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

水上穴巢

建在湖泊上在WaterNest 100,多了一分优雅与宁静,可独立而居,也可用步道与陆步连接,或将多个房子连接起来,形成一个聚居地。
水上穴巢出自意大利籍的建筑师吉安卡洛泽马的手笔。

水上人家,大都是住在船屋,伦敦的EcoFloLife经过多年研发浮动科技和建材,终于推出了称为水上穴巢(WaterNest 100)的水上住宅。

建材研发更上一层楼,令住在水上变得更便捷,而这个称为水上穴巢的住宅群,采用太阳能发电,环保之余更显时尚。



水上穴巢可应业主要求,改造成不同格局和用途,甚至可变身为酒吧或餐厅。

EcoFloLife专门创造对生态友善,也就是环保的浮动住宅结构,而水上穴巢则是出自意大利籍的建筑师吉安卡洛泽马(Giancarlo Zema)的手笔。

这房子用再循环木材与铝外壳制成,98%材料都可回收再生使用,而且完全防水;内部的天然通风与空气调节,有助减少用电。

家具同样出自EcoFloLife,配合圆形的摆设和布置,卧室多了一丝太空舱的感觉。

水上穴巢设计成圆形,外观是圆润的流线条包住,直径12米、高4米,包括前后两个露台,面积恰好100平方米;另有60平方米和80平方米。 

左图是屋身骨架以胶合木制成,承受能力强又环保;表层更有防火功效。右图为船底以再生的铝制成,耐冲击和抗腐蚀力高,设计成锥形更稳固和确保足够浮力。

基本格局是两房,也可根据业主所需而造,比如客厅、饭厅、卧室、厨房和浴室,还可改造成办公室、酒吧、餐馆、店铺或展览馆。价格由35万8000英镑(约213万令吉)起跳,最高57万英镑(约339万令吉)。 

有了水上穴巢,业主可沿河、湖、海湾或平静的海域而居。



EcoFloLife配合水上穴巢的外形,设计了不同系列的家具供业主选择。
Waternest 100船体外壳是由8个用再生铝制成的模块组成,方便做不同间隔,且可轻易拆卸搬动。

反应

 

旅游

遵守祖训的菲律宾后裔 世代离不开水上贫民窟

图/文|李晓婷

北婆罗洲与菲律宾群岛相对望的沙巴亚庇住着多户水上人家,他们长期居住在高脚屋上,尽管不能“脚踏实地”,但是却又无拘无束,在环境恶劣的情况下把日子过好。

贫民窟上的水上人家在条件不佳的环境下自得其乐,逆来顺受的把日子过好,实际上他们也向往多姿多彩的世界。

走访婆罗洲抵达北婆罗,发现菲律宾后裔水上人家处是一个独特的“景点”,当地人则避之则吉,因为,这里毕竟不是一个光彩的地方,除了可能会晕船外,在走访时登上摇摇欲坠的梯架,可能就此掉入水中,即使没有面对生命危险,身上的财物也会随时泡水,得不偿失。

不入此地,怎能有故事?对我们而言这是探险,对他们而言是一个安身立命的乐园。

想法淳朴遵守祖训

长期住在GAYA岛上的菲律宾后裔是巴夭人和邦萨摩洛人,他们想法很淳朴,长辈给予他们的教育也很简单,既,男的世代捕鱼,女的世代宅家,人生不必太忙碌,可以吃得饱睡得好,就是老天爷赐福,这是他们的“祖训”。

可以想象一下他们一家大小长期吃着泡面剩下的味精汤料捞饭,在无水无电的情况下度日,在21世纪里依然过着古人的生活,这是什么样的感受呢?

他们无论男女老幼,都挤在无房无厅,且摇摇欲坠的高脚屋里,每天的精神粮食只是阳光和海水,而不是咖啡与报纸。

皮肤黝黑的小孩赤裸的在海水上驰骋,他们是天生的水上人家,靠海吃饭,3岁练就一身稳健的游泳技术,犹如美人鱼般游刃有余,真的让人咂舌。询问之下,为母者只是盼望孩子能学会泳术防身,无人看顾时不会溺水。

当婴孩呱呱坠地后,巴夭裔只是希望能尽快把孩子推入水中,在最短的时间内精通水性,即使发生突发事故也能轻易自救。

他们当中有很多以沙巴人自居,不过他们还是过着非一般的水上生活,离不开熟悉的家园,即使老木屋破烂不堪,家徒四壁,走道破旧不堪,他们也乐得清闲。

难民生活挣扎求存

他们为何会落难到漂洋过海落户在沙巴?这一系列冗长的历史需要从他们的祖先谈起,这里也不细诉了,经过一系列的政治演变,他们当中很多已经可以合法在沙巴工作,然而所染指的行业还是低级非技术蓝领行业,与建筑脱离不了关系,所处理的依然是地下层的劳力工作,薪金微薄,世世代代走不出恶性循环,在条件非常差的情况下努力生活,挣扎求存。

何谓非常差?

花费6令吉乘船到亚庇最靠近的菲律宾后裔村庄趴趴走,最大的目的其实是要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

虽然同样是大马人,他们没有任何社会福利保障,生活和难民一样,毫无水准和素质可言,泡面汤料捞饭,鱼肉拌粉团已是美味佳肴,虽然不至于三餐不继,贫困已局限他们的想法和梦想,种种不利条件,要改善生活也不是容易的事。

/美丽城镇变了样/

菲律宾难民成为了大马人之后逐渐有了自主权,群体也不断扩大,大马政府向来给予人道援助,在岛上建设学校及基本设施,让新生代接受基本教育,尽快脱离贫穷。

不过显而易见的,他们依然是被边缘化的一群,特别是年幼的孩子并没有得到良好的教育,他们大多数随着父母的步伐过着拮据的日子,即使离校也不能自立,在夜市摆摊赚取微博收入的人比比皆是,生活不稳定。

当地华裔居民透露,自从菲律宾人“入侵”沙巴后,这一座美丽的城镇逐渐变了样,洞悉先机的商家早已变卖家产逃之夭夭,天生生命力顽强的菲律宾后裔势力不断扩展,有了属于他们的天地。

/当小贩是唯一出路/

沿岸一带原本属于当地人主导的夜市又或者是早市,大多数目前已经被菲律宾后裔占据,昔日的红牌炒面档口或熟悉的沙巴小贩早换了陌生的菲律宾后裔面孔。

走在大街上,虽然他们的样貌与本地人无异,然而,口音上就可以轻易辨识。菲律宾后裔为主的夜市摊位多,然而所售卖的产品大同小异,真正消费的人寥寥无几,小孩及年轻人漫无目的的在拥挤混乱的环境下追逐,不少人就这样度过了年轻年华,缓缓老去,依然是一名夜市小贩。

卖杂货充当载货员

GAYA岛居民阿基尔约60岁,在大马出生,拥有大马卡,可说流利的马来语,但是依然摆不脱“摆渡”的日子,他依然天天充当往来GAYA 岛和市区的摆渡人,架着舢板为岛民载送食水及提供生活所需用品,日日复一日,在海上驰骋,充当载货员,有时候甚至是传话员。

阿基尔的生活算是富裕,因为屋子相对大间,还有电视机与沙发,比起邻居,他可谓是当地的大户人家。尽管如此,还是无水无电。妻子阿华说,入夜后他们必须靠发电机来亮灯。

“我们在这里是通过卖杂货赚钱,外出不方便的人,我们都会为他们充当购物者咯,网购对他们而言未派上用场。”

阿华继说,由于他们是岛民,很多或必须从市区购入,阿基尔了解当地人的需求,踏实工作,为行动不便的同乡办理日常圣湖用品例如水、干粮及蔬果等。

宅家穿金戴银

阿基尔的太太40岁,不过已经当了祖母多年,目前在等待玄孙的出现,期望尽快做太婆,她笑言自己应该很快就四代同堂了。

阿华穿金戴银,相等于当地的有钱太太,16岁与阿基尔结连理后,基本上都是一直宅在家里照顾孩子。

/恶性循环人数剧增/

住在岛上,最可怜的应该是年迈的老人家。他们当中很多行动不便,有病无从就医,在拥挤且凌乱的环境里过完余生,受到病痛的折磨。

他们大多数衣衫褴褛,披头散发,挂着一条沙龙躺在阳台下,行动缓慢,吃喝拉撒都在同一个地方。

在穷人窟里没有受教育的小孩世世代代为劳,女的除了幼龄结婚别无选择。这恶性循环导致GAYA岛难民人数日益剧增。

水上屋度过童年

岛上小孩的脸上看不到光,他们每日在方圆不到400方尺的木屋里打转,没有游乐场,也没有绿色丛林,他们不能犹如一般小孩脚踏实地快乐上学,只能在闷热的水上屋度过童年。

母亲为了让孩子见识市面,挺多也是在亚庇市区走两圈,买的是最劣等的尿布及便宜奶粉,为了生活,为母者也必须抱着未足月的孩子乘坐船只到市区办生活用品,避免孩子疏于照顾而跌进海里。

在摇摇欲坠的水屋上,他们缺少了童年应该有的乐趣。

后语:

所谓的“知足常乐”,GAYA岛人是逼于无奈之下选择知足,皆因没有其他选择,也没有选择权,他们只有被选择的权利,是否能改变命运,也不是他们自己能掌握的。听天由命,是大部分岛民的态度及生活方式。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