“但(政府)在税务上却没有落实消费税制度的打算,而是在收税上应该做得仔细一点。大马(约)有700个超级富豪,如果政府向这些富豪征税,比如遗产税,都是一笔不菲的收入。”

他指出,新政府上台1年,年轻人对眼前的不安与焦虑还是存在的。

刘礼誉提到,所谓“正轨”的指标,是通胀率、经济增长等都在正面增长,因此大马经济是处在正轨。

“(首相拿督斯里)安华上任后,富时隆综指从1450点上涨至1500点,去年一整年都没超过1500点,代表股民对安华的信心有限,可迈入新年,股市涨至1500点,代表外资流入信心回归。

“(推行)新能源转型大蓝图、2030年新工业大蓝图,加上高铁可能重启,都是信心的依据。”

但对黄锦荣而言,大马经济走着的,其实是回头路。

“(前首相拿督斯里)纳吉的补贴改革、最低薪金制、消费税改革……再看看今天的团结政府所做的东西都很相似:渐进制薪金制、电子发票也是在做税制改革。换句话说,如果今天我们认同这做得对,那么10年前也是对的。”

他指两者甚至在顺序上也一样,即先是补贴改革、薪资改革,再来就是税制改革。

陈泓缣:改革欲速则不达

询及大马经济是否走在正轨时,陈泓缣认为团结政府推动的昌明经济,都已列明前进的大方向,因此目前的问题在于“速度快不快”。

“我们的方向是有了,但(执行)速度快不快?我们知道这件事情(方向)是对的,我们要去落实,但是欲速则不达。”

陈泓缣笑言,前首相敦阿都拉执政时期,宣布燃油将调涨的情况即是一个好例子。

“以黄家和在2008年当选(因阿都拉宣布会调涨油价)为例,因为在2007年时,阿都拉也在想办法取消汽油补贴,在看要如何省更多钱,所以(当时)造就了黄家和中选。

“所以当我们在处理同样问题时,因为阿都拉处在那个时空背景,当他作出这决定时,或许他没有别的缓解计划,(问题在于当)我让你多一点痛苦时,我有无别的办法来减轻你的一些痛苦?”

回到现实,陈泓缣直言,这些种种都是政府需不断地拉扯、寻求平衡及要考虑的事。

他认为,断定速度快慢的指标,取决于从柴油至RON95燃油补贴该如何重组。

“当然,你走太快可能会跌倒,所以我们要一群人才走得远,这样团结政府才能走得更远。我会认为(政府的)方向是对的,但在(考量)如何平衡各方利益之后,慢步地前进。我不敢说我们走得很快,毕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雪州落实5年计划

黄思汉表示,联邦政府及雪州政府都已有方向,目前只是需要一点时间来实现目标。

也是金銮州议员的他指出,在联邦政府层面已有2030年新工业大蓝图,雪州政府则是国内首个推行5年发展计划的州政府,即“一个雪兰莪计划”。

“在这大计划书里,我们也清楚写明未来5年所注重的领域,雪州在哪些领域占有优势,以及年轻人可以注重哪个领域,如比较高收入的一些领域。”

马物价管控全球最多

针对“我认为物价高涨,大马政府所做的还不足够”这一提问,陈泓缣认为政府所做是足够的,例如在价格控制方面,大马属全球价格控制最多的国家。

“这包括RON95燃油每公升2令吉05仙(顶价)、本地白米每公斤2令吉60仙等……价格控制会产生一个怎样的问题呢?

“其实我对于这个问题的答案是,马来西亚对价格控制做得太多了。”

陈泓缣曾担任农业及粮食安全部副部长。他以本身的经验为例说,价格控制导致去年发生特定粮食短缺的情况。

他解释,由于政府规定本地白米零售顶价是每公斤2令吉60仙,以致零售商面对“卖越多、亏越多”的情况:“所以在那个时候,你可以看到本地米不太足够。”

他也提及,对于价格控制及任由价格浮动方面,当局永远都必须面对如何折中的问题。

“各造对于通胀基本上都有共识,即当局未必真能压得住价格,因此关键在于人民薪资调涨幅度是否够快。”

黄家和:须拟策缓解民困

受访的从政者认为,诸如燃油补贴合理化等经济改革,必会经历一个“阵痛期”,然而政府可拟策减轻民众痛苦。

黄家和指出,当政府在谈论经济改革时,若在补贴方面做不好,将会面对财政负担。

“总的来讲,在经济改革方面,那个阵痛是必须经历的,只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政府可以如何协助大家去经历这阵痛期,这是我们的挑战。”

他说,当国家银行提及外资时,曾表示外国人若要来我国投资,他们时而会考量大马在经济层面上有无改革。

黄家和也认为,要落实燃油补贴合理化措施,会涉及十分复杂的层面:“汽油重整方面,在2017、2018年时已经开始谈,只是现在政府真正要做时,就必须要有大数据,即要有主要数据库(PADU)。

“(政府)通过主要数据库拿到全部数据后,就会再决定特定群体(低收入及中等收入群体)可获得多大的补贴。我们怎样才能把钱尽量更公平地分给每一个人,这也是政府的挑战。

“我不能够讲我们坐一辆马赛地,但马赛地(车龄)25年了,我就是有钱人,话不能这么说;我驾一辆本田思域,是新车,我也不能(因而)讲我是穷人等。这些是大家很难去衡量的。

“(国人)汽车用油量有多少,这也是另一个财政部需探讨的东西。”

黄思汉:物价随经济上升

黄思汉针对相同的提问指出,大部分人会认为政府做得不够,主因在于大家觉得口袋的钱不够用。

他认为当谈及物价时,应从另一角度出发,即物价上涨是不能避免的。

“如果物价没有逐步上升,意即我们的经济一直逐步下降,这是大家都不想看到的(局面)。

“当经济逐步上升,物价自然会慢慢地提高。

“但是,关键就是我们要如何才能享有一定素质的生活。”

黄思汉认为,除了政府需努力控制物价及落实相关工作外,大家也都有一定的责任,包括如何在物价不停高涨的情况下,拥有一个有素质的生活。

视频转载自BBK NETWORK频道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