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被讨厌的勇气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被誉为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人本主义心理学先驱,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

个人因为工作关系,时刻需要对各种类的书籍多加观察了解,经常在选书中,以参考经验和学习新知识来挑战自己对书的敏锐度和判断力。其中,无法忽视也觉得蛮有意思的就是各大网络和实体书店的畅销排行榜。畅销排行榜有作为观察和反映阅读市场趋势的价值,可以成为畅销书自有原因,至于畅销的原因为何?则是出版社和书业者研究起来最挑战也最好玩的部分。这次要介绍的畅销书,是在日本和中文阅读市场畅销已接近两年的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的作品。

?茛《被讨厌的勇气》一书的中文版

2014年,一本根据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1870-1937)所提倡的心理学理念为主轴的《被讨厌的勇气》,出版后即在销量和口碑上获得热烈回响。



此书是由作者岸见一郎和古贺史健,透过一位愤世嫉俗却无比自卑的年轻人和一位传承了阿德勒思想学说的哲学家,在两人一问一答,你来我往的论辩中,带出许多现代人在现实生活中经常面对的疑问、困惑和思考惯性,不同立场的两人锋利的对谈,在问题被拋出后,激起了很多值得反复思考的人生价值观。

?茛《被讨厌的勇气》一书的日文版。

一切行为都有目的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在西方心理学界,被喻为与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 荣格(Carl Gustav Jung)齐名的心理学三巨头。阿德勒是一位精神病学家、心理学家、儿童教育家,也是“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他相信人的一切行为都有目的,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个体,研究过程也应该以个人的特殊心理经验为对象。阿德勒更被奉为家族治疗的鼻祖,许多治疗学派也都引用他的学说。其中,人际关系学大师卡内基、成功学大师柯维、经营管理大师大前研一都深受阿德勒心理学的启发。但在东方社会,阿德勒的名气远不如佛洛伊德和荣格,很多读者对阿德勒都感到陌生,本书作者岸见一郎则让大家拥有了认识这位心理学大师的机会。

踞日本与台湾畅销榜

岸见一郎高中开始就以哲学为志向,大学时期经常与老师展开唇枪舌战。除了专攻西洋古代哲学,在30岁那年开始对阿德勒心理学进行研究,积极从事阿德勒心理学的著述,目前是日本阿德勒心理学会认定的谘商师与顾问。他在自由撰稿人古贺史健的协助下,共同创造了《被讨厌的勇气》一书。此书的日本原版成为了日本亚马逊年度冠军书,连续300天长踞畅销榜。而台湾中文版,也连续一年多占据各大书店的畅销榜,并在台湾掀起了阿德勒出版风潮的序幕。



看回《被讨厌的勇气》,你可以把它视为一本励志书或定义为一本哲理书。故事开始说,有一位哲学家提倡了“世界无比单纯,人人都能幸福”的论述,让一位愤世嫉俗的年轻人非常不认同,他觉得自己就身处在一个充满混乱、纷争和矛盾的世界,哪有什么单纯和幸福?他决心前去和哲学家理论,哲学家自然欢迎持有不同想法的人前来交换意见。岸见一郎就把阿德勒的心理学说透过哲学家的口中传递出来,并给予年轻人(也代表大多人的惯性思维)许多具挑战性和颠覆性的回答。

岸见一郎(右)与古贺史健共同推动《被讨厌的勇气》一书。

让压抑迷惑有思考出口

以下提出几个在《被讨厌的勇气》一书,以阿德勒心理学为根据的论点与价值观给大家参考,没有对错和非认同不可,仅提供大家不一样的思考方向。

当年轻人提到这个世界充满矛盾和浑浊时,哲学家说:“世界本来就是单纯的,只是你把世界变得复杂了。没有一个人是住在客观的世界里,我们都居住在一个各自赋予其意义的主观世界,就在于你怎样看这个世界,赋予它什么样子。所以问题不在于世界是什么样子,在于你是什么样子?”

不要由经验来决定自我

年轻人提到他的朋友因小时发生一些事导致心理创伤,变得对走出屋外有恐惧感,就把自己关在屋子好几年。对此,哲学家说:“如果只聚焦在过去的原因,想用它来说明一切,就会落入‘决定论’的框架中。阿德勒心理学会认为,应该追究的不是过去的原因,而是现在的目的。很多人并非因为不安所以无法走出去,反而是因为‘不想走出去’的目的,制造出不安的情绪作为手段,这被称为‘目的论’。”这是一般人都会在不自觉中行使的手段,只是在于严重或轻微。阿德勒明确否定心理创伤,因为他提倡无论任何经验,本身都不是成功或失败的原因,我们不要因自身经验所产生的冲击而痛苦,而要由经验中找出能够达成目的的东西。“不要由经验来决定自我,而是由我们赋予经验的意义来决定。”

两人讨论到自由,哲学家说:“所谓的自由,就是被别人讨厌。有人讨厌你,正是你行使自由、依照自己的生活方针过日子的标记。被别人讨厌,这是为了人际关系上的自由所必须付出的代价。”当然所谓的自由,不是要教你成为一个目中无人的傲慢者,只是希望当我们在待人处事和建立自己的观点时,能够多倾听自己内在真实的声音,不要因为想讨好谁,而忽视了自己的感觉。

“人人都可改变自己,变得幸福”或许是很多人心中渴望已久却又觉得无能为力的事情,而拥有“被讨厌的勇气”,更是许多人想要跨越的心中障碍却又顾虑周全而不敢冒险的行为。这本书,正好让这些原本可以理所当然但被压制的思想行为赐予正当性,让被压抑或迷惑的人可以有个思考出口。

著作不断被出版推广

看准了读者的需求,《被讨厌的勇气》之后,台湾各出版社也以不同的角度来推出阿德勒心理学的相关书籍。

其中,有经济新潮社的《阿德勒心理学讲义》,此书对阿德勒首创的“自卑情结”和“优越情结”有更详尽的阐述。远流出版社的《接受不完美的勇气:阿德勒100句人生革命》提出了与其努力追求完美,不如接受自己和宽待别人的不完美。方舟文化的《拋开过去,做你喜欢的自己:阿德勒的‘勇气’心理学》则选择从阿德勒心理学最重视的人际关系切入,因为只有当我们不再勉强自己、要求他人时,才会拥有更自在的人际关系。还有,木马文化的《其实你不必为了别人改变自己:一定可以实现的阿德勒勇气心理学》、天下杂志的《勇气心理学:1小时读懂阿德勒》等等,这股阿德勒效应的出版现象还在持续当中。

《被讨厌的勇气》热卖两年

我不确定现代人究竟隐藏了自我本性多久?又因害怕被讨厌而事事讨好别人了多久?但从《被讨厌的勇气》能被热卖两年,阿德勒的书不断的被出版和推广,就可得知阿德勒的理论必然有可以引起大家共鸣和认同之处,或给予了大家试图改变的力量和勇气。

出版有趣的地方就在这里,已经逝世大半个世纪的阿德勒,其思想学说让现今出版社多了几本畅销书之余,也让21世纪的我们,得以学习那百年前已被参透整理成型的智慧,运用在至今还能带着颠覆性,让人不得不佩服阿德勒思想的前瞻和深远。

反应

 

副刊

当一个知识的旅者

时间匆匆,转眼又到岁末。〈读书人〉今年最后一期,特访问专栏作者吴小保,分享他的阅读规划、阅读心得以及新一年的阅读展望。

吴小保

●个人是否有阅读规划?若有,去年的阅读规划还满意吗?你会特别偏爱哪些类型著作?



2013年大选结束后,强烈地感受到自己对政治的理解匮乏,当时定了个长期阅读计划,希望能够从政治光谱右派著作开始读起、以左派为终点,好好充实自己。然而,起初对这领域并不熟悉,只能慢慢摸索;走过不少冤枉路(读到烂书),但一路读来,还是小有收获。

记得一开始不懂分左右,只好从书柜随意挑选。选了本金里卡(Will Kymlicka)《少数群体的权利》,讨论多元文化主义的课题。之后又读同一位作者的《当代政治哲学导论》,但忘了碰到些什么状况,当时并没有一气呵成地读完,只看了前两章;拖了几年,至2016年才把全书看毕。

也读了其他一些导论性质的书,但都忘了书名。

选读倾向左派著述

接下来几年选读的,都比较倾向左派著述,偏离了起初“由右读起”的规划。几年前,台湾心灵工坊一连出版几本日本左翼思想家的著作,我都不错过,先后读了《柄谷行人谈政治》、《世界史的结构》、《伦理21》、《哲学的起源》和《帝国的结构》。书柜上还收了好几本柄谷行人的书,如《迈向世界共和国》、《马克思,其可能性的中心》和《跨越性批判:康德与马克思》,还未有机会好好研读。



那两三年,柄谷行人是我主要的学习对象,之所以,一方面与其简明的写作风格相关;另方面,则被其“解放世界”的理想所吸引,毕竟是年轻人,容易热血沸腾。

同时也接触其他左派论述,比如大卫哈维(David Harvey)的《新自由主义化的空间》、《新帝国主义》;罗拔沃尔夫(Robert Paul Wolff)《为无政府主义申辩》;埃里克奧林賴特(Erik Olin Wright)《真实乌托邦》等。

然而,也许阅读口味太过偏颇,虽成功形成了特定观点,却对自己的信念缺乏更深刻的批判与反思。自知长此下去,大概会被同温层所困死。

●阅读对你而言有何意义?

阅读跟自己立场不同的书,是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一方面好好认识不同的意识形态,另一方面则可以再三反思自己的立场。我相信,一个没有经过反复检验的信念,是不值得信仰的。

阅读的意义,对我来说大概就是如此:让自己成为一个旅者,离开故乡,去探索不同的世界。当你重返故乡,就会用不同的眼光审视它,对它有更深一层的了解。

●去年有哪些著作或作家特让你印象深刻?其特点在哪?

大约从2016年(或2015?)开始,比较有意识地选了些右派著作来读,于是冥冥中又回到了当初的规划,虽然顺序是颠倒了。

读了几本右派的书,但还不算有深入了解。如《经济学人》出身的约翰米克斯威特(John Micklethwaite)、亚德里安伍尔得礼奇(Adrian Wooldridge)的《第四次国家革命》,该书认为政府职能过大、却又缺乏效率、并导致债台高筑,因此主张削减政府职能,把大部分责任交给私人界或市场承担。

从2016年起,比较集中地读美国学者法兰西斯福山(Francis Fukuyama)的著作,先后看了《政治秩序的起源》(上下卷)、《大断裂:人类本性与社会秩序的重建》和《我们的后人类未来:生物技术革命的后果》。福山是当今有名的政治学者,曾在1989年发表〈历史的终结?〉一文,后于1992年扩充写成《历史的终结及最后的人》一书。“历史的终结”命题之提出适逢苏联瓦解之际,在国际知识界引起很大反响,遭左派激烈批评。

逼迫重新思考一些想法

透过福山的书,逼迫我重新思考一些想法。过去受柄谷行人影响,对“国家”有着相当负面看法,认为它是社会不平等的根源。然而,福山在《政治秩序的起源》却强调国家的作用,认为缺乏健全且自主的政府,人民就无法享有优质民主。比如,美国由于有着很强的不信任政府的传统,因此设置了很多约限政府权力的繁文缛节,其结果是导致政府功能不彰,最终是人民买单。

我们固然不必照单全收福山的所有观点,但我想,公允地说,福山是我相当欣赏的作家——毕竟我年纪渐长,开始学会欣赏不同立场的人。

欣赏福山主要有两点,首先他懂得提出好问题。在《我们的后人类未来》,福山提出:人类现有的伦理与政治制度与人性相关联,一旦不断取得突破的生物技术改变了人性,这对我们的伦理与政治制度带来怎样的影响?其次,跟柄谷行人一样,福山的著作平易近人,不会有太多吓死人的专业术语(现代知识人的魔咒、凡夫俗子无法掌握的语言),而且他是个旁征博引的学者;也是一个说故事者,能够把复杂历史用相对文学的方式说出来。

●明年有什么阅读规划?

2017年将尽,2018年又是个挑战的年份。从2013年至2018年,正好间隔着两次大选。

回顾这5年,所读的书不多,但小有收获。展望未来,除了继续研读政治、社会学类的书籍,也希望将来可以多读不同领域的书,尤其是科普类的。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