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

【独家】疑河水污染及河床变化
产量减软壳蟹缺货

螃蟹脱壳后,快速长大,原来的壳已是小号衣了。

(太平8日讯)天然海产价格起落不定,峇登渔村软壳蟹产量30年前顶峰期日产约80公斤,目前暴跌至仅剩约4公斤。

业者认为虽然软壳蟹有市场,但却无货供应,只能有多少货就供应多少,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仅剩一户生产

峇登渔村早前有约2、3户家庭生产软壳蟹,目前只有一家,即明添海产。东主周明添向《南洋商报》指出,软壳蟹价格在90年代每公斤12令吉,目前涨至每公斤38令吉,只是货源有限。

脱壳后的螃蟹,全身软绵绵,很是脆弱,饲养者会用瓶盛着,并遮盖不见光线。

他说,软壳蟹主要是餐馆业者用于煎炸,美味可口,但若要蒸就须采要硬壳螃蟹,两者烹饪方式不一。

他表示市场上已很少人饲养软壳蟹,主要是利润不算很好,若直接将收购回来的螃蟹推上市场更省工,利润也不错。普通螃蟹目前的价格,小只的每公斤17至18令吉、大只的也有38至50令吉。

他认为螃蟹减少,疑是河水受污染,及河床变化因素等造成。



周明添视察收购回来的螃蟹,以决定是否饲养成软壳蟹。

须折足隔离饲养

螃蟹成长期时会出现多次的脱壳,当周明添向捕蟹人收购螃蟹回来时,都会观察螃蟹处于何种状况,才决定是否饲养。

他说,重约100克至200克的螃蟹,一旦准备“脱壳”就会将它的足全部折下,然后将要脱壳的螃蟹隔离饲养,以免遭其他螃蟹攻击,因为脱壳后的螃蟹特别脆弱。

“一些螃蟹饲养1、2天就脱壳,也有要整个月,一般上,饲养期间会喂螃蟹食小鱼。”

他指出,螃蟹脱壳后,会迅速长大一倍,因此,在换壳时全身软绵绵的,就要将它冷冻待出售。

他表示其出售的软壳蟹是天然的,不似市面上一些用药水弄软螃蟹壳。

软壳蟹的珍贵在于连肉带壳都可以吃,肉质细嫩、营养丰富,食者也无需动手剥壳。

周明添将要脱壳的螃蟹5对足,包括第一对足,也就是平时说的钳子拆下后,与其他螃蟹煮熟后,由工人剥壳取肉,售予餐馆。

准备脱壳的螃蟹的5对足被折下后,就被独立隔开等待脱壳成长。

一生经历多次蜕壳

螃蟹的身体表面被一层厚厚的角皮层覆盖着,因为这一层角皮层含有许多石灰质,所以坚硬得像盔甲一样,可以用来保护和支持身体内部的组织、器官,而且能对抗敌人,并且可以配合肌肉及关节运动,作用有如骨骼,所以被称为“外骨骼”。

这层外骨骼有这么多的功能,但对于螃蟹的生长却是一种限制,它无法承受著螃蟹的成长而长大,因此,当螃蟹要长大时,会有蜕壳的现象,脱掉小一号的“衣服”,每脱一次壳,身体就长大一点。当身体长大后,旧的骨骼容纳不下,就必须重新换一层新壳,再把旧壳脱去,这种现象叫做“蜕壳”。

螃蟹在脱壳前会找一个隐蔽而安全的地方躲起来,刚脱掉旧壳的螃蟹,外壳是柔软的,此时是它生命最脆弱的时候,俗称为“软壳蟹”,必须等到新壳变硬时才安全。在新壳变硬之前,身体便趁机会快速长大。螃蟹的一生中,必须经历多次的蜕壳,即使到了成体阶段,还能不断的蜕壳长大,只是脱壳的间隔较长,次数较少吧了。

反应

 

柔佛

化学溶液清理完毕 当局续监督士姑来河

(新山8日讯)古来新港地段日前发生化学溶液泄露污染河流事故,柔佛州环境局与各有关当局已经完成清理工作,并持续监督士姑来河及附近支流受污染问题,目前已没有发现化学溶液及污染气体。

掌管柔州卫生及环境事务的行政议员阿威雅指出,各有关当局在事发后已迅速到事发地点展开全面清理工作,已不影响附近居民的水供和士姑来苏丹依斯迈滤水站的运作,清理工作已在两天前(7日)完成。

“根据柔州环境局进行的空气素质监测,当地已没有污染气体,而环境局今日在士姑来河和支流一带监督,并没有在支流发现化学溶液和污染气体。”

他说,环境局正在处理和完善调查报告,并将援引1974年环境素质法令对付涉及此污染事故的人士。

他表示,州政府感谢所有参与行动的各单位,包括柔州环境局、古来县署、水利灌溉局、古来市议会、消拯局、警方、土地与矿务局、柔佛水务联熹有限公司和柔佛水务监管机构。

这起事故于上周六(3日)晚上发生,泄漏地点位于古来新港新村靠近新港河附近的一个地段,该地段是一个仓库,仓库里存放大约30个大型水槽,水槽里有可盛装容量达1000公升的大桶,大桶里则装了化学溶液,根据消拯局初步检测发现,该化学溶液里含有甲基三辛胺氯化铵、 过氧化氢溶液, N-甲基环己胺,皆为危险性质的溶液。

事故已导致附近2名巫裔妇女因闻到类似化学物的刺鼻气味后,出现头晕和呕吐症状,被送入政府医院检查后已经出院。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