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陈剑:准备寻适合股票
把握“机会窗口”转亏为盈

陈剑:不要轻易听信坊间的消息而蒙受亏损。

(吉隆坡26日讯)松大首席导师兼证券研究部主管陈剑指出,投资者要把握“机会窗口”打开的时机,把亏损股票转亏为盈。

他说,“机会窗口”会落在一个特定时间,比如在2015年,98.9%公司的股价爆发点都落在一个特定时间内。



陈剑是在“谈股论金之如何将‘亏本股’转为‘稳赚投资’座谈会”上说,投资者可在“机会窗口”打开前,做好准备及找到适合投资的股票。

他以本身去年的投资为例,亚航去年股价跌破1令吉,但该公司越做越大,股价却越来越低,而公司最大成本是汽油,因此当油价暴跌时,公司成本大幅度降低,这意味着公司的利润将爆发。

“但是,这个情况还没有出现,反而看到‘收票’情况,若买入的是公司老板,就证明我们的推测是正确的。”

陈剑推测,当时可能出现私募或私有化情况,之后就出现亚航私募新闻,亚航股价从1令吉80仙升至2令吉60仙。

他透露,下一次的机会窗口落在7月1日至8月31日,因此要去找业绩增长的股票,从亏损的股票转而投资这些股票。



股价突扬见好就收

不过,陈剑也分享一些失败案列,有些股票股价突然上扬,如从10仙在短短几个月内涨至40仙。

“作为一名股票教育平台的导师,我劝勉投资者不要轻易被这些股票卷进去,因为市面上还有很多这种股票。

“在这个案例,我曾劝一名投资者‘见好就收’,但我无法再见到这名投资者,而该股票最后跌至停牌。”

李永安:投资有原则才不会跌入陷阱。

李永安列举李嘉诚投资有原则不易掉陷阱

东南亚价值大师李永安指出,投资原则与投资技巧都同样重要,但要坚守投资原则不容易。

他以香港首富李嘉诚的投资原则为例,李嘉诚的原则是想尽办法拥有现金流及趁低买入。

“要有原则才不容易掉入陷阱,所以需要管理好投资原则。

“比如见好就收,我们所得到的消息并非每一次都准确,所以适当的时候就要离场。”

他也说,投资是风险管理的一种行为,当投资者对投资事项不了解,其带来的风险就越大。

反应

 

财经新闻

【股势先机】投资的重点并非回报?/林烈緻

在过去近十年的股票投资及美股期权交易的历程中,我经常听到身边的投资者讨论哪些股票有潜力上涨,或哪些投资工具可能带来快速回报。

从投资中能赚多少,无非是很多投资者关心的事,毕竟那是达到长远财务目标的重要参数。

事态好的时候,投资回报怎么看都很香。但无可否认的是,投资市场充满了变数和不确定性,有起必有跌。

大家请别误会,我不是在这里想触霉头。只是想带出投资中我们应该从多个角度思考和制定策略:有投资获利的的机会;当然也会存在蒙受亏损的风险。

分散风险是关键

保障资本的安全,才能让我们有持续收益的机会,也才能在投资和条路上走得更久更远。所以个人认为,投资者在考虑 “这笔投资里我能赚多少?”之前,更应该问自己的问题是 “在这笔投资里我最多能亏多少?”。

不把所有的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这个道理可能很多人都听过,也都懂;但必须有效执行,才能帮助我们达到风险管控的效果。

市场上能帮助投资人累积财富的投资工具多不胜数,有平稳增长的资产;也有波动较大的金融衍生品(例如期权)。

依据风险级别来部署资产配置,其中一种简单粗暴的方式,是参考 80/20法则(Pareto Principle)。只让高风险的投资工具占据整体投资组合的20%;其余的80%由较低风险的工具平凑而成。

顺势时,20%的占比将为整体组合带来额外资本增长;逆势时,它却不至于让全部资产化成泡影。

除了投资工具的种类分配,在投资过程中,也应该将资金分散投资于不同行业及不同市场,以达到分散风险的目的。

举个例子,假设投资者购买了不同行业的股票,包括科技、医疗和能源等,当某个行业遇到困境时,其他行业的表现,可以起到稳定作用,降低整体投资组合的风险。

投资者也能把资金分布在不同的市场,如:美国、中国、香港等体积及流动量较大的资本市场里,从而达到风险管控及长远的资本利益。

定期评估适当调整

投资者应该定期评估投资组合的表现,并根据市场情况调整。市场环境不断变化,原先有效的风险管理策略,可能需要调整或改进。

比如,在经济衰退期间,投资者可以考虑增加对防御性行业的配置,以规避市场波动。此外,投资者也能在不同的市场情况中,多加使用有利的投资工具及策略,巩固整体投资表现。

举例:期权能让投资者在任何的市场情况下,通过相对应的策略进行做多、做空、对冲等效益。前提必须是该投资者必须清楚此投资工具的逻辑和其中的潜在风险,避免本末倒置的情况出现。

总结,投资风险管控,是每位投资者更应重视的核心能力。通过分散投资、定期评估及调整、避免过度曝露在风险的伞下,投资者可以有效地降低投资风险,保障投资本金,并在长期获得稳健的投资回报。

投资是一场与自我的竞赛,让我们锻炼成更明智,更优秀的自己,与大家共勉。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