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

【独家】骑脚车風潮席卷古迹区
槟三轮车恐踩进历史

这种在酒店区等候客人上门的现象,算不算“守株待兔”?

(槟城30日讯)骑脚车风潮席卷乔治市古迹区,加上四轮游览脚车出现,槟城三轮车恐将踩进历史!面对兴起的骑脚车风潮以及可载4至6人的四轮游览脚车的出现,此一波波的冲击,已使到三轮车工友收入每况愈下,或连三餐都成问题。

收入微薄三餐不继



三轮车夫期待政府施于援手,避免他们继续面对收入不稳,三餐不继的窘境;不然目前已剩不多的三轮车将会逐步消失,走入历史。

靠劳力赚血汗钱的三轮车夫,原本就面对生意难做的苦境,而在政府和民间倡导踩脚踏车下,在古迹区和名胜地旅游的国内外游客也兴起租借踏脚车的风潮;如今又出现可载4至6人的四轮游览脚车,在大街小巷上来往;此不断沓来的冲击,怎不叫三轮车夫们叫苦连天,大叹生意难做?

在人人都有一辆车(至少一辆摩托车)的今天,三轮车已不再是槟城的公共交通工具,三轮车夫只好专攻外国游客市场,以载送游客做古迹区观光为主,惟外国游客原本就不是很多,加上现在连游客也租借脚车游古迹区,导致三轮车夫收入日渐微薄。

在全盛时期,三轮车夫的收入还可以算稳定,在旺季的收入可冲破每天百令吉大关,惟这个好景已不复存在,要维持日常基本收入已经很艰难,更遑论要获取破百收入。

月入仅千元至千五



根据《南洋商报》记者对三轮车夫的访问中获悉,目前三轮车夫每月收入介于1000至1500令吉不等。

他们都希望中央和州旅游单位能够了解他们的困境,给予援助,尤其是吸引更多游客对槟州的青睐。     

虽然,目前槟州政府每个月都会分4次发放100令吉援助金予年届60或以上的三轮车夫,惟对他们而言还是微不足道。

一天只赚30元

在本头公巷驻站的三轮车夫吴兴华(58岁)指出,他于2年前转行当起三轮车夫,原以为古迹区会有很多游客,但召唤三轮车的游客却寥寥可数。

“我今天整个上午只赚取区区的15令吉而已!”

他表示,他本身之前是从事建筑,基于收入已大不前而转行当起三轮车夫,孰知还是扭转不了頹势,每日只赚取30至40令吉,每月的平均收入只介于1200令吉上下。

他说,政府必须立法管制四轮游览脚车,因为这是违例和没有保险保障的,一旦出意外后果不堪设想。

他表示,政府除了管制脚车和四轮游览脚车外,最重要的是招徕更多外国邮轮和旅游团,让三轮车夫能有固定的客源。

“不然,要是有一天三轮车被淘汰,槟州的特色将会失传,下一代将难以看到三轮车在乔治市漫游的情况。”

外籍游客对三轮车情有独钟,惟在古迹区并不多见。

以为在古迹区好赚

三轮车夫马金炎(65岁)接受访问时表示,他用三轮车载学生32年光景,原本以为可在旅游兴旺的古迹区载游客以获取更丰富的利润,孰知事与愿违。

他指出,虽然有州政府发放乐龄援助金和给予三轮车夫每月100令吉津贴,惟他还是捉襟见肘。

马金炎说,三轮车是拥有市政厅发出执照的合法交通工具,而四轮游览脚车未有执照和保险,一些游客在踏上游览脚车后就在大街小巷横冲直撞,情况极度危险。

客源多来自旅行团

在槟榔路中环驻站的黄文平(61岁)指出,许多同行每天都在龙城酒店旁的三轮车停放处候客,惟客源并不多,主要是靠旅行团所带来的随团游客。

“近来这类的随团游客有日渐减少的现象。”

他表示,他是因为务农和做散工时收入不稳定才转行做三轮车夫,谁知目前他每月的收入也不过区区的1500令吉而已,同样并非稳定的收入。

黄文平期望政府引进更多国外游客到槟城市区观光,以便三轮车有固定的客源。

游客大街忙拍照危险

从事踩踏三轮车有20余年经验的阿明(54岁)指出,由茶室帮手、散工至目前的三轮车夫,其收入都一直未有好转,目前仅有的是1000令吉上下的收入。

他说,在国外旅行团日益减少的情况下,三轮车夫还是靠自己在大街小巷努力踏踩,穿街窜巷兜客才能够达到本身的收入目标。

“目前充斥古迹旅游区的四轮游览脚车约有50至60辆,当看到游客不知‘险况’的在车水马龙的大街上忘我的川行拍照,而不顾及本身安危的情况,真叫人替他们捏把冷汗。”

反应

 

优生活

【南视界】槟城仅存的 制作三轮车老店

“做到70岁我就退休”,槟城唯一的制作三轮车师傅朱友春不打算收徒弟,这意味着当他退休后,这间店也将停业。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每天有数千辆三轮车穿梭大街小巷,是人们常用的代步工具。

随着三轮车渐渐被其他交通工具取代,制作三轮车的店铺从十多间,关了一间又一间,如今只剩下唯一一间制作三轮车老店铺。

“我不鼓励年轻人做这个行业,这行业吃力不讨好,租金贵,手工又慢,再过几年连零件也很难找”。

朱友春坦言不收徒弟或找接班人,他认为这已经属于夕阳行业。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