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独家】变革则赢 漠视就输
金融科技颠覆传统银行

金融科技(Fintech),顾名思义,指的是金融与科技结合的经济领域。这些公司主要利用科技,并通过更有效率的管道提供金融服务。



一般上,这些金融科技公司的出现,是为了尝试降低银行在金融中介的地位,同时,也对不太依赖科技的传统企业带来挑战。

不过,这并不代表金融科技与银行业者“水火不相容”。

实际上,金融科技的出现,对银行领域来说并不完全负面,反之,若银行业者选择接受并采纳金融科技,则会有锦上添花提升业绩的效果。

革新降成本  利惠消费者  数码银行下一个战场



分析员相信,未来数年内,由金融科技引领的趋势,会在金融服务领域崛起。

所有银行将需要急迫提升数码银行的能力,这将导致IT系统的投资额增加,同时也需要更多员工执行此任务。

然而,分析员认为,这不会显著增加银行的营运成本,因为和银行的总开销相比,这额外成本份额相对较小。

实际上,持续投资在数码银行,长期内能有助于业者降低成本对收入比例。

此外,银行可通过网络或手机应用程式,提供更多产品及服务给客户。

分析员预料,大马交易所的创业板,会出现挂牌的金融科技公司,帮助这些公司上市的过程中,银行可赚取费用,不过相较总营运收入,这笔额外收入的贡献比例并不高。

事实上,部分金融科技公司可通过扩大客户群来帮助传统银行系统提供服务给还未渗透的市场。这将扩大整体金融市场,且能提升国家整体的金融包容性。

Paypal Credit提供信贷服务,放眼从金融机构瓜分部分生意。

美国的CommonBond通过网上平台向投资者筹资,再以“学生贷款”方式借贷出去。

银行转型抢市占率

在面临来势汹汹的金融科技公司,分析员认为,银行可以推行以下举措来捍卫市占率。

对传统银行业务而言,分析员认为,基于小型银行的分行数量有限,因此,很难从大业者手上分得市占率。

不过,在数码银行领域而言,重要的是为客户所带来的便利,以及能否满足他们的需求。

因此,即使是小银行,但若拥有强稳的数码银行地位,也能瓜分大业者的市占率。

然而,我国市场的几家大银行正积极准备迎接金融科技的时代,因此,小银行的行动应更迅速,否则就会被淘汰。

非金融机构崛起

金融科技革新对银行而言,可能是一件负面的事情,因为这会导致新的非金融机构竞争者崛起。这些业者的成本低,也有能力提供更诱人的利率和服务给客户。

不过,分析员认为,这些金融科技公司的主要客户,将瞄准消费者银行市场中较低的阶级。据了解,较低阶级的客户,对银行整体的收入贡献甚小。

实际上,如果业者足够积极、行动够快,仍可以从金融科技的革命中受惠。

这些银行可利用金融科技来提升营运效率、扩大客户群、推出特别的产品、通过互联网提供更多增值服务给客户。

若要在这场战役取胜,业者就必须拥有优越的科技、了解客户需求、提供创新的产品。

银行在资本规模方面有绝对优势,这能允许他们注入大笔资本开销在IT系统,但业者也需培养创新的思想,以在数码时代中站稳阵脚。

交易值低 攻零售业

分析了现有的金融科技企业后,联昌国际投行分析员发现,这些企业提供的都是广泛的服务及产品,与传统金融机构所提供的类似,其中包括付费、汇款、贷款、资产管理、保险等。

然而,金融科技公司最大的焦点仍放在零售客户业务,特别是低收入群,而且交易值也较低。以大马而言,银行业者从较高收入客户赚得更多收入,因此,金融科技公司的出现,就是为了迎合较低收入群的需求。所以分析员相信,金融科技领域并不会对银行业者的净利,带来严重影响。

“金融科技公司要渗透银行的贷款业务,还是有一定的难度。”

分析员点出四大原因,分别是(一)期限较长;(二)交易值较高;(三)缺乏评估及管理信贷风险的能力;以及(四)缺乏财力设立一组专门负责贷款回收的队伍。

金融科技公司一般负责的借贷业务,都是以P2P(Peer-to-peer Lending)借贷和中小企业融资为主,平均贷款规模偏小,平均低于10万令吉。

事实上,即使在先进国家,金融科技依旧是相对小的一块区域。中国的线上贷款,仅占总贷款的10%,而欧美则是2至3%。

越南的Payoo是新兴的金融科技公司,用户可通过短讯、线上银行或预付卡付账。

国行监管激励创新

金融科技的发展,已得到大马国家银行的注意,对此,国行在上周五针对金融科技,发布“监管沙盒”(Regulatory Sandbox)公众咨询书,进一步激励金融服务领域的创新和改善交付管道。

国行指出,“监管沙盒”将让欲进行受管制业务的金融机构和金融科技公司,在模拟或实际环境中,进行金融科技方案的试验。这些试验活动将获得足够的保护,和符合监管条件。

国行也说,这个公众咨询书,列出了金融科技相关的条件、最低准则和要求,以及让“监管沙盒”营运的方法。

“监管沙盒”是国行于6月2日成立金融科技推动者集团(Financial Technology Enabler Group,简称FTEG)后的另外一项努力,为金融科技提供有建设性的监管环境,采纳充满创意的金融科技方案。

在这之前,国行总裁拿督慕哈末已注意到,金融科技开始瓜分传统银行的营业额。

他在最近的“全球回教金融论坛5.0”活动上表示,与其以抗拒的态度应对金融科技革命,倒不如选择采纳金融科技。

慕哈末说,瓜分的潜在影响料很显著,估计在2025年时,会有10至40%的银行收入,会被外围的金融科技瓜分掉。

慕哈末:监管金融科技,改善交付系统。

3方向评估风险

慕哈末称,国行将从不同层面看待金融科技,首先,是金融科技旗下策略,对金融机构风险管理的影响;第二,是在规避监管(regulatory arbitrage)下,金融科技初创企业对金融系统带来的新风险,以及第三,对消费者的影响。

不过,市场预计,我国的金融科技框架,料与新加坡的相似。

6月6日,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建议,向金融机构和非金融业者,推出“监管沙盒”,以在一个明确定义的空间和时间内,试验金融科技解决方案。

反应

 

国际财经

高薪酬遇上市场放缓 香港银行家直面裁员危机

(香港22日讯)据彭博行业研究,随着中国内地交易持续放缓以及雇主拟裁减高薪员工,香港投资银行家可能面临更多裁员。

高级分析师弗朗西斯陈(译音)在周一发布的报告中写道,过去一年估计有200名香港银行家失业。陈氏表示,高级银行家的薪酬比新加坡同行高出40-70%,香港银行家可能会发现在雇主裁员之际他们的薪酬变成了一个劣势。

“更多全球性银行可能会进一步在香港裁员,以实现更大的成本节约,尤其是在中国市场放缓的情况下,”陈氏表示。

由于美中关系摩擦导致交易寥寥、民营企业受到冲击以及房地产危机,全球金融公司一直在削减亚洲投行业务的员工。摩根史丹利和汇丰控股等银行本月已在投行部门裁员,香港和内地首当其冲。

IPO不振

香港首次公开募股(IPO)交易不振,去年融资规模降至20多年来的最低水平。第一季度IPO筹资规模进一步下降29%,至约6.05亿美元(约28.94亿令吉),是全球金融危机以来表现最差的三个月。

报告称,虽然香港的IPO申请数量增加,但当地的IPO前景“可能仍然黯淡”。

彭博行业研究的数据显示,香港的美元和港元债券发行规模已从2020年的峰值大幅下降。

据Hays Asia在2023年底的一份调查,香港的投资银行分析师和助理的收入比新加坡、中国大陆和日本同等职位高出30-100%,董事和董事总经理的收入高出40-70%。

与投资银行业务相比,财富管理和私人银行业务的就业保持稳定,随着内地财富资金流向香港,汇丰控股、渣打和中银香港等银行受益。

陈氏表示,由于资本市场和财富管理行业的前景不同,香港的金融专业人士可能面临不同的就业前景。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