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

地方元老茶叙口述
讲出新邦令金埠史

蔡文涛(左起)、林仕伟、何怡来、锺良友、赖舜钦及林玉霖讲新邦令金历史。

(新邦令金23日讯)地方元老齐集喝茶聊天、讲故事,通过收集口述历史,找出最接近事实的创埠历史。

新邦令金福利体育会日前在会所,召集多名元老喝早茶,细说当年有关新邦令金的创埠事迹,让新生代了解当地历史。



该会主席林仕伟说,通过老一辈描述,寻根问底方式,可以找出更多有关新邦令金新村,从40年代开始迄今的确存在的证据,包括当年先贤如何发奋图强,为了生活而牺牲,大家不分你我,团结开埠新邦令金。

他说,新邦令金早前年代的事迹很多,后辈了解不多,因此出现不同版本,加上部份年代模模糊糊,只有传说,没有实据,唯有通过各方元老人士,多探讨记忆问题,集思广益找历史事实,才不会置疑。

集思广益找出事实

出席首个阶段集会的元老共有6名,其中包括摄影业者赖舜钦(84岁)、何怡来(78岁)、锺良友(86岁)、林玉霖(75岁)、庄石晓(78岁)、邢福生(62岁)等。

与会者也谈到紧急法令时期华人义山的史迹,新西路店铺前的巴士转站,南马园丘开垦区及华文小学发展史。



此外,受委收集口述历史记录的蔡文涛提到,第二阶段口述历史工作会继续进行,届时祈望有更多的长者,出席讲述当年情景。

庄石晓用笔划出紧急法令时期的围篱地区。

庄石晓记忆犹新

其中,庄石晓对紧急法令时期记忆犹新,回忆起当年新邦令金街坊受双层篱笆围困,目前的永安花园、惹兰巴克、彩虹商业区、甘榜巫来,在从前都是重重围墙,晚上七时居民必须留在范围内。

谈起华人葬身之地时,庄石晓说,联邦大路旁的48里之新邦令金义山墓地,原本是荒无人烟,最先埋葬送命者是一名何姓人士。

这名何姓人士住屋在义山对面简单小寮,不知因何种事因,触发日本军怒目而视,某日被日本军用枪射死,友人受命令将何氏埋葬在现在号称的义山处。

庄氏补充说,日据时期,每天都有一两名户体下葬该处,成为非正式的小义山。到了1945年日军投降后,大约于1950年代逐渐形成有准证的华人义山墓地,由理事会负责管理。

赖舜钦见证大街坊转型

赖舜钦说,他回忆当年从马六甲到新邦令金落脚,是由一名友人叫朱益民,引导到新邦令金。

1960年代的新西路虽然店铺不多,但很热闹,他就在新西路创设虹光摄影,经过发展趋势,最终搬迁至大街现址。

他回忆起,当年的冲洗黑白照至今现代化数码照,转瞬间,过了数十年,见证了新邦令金大街坊转型面貌。

他描述1947年低达新邦令金居住,当年村里邻近都是被大园丘(华盛顿园丘和牙直利园丘)所包围着,生活苦,人多工作少。

一直到1953年,全马最大的黄梨种植区,沿着新西路进入开垦,逐渐扩大开垦耕耘橡胶,两旁种树胶苗延申4公里至南马园丘公司宿舍。

当时,每日园里劳作拉藤锄草的公司工资,是1令吉70仙至2令吉不等。

早期繁华一片,如今等待发展的店屋。

锺良友:地方议会建巴刹

锺良友于1950年代从居銮加亨小镇到新邦令金打拼,初时10余岁小伙子找工不易,当起卖菜小贩,每天挑菜到警察局对面的路边摆摊子。

有时侯,一直挨门逐户卖,到了1957年时,有了地方议会,才把巴刹建妥,随后小贩受促搬入租赁方式的摊档内摆卖,一直至退休为止。

林玉霖:端本前身为华侨学校

林玉霖在会上忆起当年有一间华侨学校,它是一所私立小学,靠近戏院街,就读期间,每月缴纳15令吉学费,很多当地社区领导者,都是华侨学校学生。

到了1952年代,由已故锺建平把华侨取名为端本学校,逐渐迁移到现址,南马种植园丘在端本学校迁移事迹中给予极大帮助。

人口最高峰仅千人

在紧急法令时期,全新邦令金人口最高峰只有1000人,当地方议会制度成立后,当地的发展较有规范化,学校、交通道路、街道巴刹周围环境、慢悠悠形成。

他补充,新邦令金于60年代,邻近南马园丘大量引进劳工后,大规模开辟园地种植业,生产力高,生活稍改善后,人口增加,消费量大增,小商店雨后春笋,当局设立民众会堂,为了发展,征收门牌税务,加强管制。

反应

 

柔佛

柔佛民族房屋计划 令金明年开放50单位

(居銮7日讯)柔佛州务大臣拿督翁哈菲兹透露,“柔佛民族房屋计划”明年将提供50个房屋单位,供新邦令金的首购族抢购。

他说,上述房屋预计将在2026年完工,并让购屋者入住。

翁哈菲兹昨日主持新邦令金发展协调会议后在脸书发文指出,除了房屋计划,当局也在新邦令金完成多项发展项目,包括提升和修复道路、修建甘榜建筑物,以及提升水灾黑区的水沟,值得表扬。

“我在主持会议时,发现一些问题需要拟定更周祥的计划、计算成本及时间等才能解决,因此,我要求当局根据时间表尽快处理。”

他强调,地方基设方面的问题必须获得重视,才能确保居民享有最好的公共设施,并提升生活素质。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