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英国脱欧重击东盟/谢祥锦 

一旦英国面临因为脱欧而陷入经济问题,预料英国对缅甸的捐献也会减少。

英国民众票选出来脱欧之后过了一段日子,英国脱离欧盟的风波仍然持续发酵。

英镑成为持续遭到重创的资产之一;自6月24日以来,英镑汇率持续刷新逾30年以来的新低,让一些网民苦中作乐,笑说“脱欧”是最佳“减肥药”,能在短短时间内减少不少磅(镑)。



脱欧对英国有深刻的影响,而英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也预料将会减缓,不过脱欧的地缘经济以及地缘政治影响力却会波及全球,而东南亚自然也摆脱不了受到脱欧的种种影响。

欧盟和东盟有密切关系

欧盟是东盟的最大投资者,投资额每年平均达148亿欧元(约657亿令吉),而两者双方贸易额每年更达至2000亿欧元(约8881.6亿令吉),足见欧盟对东盟的重要性。

欧盟主要向东盟出口化学产品、机械、交通设备,而东盟则主要向欧盟出口农产品、纺织品与衣物。

在2007年,欧盟和东盟开展了自由贸易区协商,不过这些协商因为缅甸的人权问题而被推延两年。



之后在2010年,欧盟和我国、新加坡展开了双边自贸区协商,而在之后几年也同样地和越南、泰国协商自贸区。

这些都是欧盟与不同东盟国家的协商,而东盟整体市场仍是欧盟目标。

双边贸易长期影响待观察

另一方面,英国虽然只占全球GDP的2.5%,但其重要性还是不可忽视的。

英国是东盟许多国家的出口对象,英国在脱欧之后也可能对东盟国家的贸易投资或多或少产生一些影响。

一般观察家大都预测脱欧对东盟的经商贸易方面的实际影响并不会太大。

在1990年代以来,我国和英国的双方贸易的显著性即在下滑中。

目前,英国仅占我国贸易的1.1%,在240个贸易伙伴中排名第17。

同样的,泰国和英国之间的贸易占泰国贸易额的2%,而泰国与欧盟的贸易则占10%。

菲律宾和英国的贸易额和其他东盟国家相比更少;在2010至2015年间,菲律宾往英国出口额仅占0.9%,而进口额仅占0.5%。

虽然如此,商品和商业处理出口仍然可能将会受到影响。

我国、泰国和越南都有向英国出口农产品以及加工食品,而英国也从我国和越南进口矿物产品。

越南股市蒸发44亿

越南和英国之间的贸易占越南对外贸易额的3%至4%,不过越南股市在脱欧之后即蒸发了11亿美元(约43.9亿令吉)。

在缅甸方面,英国是缅甸的重要捐献者之一,一旦英国面临因为脱欧而陷入经济问题,预料英国对缅甸的捐献也会减少。

而缅甸也被认为是投资方面较具风险的国家之一,相信这也让面临经济难题的英国考虑不再冒更多的险,进而减少在缅甸的投资。

不过,脱欧公投终究仍然才发生不久,究竟会对东盟发酵怎样的长期性影响,仍然有待观察。

对东盟有何启示?

除了经济方面,脱欧也为东盟成员国带来一些关于东盟团结性、存在性的思考。

英国的脱欧,也引发了其他欧盟成员国的民众讨论自身国家的脱欧课题,也有人质疑欧盟这样的政治经济联盟的重要性、必要性。

东盟也是区域联盟,不过却和欧盟有所区别。

欧盟是一个超国家组织,东盟却倾向于政府间国际组织,因此两者有本质上的区别。

另外,东盟是一个非常多元化的地区,无论是政治、制度、意识形态、宗教、民族、语言、文化等的都有极大的差别。

除此之外,加上东盟的不干预成员国内政的政策,让东盟的政治整合增添难度,也不像欧盟一样有较强的一体性。

这些因素,让东盟国家在目前阶段变得不太可能“脱东”。

不过,成员国之间的差距,尤其在充满争议的南海议题上有着意见的分歧,还是对东盟的一致性、落实不同的共同体方面的能力,为东盟增添了一些不确定性。

安邦是一家马中经济与政策智库,在北京和吉隆坡设有研究中心。欢迎读者提出对本文意见:[email protected]

反应

 

财经

后危机时代的世界经济/大马安邦智库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近十年之后,世界经济似乎仍未完全摆脱危机的影响,经济复苏呈现波动和差异化。

作为新兴市场最大的经济体,中国经济有了些微稳定向好的趋势,上半年经济增长6.9%的数字,让去年底很多看坏中国经济的人大跌眼镜。



印度经济依然保持稳定并且保持7%左右的持续增长。

在发达经济体,美国经济由于美元受到特朗普政策的冲击,出人意料并且有些莫名其妙地处于弱势;欧元以及欧洲经济有好转,但欧洲的问题显然没有根本性的答案。

中国最大的独立智库安邦智库(Anbound)的首席研究员陈功认为,全球正面临一轮新的经济危机,主要有如下一些因素:

首先,资本过剩的问题没有解决。一方面,城市化进程创造出了大量的过剩资本;另一方面,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全球央行总共释放了约5.1兆美元(约21.42兆令吉)的流动性。

过剩资本不仅推动了全球资产价格上扬,还加剧了科技投资领域的泡沫化,资金在不确定的科技以及虚拟产品的领域打转转,虽然投资机构有钱,但可确定的好项目极少。



其次,全球因各种理由均处于转型状态。中国正在向经济新常态和消费社会转型;西方则面临消费社会极限的瓶颈,这是一种文化因素刺激的消费转型,造成成本膨胀,还有虚拟金融体系的问题,而现有金融体系不能应付这种乱局。

全球缺乏新市场

第三,全球缺乏市场的新大陆。过去几十年,中国在改革开放和全球化之下,先是接受全球产业分工,成为“世界工厂”;后来随着财富和消费增加,而成为“世界市场”。

但中国的发展到了一个转型的新阶段,而作为新兴市场大国的印度无法代替中国,中国除了提供了一个13亿多人口的市场之外,还以低劳动力成本刺激了世界消费空间的扩大,但印度做不到这一点,所以,全球都有无法以合理的价格稀释过剩产能的挑战。

第四,全球货币治理结构存在缺陷,而且暴露得越来越充分。现在,美元、欧元、日元、英镑都暴露出体系性的问题,负面影响比正面影响大,互相牵连,而且在根本的解决之道上没有形成共识。

尤其是各国央行面临的挑战非常巨大。其实就是一个被忽略的简单道理,经济已经全球化了,但各国的货币政策还是独立的,基本建立在互损的基础上。

第五,各国经济和金融受到世界政治的影响太大。多个国家政治问题的恶化,都对经济产生了强烈的扰动,推动经济政策出现偏离,有无序而盲目调整的倾向。

比如美国,特朗普上任之后,并没有给美国经济带来预想的刺激,反而是在其国内政治和行政之中遭遇到越来越多的挑战,特朗普政府“走马灯”式换人,加剧了美国国内的政治动荡。

在欧洲,英国脱欧导致欧盟分裂,欧债危机加剧欧元区政治动荡。政治动荡因素,在全球范围内加剧了经济不稳定。

酝酿“数字危机”

第六,信息化和大数据时代正在酝酿“数字危机”。所谓数字危机,既有数字货币造成的各种危机,也有交易系统造成的危机,还有应对数字化的金融管制危机。由数字化而产生的各种风险问题,正在形成金融业数字化带来的“危机”。

安邦智库认为,后危机时代正在酝酿新的危机,危机爆发是肯定的,但不知道何时会爆发。

今后的经济大局非常难以控制,危机丛生。面对这些必然来到的风险,未来央行需要加强研究和合作,以全球性的央行合作,来使全球货币政策的系统性,与全球化的新形势、新背景、新进展相匹配!

安邦是一家马中经济与政策智库,在北京和吉隆坡设有研究中心,欢迎读者提出对本文意见:[email protected]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