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容忍”与“告别”的两难/陈俊安

德国在一周内遭受一连四起难民暴力恐袭,造成人心惶惶。这四起暴力,包括一叙利亚难民的自杀炸弹攻击,至少十二人伤。一伊朗青年枪杀九人后自轰。一巴基斯坦难民挥斧砍伤五人。一叙利亚难民砍死一妇女伤二人。

暴力事件连串发生



暴力事件连串发生后,人们的矛头都指向德国的难民政策!他们也赫然发现,有些难民申请即使被拒,当事人仍可留住德国,不得遣返。问题就出在难民政策中的“容忍居留权”此条款,该条款列明,不得遣返并得以在德国居留的条件:一,原籍国内发生内战。二,当事人没有有效的旅行证件。三,当事人在原籍国将面临死刑或酷刑。四,当事人因健康原因,无法出行。

基于这些“容忍居留权”的条款,在20万难民当中,只有6%被遣返,而93%以上的难民都继续滞留在德国。

难民受“回教国”洗脑

当然,德国人因为人道主义,因为基督教赎罪的心理,也因为需要补充劳动力,这样的“容忍”政策无可厚非。但滞留下来的难民却不断受到“回教国”的宗教洗脑、激进化,而对国家、社会治安、无辜平民造成威胁,就不得不思考此一“容忍政策”的迂腐、不切实际了。

除了近期一连串难民的暴力袭击事件,还加上去年圣诞节庆典中,各国难民对德国妇女的“集体性侵事件”达到1200宗此令人发指的数字,我们相信,此所谓“容忍居留权”政策,已面临崩溃的临界点。



果然,在一名叙利亚难民引爆身上的炸弹,造成12人受伤后,有议员就提出警告,德国需要“告别”有关政策了。他坦言,申请庇护而被拒绝但仍然滞留在德国的20万名难民,应该被驱逐出境——尽管也有议员反驳,难民的暴力袭击,并不能等同所有难民都是恐怖分子。

这也意味着,他们要与“容忍”政策“告别”了。

反应

 

言论

到底谁该羡慕谁?/陈俊安

一位理财师通过TikTok表示,新加坡人民对于我国人民拥有的两样东西相当羡慕,一是轻易拥有车子,不需要像新加坡先标得一张拥车证,再买车,费用是我国的5倍!

第二件羡慕的是,我国政府对提取公积金条件相当宽松,不像新加坡,55岁之后只能提取一部分,以后按照“终身入息计划”,每月提取一千几百,直到老死。

理财师的灼见,引起网民的热议。只能说,上述的灼见,只算是见树不见林。国民与国民之间,何以彼此羡慕?

简单的逻辑,你有的,我没有,就羡慕。复杂一点,宏观一点,就涉及两个层面,一是地理条件资源与管理模式。

地理上的得天独厚,拥有丰富的资源,比如石油、锡矿、金矿、煤矿、雨林等,不得不让人羡慕。管理上是否民主?有卓见的政府领袖?以及一群忠诚不贪污的技术官僚?他们通过各种政策,创造了国家财富,民生富庶,各族和谐。这不得不让人羡慕不已。

如此看来,能不能轻易买车,能不能宽松提取公积金,还值得羡慕吗?

两件事才值得羡慕

理财师应该倒过来,看看大马人到底羡慕新加坡人什么?

居者有其屋吗?东南西北都有MRT贯穿吗?新币很大吗?两间美轮美奂的赌场吗?排名总是名列前茅的两所大学吗?丰厚的储备金吗?美食吗?治安良好吗?其实,认真要羡慕的,只有两样,一是唯才是用政策!二是对贪污零容忍!

1965年,新加坡一开始并没有所谓“唯才是用”政策,也没有大力反贪。

当时,马币、新币还是一元兑换一元,也没有大量的“马劳”。70年代大马实行新经济政策、固打制、土著优先、强化种族论述;而新加坡在英军撤走后实行服兵役计划,强振经济、国防,两国便渐行渐远。

到了今日,新币兑马币1对3.50!国民人均收入是2.815美元(约13.18令吉)对10.24美元(约47.95令吉)。

实在不宜谈谁应该羡慕谁了,一切都有因有果,该怪谁去?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