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

慈善乩务相辅相成
麻坡济新阁施仁布德

麻坡德教济新阁强化推行慈善与服务社会活动,并和乩务相辅相成,成为今日该阁的亮点招牌。

(麻坡26日讯)创阁62周年,麻坡德教济新阁随着社会发展需求调整步伐,强化推动慈善与服务社会活动,并和乩务相辅相成,成为今日的亮点招牌。此外,更计划购地兴建安养院,成为该阁另一项强化慈善工作的重大目标。

该阁也订于本月27日晚7时在皇城宴宾楼,设慈善晚宴庆祝玉皇大天尊圣诞、成立62周年、妇女组13周年、青年团6周年及设立“济贫援助站”,相信必有一番盛况。



济新阁乩务活动已与慈善活动相辅相成,并经常参与济阙圆融大会鸾活动。

今庆创阁62周年

济新阁先贤遵师谕“本立善立德之愿,怀为众服务之旨”于1954年创立麻坡德教济新阁,六十多年来,历届董事遵循师谕圣理,发扬十章八则、济贫救苦,扶贫助困,为德业扎下稳固的根基。

该阁的慈善计划,包括;赠医施药、静电治疗、物理治疗与康复中心、援助金与医药金、安养院、一批善心人士资助的华小清寒子弟助学金等。

此次,配合62周年庆典,且听听新届职要向《南洋商报》发表的谈活。

济新阁职要,左起为杨镁钰、蔡楚炳、邱翠云、佘绍钰、谢昭敬、陈国璋及杨凯吏。

阁长·谢昭敬
发扬先贤行善基业



先贤秉承师谕创阁,以宣扬德理及推动慈善活动基业宗旨,是历届董事所遵循与秉持的任务,因此,新届董事三机构誓必坚守这分基业得以发扬光大。

我们将增设更多可行的慈善活动项目之余,更积极提升和改善现有的德业与十项慈善事业,包括乩务、援助与医药金计划、赠医施药、华小清寒子弟助学金等,以应付社会发展趋势之需。

刚上任的新届董事三机构领导层皆出现新阵容,也显示本阁注入了“新血”,正积极配合董事部的大方向,准备把阁务推向另一个高峰,也因此,呼吁广大的各界热心善众,响应本阁一系列慈善活动,大家手心向下,向需要的弱势群体伸出援手,为这社会,增添几许的祥和温馨气氛。

物理治疗中心使用新仪器,为肌肉损伤者提供有效的治疗。

济贫援助站救助各族

此次推介“济贫援助站”,宗旨是不分种族帮助贫穷家庭,并将成立小组家访申请者,符合条件者将定期每个月获颁日常必需粮食,包括米、油、盐、糖、面粉、米粉、面及饮品等。

希望各界热心商家、善心人士响应及定期捐献本阁,以使这项助贫计划能够顺畅推展。

济新之心慈善基金为需要的各族弱势病患,提供医药金援助。左站者是该基金主任佘绍钰。

署理阁长兼“济新之心”慈善基金委员会主任·佘绍钰
盼民众资助建安养院

由于住宿本阁爱心安养院老者与日俱增,床位有患满之虞,为了长远之计,本慈善基金委员会计划通过适当管道,建立本身的安养院,包括购买地段或是征求善心人士献地。

这项初步概念,也将概括其他的一揽子的慈善与服务社会工作计划,不过,还须要一段时间去详细讨论、跟进、规划、筹备等,预计需要三、五年的时间逐步去落实。我们更需要广大善心人士的鼎力支持,来共同完成这分慈善事业。

获得一批善心人士资助的华小清寒子弟助学金,在过去8年,在济新阁、利丰港紫光阁及麻县华小校长联谊会联办下,发出超过100万令吉资助麻坡与东甲县数千名华裔子弟。

副阁长·陈国璋
遵循十章八则理念

本阁的德业经过六十多年来,历经历届董事不分彼此的努耕耘后,已受到广大各阶层人士的认同和肯定,尤以近年来推动系列的慈善事业,已略有口碑。

这是历届董事们遵循本阁的“十章八则”处世待人的生活方式,奠定了人和的优势,大家对慈善工作团结一致,推广阁务就自然顺畅,因此,大家持续秉承着这种不分彼此与团结的精神,也是奠定了三机构成员和睦、团结的基础。

济新阁属下的爱心安养院经常主办关怀住宿年长者活动,卸任阁长郑锦成俯身送上红包予长辈,场面温馨。

副阁长·邱翠云
纵忙碌仍开心充实

本阁近几年来推动了系列慈善计划,三机构理事积极的参与,各司所职,虽然这些阁务活动让大家开始忙起来,但是,大家都做得很开心和充实。

理事对一些事务难免会有不同的意见,但是,经过会议讨论后,大家仍然遵守议决的方式展开活动,这是我在济新阁数十年来所见到“德教一家亲”的精神力量。

总务·蔡楚炳
新人加入带未曙光

本阁在今年改选中,新届三机构领导层阵容均出现人事大更迭,许多还是新人,显示大家对德教的心意,而这批新血也让我看到德教未来的曙光。

我必须强调,弘扬德理及推动慈善福利工作,就是德教的基业,大家有这分热忱和心意加入本阁三机构来服务,董事部无任欢迎,也希望今后大家在德教的大家庭里,献出才能、互动,共同为德业加把劲。

赠医施药部每日求诊者众,估计每月的药剂花费逾1.5万令吉。

财政·杨凯吏
开销日增需各界支持

本阁的慈善与服务事业,每个月开销高达逾6万令吉,且逐年增加,这些开销都是累积善众们点点滴滴的捐款,才能够逐一的推行。

在随着逐一推出的慈善计划,包括此次“济贫援助站”其中的米粮援助计划,开销肯定会提高,因此,本阁希望各阶层善众,能够支持和响应,让本阁有更充裕的基金,来完成系列慈善工作。

妇女组主任兼庆委会募捐主任·杨镁钰
善举获各界认同

此次庆典获得各阶层热心善士的踊跃响应认捐,让我感动的是,许多会员、善士和商家听到募捐组表明来意,即马上认捐,而且还是相当的“大方”。

从此次募捐过程中,让我体会本阁过去所推行系列慈善计划,已受到社会人士的认同和肯定,也展露本阁三机构成员,不遗余力地把精神和精力,全心全意放在推动事务上,包括各项慈善活动和乩务工作。

物理治疗师用心为求诊的老幼进行疗程。

反应

 

优生活

【英雄奖·宣扬好人好事】“好事”慈善团队 “要帮忙请叫我们”

【英雄奖·宣扬好人好事】系列2

在寻常的日子,分子遗传学博士宋明家执教鞭和忙于风吹谷(Padi Angin)的研究;在收到救助讯息的日子,他带领着“好事”慈善团队自掏腰包,为遭遇生命与生活危机的人士与家庭雪中送炭,这个行动一做就持续了11个年头,也因此他荣获2023年“英雄奖4.0”。

一名育有6岁女儿的单亲爸爸罹患第4期癌症,需要大笔资金进行手术和购买药物……这样的案例任谁听了都会生起恻隐之心,希望能够帮对方一些忙,对吧?正是因为这一份同情同理心的存在,促成了一个行善小团队的成形。

故事的开头是这样的。

约莫在2011或2012年,宋明家辗转从正热心帮忙上述患癌男邻居筹款的亲戚口中得知此事,除了自掏腰包,他还多做了一个动作——在朋友群中分享,结果朋友纷纷响应,筹到约2万5000令吉善款。

他联同友人上门探访这名癌症患者并把善款分数期移交给对方。这个案例到此已告完结,但朋友怀揣满腔热血,还想继续做好事。

宋明家当然说“好”,也认定国内有无数慈善福利团体、宗教组织都在行善,朋友大可找这些组织出钱出力,但朋友却拒绝了反而要求宋明家来负责。

第一,他们希望自己捐出的善款可以直接送达有需要人士,再者,相比把钱交给素昧平生的慈善、宗教组织,这群人更相信这个叫“宋明家”的朋友。

朋友这么古道热肠,宋明家也爽快同意搞“小圈子运动”,扛起这个集合朋友力量一起行善的活动,“我说,好吧,或许我们可以每个月一次、每人捐20至30令吉,根据朋友呈报的案例,为有需要的个人或家庭送上财务援助。”

这……便是“好事”慈善团队的由来!

滴水可以穿石

从2013年7月开始,这个由宋明家+友人+友人的友人,总数约40人组成的小团队,在宋明家的协调、主导之下,成员有钱出钱(有的每月固定捐款,有的针对不同案例捐款……自愿性质,不强迫)有力出力,为社会上的不幸人士在黑暗中带来一丝亮光。

10年,滴水可以穿石,铁棒都可磨成针,逾10年的捐助累积下来的金额也相当可观。

根据宋明家统计,截至4月他们累积捐款32万令吉,这些善款用来支付医药产品及服务(42.7%)、水/火灾灾民(11.7%)、生活费(9.7%)、洗肾(23.4%)、慈善福利组织的水电费帐单(10.7%)、教育(1.8%),不分肤色与信仰已有逾500人受惠,间中也会捐赠仪器设备予政府医院、慈善福利机构。

如何筛选帮助对象?

社会上需要帮助的人千千万,他们从何得知哪里需要帮助以及如何筛选帮助对象?宋明家直言,往往通过团队成员“通风报信”。

当分散全马各地的成员得知有人或家庭陷入困境时便会通知宋明家。过后他们安排义工进行拜访并设法掌握更多详情,一旦确认有关目标值得协助,小团队便会尽快行动例如拨款购买所需民生用品、药物或资助医药费如每月固定津贴肾病患者洗肾等。

“我们去做大型非政府组织没有提供的服务,好处是我们的组织够小所以可以反应迅速,比如一个人紧急需要手术费,我和2个志工去做完家访之后,我们3个讨论后就决定批不批?批多少钱?几时汇款?隔天就能汇款给对方,无需像大型组织那样需要经过层层讨论与审核。”

整个花园灾民等救援

2021年12月18日及19日巴生谷多地区成为水灾重灾区。在宋明家参与的政治讨论群组中,一名马来网民张贴自己在老家收拾残局的照片,宋明家看到后大感同情,查了地址要上门帮对方大打除。

抵达这名素昧平生的网友在乌鲁冷岳南宁花园的老家时,他大吃一惊,“我以为只有一间屋子受灾,结果是整个花园都受灾,而且没水也没电。”

救助水灾灾民

他联系了几个慈善福利团队来帮忙善后,自己又在当地观察数天后认为应该要帮忙,便报告向“好事”慈善团队“求救”,“每次进行临时筹款活动时,我会陈述相如病患的状况并附上照片,然后说明细节。”

一般上,求助的案例只在约40人小组内流传,但这回水灾事态严重,大家都踊跃对外分享,最终获得约百人慷慨解囊,共有50户家庭获得资助,首选单亲爸爸或妈妈、独居老人、残疾人士,“被迫要挑选,当地有800到1000户家庭,我们没有办法帮助那么多,只能挑选50户。”

一周后这50户家庭各获得500令吉购买民生用品如床褥、电器应急,而来自大型组织或政府的财援在数周后姗姗来迟。

急需义工协助

对于宋明家来说,长年累月有序的进行慈善公益活动虽有压力却是他乐此不疲的事,他直言这项工作的最大挑战其实是人手问题,找钱远比找义工进行家庭访问来得容易。

是的,为了确保善款被善用,在决定资助求助者之前,他们一定会先进行家事访问了解情况,过后也会定期回访已提供协助的案例,以决定是否要继续给予支持,例如某退休女教师罹患第4期癌症,丈夫中风卧床而孩子残疾,当时他们决定每月捐助800令吉,3个月后再决定是否要继续长期支持,这些拜访工作都需要有人手来进行,但义工人数相当有限。

听到“如果有人要捐款时怎么联络你?”他一脸为难的表示出钱还是免了,若是有意愿当义工,他无任欢迎!

“我们这个小组的工作方式是,当有需求的时候我们才提供帮助,这表示我不会在银行账户里留太多钱,我们只根据需要进行募捐。如果没有需要帮助的人,我又存了那么多钱到账户里,我心里也会感到不舒服。”

11年头信任仍在

运作了11个年头,“好事”慈善团队依旧维持着由“一群认识的朋友共同做善事”的小组织,现阶段也无意改变现状,没打算开放让更多热心人士加入。

他指出,与团队成员知根知底,彼此之间存有信任,不希望引入陌生人而削弱信任度。同一时间,尽管大家彼此信任,但该做的步骤他也没有省略。

就如同公司每月都会准备会计报告,他每个月制作2份报告——财务报告列出当月的善款捐赠额、捐赠者、善款余额等,另一份报告则事关受惠者的资料、获援赠金额、新案例及其经济或家庭情况、建议帮助该案例的原因等,通过电邮发送给慈善团队所有成员查阅,而且还找了一名任职会计师的成员负责审核报告。

“你需要让人信任,否则人们不会捐钱给你。然后,你需要透明行事,在这件事上,领导很重要。”

出身清寒感同深受

也许有人会问,什么原因驱使宋明家持之以恒的热心公益?他直言或许与出身清寒家庭有关。

52岁的他来自吉兰丹古邦阁亮,在3兄弟中排行第2,早年父亲除了当书记,还得靠兼职从事食油包装以及向亲友借钱,才能养活家人,日子过得并不轻松。

如今的他早已成为有能力的人,看到别人受苦受难,他或多或少感同身受内心被触动,也希望自己能帮助他们减轻一点痛苦;相反的,看到他人因为得到帮助而快乐,他的心也会跟着飞扬。所谓的“你快乐所以我快乐”,大概就是他的心境感受吧。

代表团队领奖

早前,宋明家被一名参与乌鲁冷岳南宁花园的大扫除活动的朋友提名角逐由包括《南洋商报》在内多家媒体与吉隆坡暨雪兰莪中华总商会联办的“英雄奖4.0”奖项,最终与其他5人成功脱颖而出,获得“英雄奖”荣誉。

对于得奖,宋明家再三表明这10年的行善活动是“好事”慈善团队成员共同努力的成果,并非他个人功劳,此次也属代表团队领奖。

得奖对他来说,最大的收获是突然间多了5000令吉,至少3个月不必开口向朋友募捐了,“如果每个月都向同一名团员筹款,可能他看到我就怕了,把我拉黑,哈哈。所以募捐也要讲究策略,这个月找A,下个月找B,后个月又找另一个人,现在有了5000令吉我们可以休息3个月啦。”

他希望访问刊登后,可以启发全马各地的人民自发的形成慈善公益小团体,关怀和帮助有需要的人,而他十分乐意共享经验、报告、家访表格等资源。

助人从小团体做起

“我做的事很简单,每个人都可以做到。你们一群朋友之间可以在……例如在居住的花园区从事类似的事情,设定一个目标,比如只是帮助花园里的人,然后从小处着手,收集资金帮助生病的家庭、单亲妈妈或者突然遇到困难的家庭。如果一个花园区有一个这样的小团体,那么疫情肆虐期间就不需要有举白旗活动了。”

常言道,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社会上只要多几十几百个像宋明家+“好事”慈善团队的团体出现,就会有更多弱势群体能够在陷入困境时求助有门,让马来西亚社会更充满希望和爱。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