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报应

张老先生招牌笑容。 张毅全/摄影

图中这位人物名叫张强,年龄79岁。老先生年纪大了,已不在田里干活。平时他一套披风,含着烟斗,带着狗儿坐在东川几个著名的景点让游客和摄影师拍照。拍照过后,人们都会给予小费,老先生性格随和,来者不拒,一切随缘。人缘好加上造型佳,老人家颇受欢迎,他已成为东川红土地经典人物。

月前重返红土地,再次见到老先生。他风采如夕,许多游客竞相与他拍照。老先生忙得不亦乐乎。这时我发现一部新颖的轿车停在路旁,几名男女从车里走下来,模样像是一家人。他们不与老先生拍照,只站在一旁冷眼旁观。



等了一会,其中一位女的走到老先生面前说了几句话。老先生有点错愕,然后点点头。几名男女走上车,然后开车走下一个斜坡,车子停在距离老先生的位置大约300米的地方。

让老人走斜坡

老先生站起来,拿起小凳子往车子的方向快步走去。出现在眼前的是一名年近80的老人家,一手拿着烟斗,一手提着小凳子吃力的走下斜坡的画面。几位男女在路旁等候着。

老先生气急败坏抵达后,几名男女把他带到一处,然后就与他合照。我恍然大悟,原来这几个人认为刚才的地点人多或不漂亮所以就要求老先生到这里拍摄。他们也不让老先生上车,要他自己走路。

只见他们用手机,这里摆个胜利的姿势,那里搞双人合照,接着大合照,搞了近半小时几名男女方扬长而去。



这时老先生步履蹒跚与我们会面。我见他上气不接下气,让他喘息后问道:“老先生您不介意我问他们付了您多少小费。”

“十块钱。”老先生无奈的说。

“十块钱?搞了这么多东西就只有十块钱?”我提高了声音。

老先生苦笑,面上有委屈之色。

如此对待一位老人家,我有预感他们的车子开到一个荒无人烟的地方时就会爆胎,换轮胎之际天气骤然一变,风起云涌,飞沙走石,一个闪电把车子旁的一棵大树击倒,把他们吓个半死。前无去路,后无救兵,饥寒交迫,困他们几个一个晚上。

如果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样就差不多了。

反应

 

商余

哭泣的雨树/张毅全

【人在江湖】文|张毅全

雨树的花色清秀,荫蔽面积广,茁壮无比,形态优美,犹如一把雨扇,因而得名。在殖民时代,英国人引进了这一品种,不仅在马来西亚广泛种植,甚至新加坡也广泛采用。雨树在城市绿化方面具备出色的环保特性,这些实际上是英国人为城市规划所作的杰出贡献。

我的故乡——马口,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市内长满了雨树。据说正是英国殖民时代所种植。葛尼路一带的整齐美观排列的雨树,当年市民相约只需提到“大树头”,就能轻易找到。那个时候,小贩中心设在树荫下,而市民们在凉爽的树荫下品尝叻沙和咖啡。这种环境下享用美食,让人陶醉不已。

遮荫休息好地方

镇上警察局对面的草地上也有数棵雨树。每当学校在这里举办运动会、球类比赛或其他活动时,葱茏的老树成为老师和学生遮荫休息的好地方。

在翻旧照片的时候,甚至发现在更早的年代,市内旧邮政局前也有一棵茁壮茂盛、美丽极了的雨树。就像中国的迎客松一样,这里也拥有着一棵迎客雨树。虽然与迎客松相比有所不同,但它同样承载了特殊的意义。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随着英国人的撤离,这数十年来,不仅未能种植一棵新的雨树,反而不断伐倒现有的树木,似乎与树木有着一种“不共戴天之仇”。因此,文中所提到的雨树早已“荡然无存”,剩下的数株在哭泣。近年来,不幸的是,几株硕果仅存的雨树“终于”被“解决掉”。这些树至少有八十多年的树龄,被砍伐后,市民都感到痛心。

当年种植这些雨树的英国人早已不在人世。如果他们能够知晓,可能会从棺材里钻出来,阻止相关当局伐树。

忽视环保重要性

全球气候变暖,各国都在为环保问题而担忧,不断呼吁人们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然而,许多地方政府似乎忽视了这些问题,他们拿起刀斧不断砍伐市镇内的树木,其动机和智慧令普通人难以理解。

多年来,数位领导人壮志凌云,曾推行一连串的转型计划,努力引导马来西亚成为一个先进国家。然而,如果市政府的水平继续停滞不前,这些计划似乎将“高攀不上”,理想最终可能落得个“眼高手低”的下场。

要实现成为先进国家的目标,迫切需要让这些决策者的思维发生转变。砍伐雨树已不再仅是问题的核心,而是思维必须与时并进,否则雨树将继续哭泣,而我们也将失去珍贵的环境遗产。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