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台湾新内阁的改革之路/利亮时

5月20日台湾完成史上的第三次政权交替,新政府上路已经届满一个月。由总统蔡英文委任的行政院长(内阁首长)林全,在这个月开始了一连串的改革计划。然而,在这个月里头,桃园机场因为暴雨而淹水,端午节连假高速公路晚间不收费的优惠措施被取消等事件,让内阁的执行力被外界质疑。如今林全内阁的满意度只剩下42%。

内阁要展现魄力和有成效都不可能在一个月有突破性的进展,人民必须给内阁一些时间。目前内阁的一些疏失,在媒体不断报道与放大的情形下,令到台湾社会开始产生一些不满的情绪。



依笔者观察林全内阁仍然得到蔡英文的全力支持,两年内都应该不会有太大的变动。现在的台湾面临的是能源与经济的转型,而社会的福利制度和结构亦面对极大的挑战,这些都在等待林全内阁去想方设法来解决之。

先治标再治本

林全内阁要拚“全民有感”必须就一些改革项目采取下猛药的激进手法。只要有些改革方案能在短时间内取得显著的成效,再加上媒体全力报道,方能让社会大众感受到内阁团队的努力,这才能继续进行漫长的革新之路。

台湾的经济每下愈况,传统产业几乎都远走他乡,这些产值都超过马币1兆以上,这对台湾的经济产生深远的影响。

另一方面,台湾法令束缚整个国家的发展,防备性的法条令国家处于半封闭的状态,令一些改革都无法有效推行。这都考验虑林全内阁如何与立法院(国会)协商来使法令松绑,以加速改革工作的进行。



除了产业外移,台湾面对人才外流和少子化的窘境,这必须在五年内先治标,再用五至七年的时间寻求治本之策。治标之法在于如何留住本土人才和培养国内的人才,以及吸引具备专业知识与资本的外来青壮人口移入。

要留才与引才,关键在于如何再造台湾的经济环境,让台湾产业愿意扩展,提高薪资等等,另一途则是法令的问题。

目前台湾国籍法的法条,基本上是一项保守的防备性法条,完全不具备吸引外来人才或外来资本家落户台湾的精神。

林全内阁必须先修正国籍法来令台湾展开双臂欢迎全世界的人才与资本落户台湾,再谈其他法条的修正和加快国家的改革。

反应

 

亚洲周刊专区

蔡英文卸任布局 引政治分赃疑虑

报道:笔锋

即将卸任的蔡英文召集在野党主席共商事务及安排政府重要人事,向准总统赖清德展现政治实力,抬高历史定位。

蔡英文的8年总统任期即将在5月20日届满,可是,从农历年前后,蔡英文却不断连络在野的蓝白阵营主席朱立伦与柯文哲,希望能够见面,甚至不惜在“台湾通讯传播委员会”的委员改选上,可以给1席民众党,给3席国民党来担任。

蔡英文更明确表示,4月的“通讯传播委员会”委员改聘,不是由准总统赖清德主导,而是由她来安排,俨然希望在“五二零”之后,可以扮演蓝绿白的共主,而该委员的分配只是蔡英文的起手式。

会面抬高政治高度

在今年农历春节前后,蔡英文亲自打电话给柯文哲,提议在官邸会面,并说希望政党放下大选期间的恩怨,能够营造团结氛围。蔡英文以改选“通讯传播委员会”委员主动向柯示好,柯不解的问蔡,该委员会的人事是否应由5月20日就职总统的赖清德来处理比较好?蔡英文表明该委员会的人事将由她直接处理。

民众党的幕僚纷纷表示反对这种模式的会面,认为现阶段柯和蔡见面只是抬高蔡英文的政治高度和历史定位,对朝野和解的帮助不大,朝野政党要和解,也该由准总统、民进党主席赖清德出面才对,而且会面地点在官邸,更有蔡出面摸头之嫌,而该委员会的人事分配也会有政治分赃的疑虑。

柯文哲在核心幕僚反对下,向蔡表示不宜在官邸会面,必须在总统府见面,两人讨论的主题应该是“国会”、司法及媒体改革等。

蔡英文向柯文哲表示,这些议题朝野已经在谈了,没有必要在蔡柯会上重复,最后才敲定其他社会救助网等民生议题为主轴,并约定在总统府会面,由双方公开谈话内容。

只不过蔡柯会才结束,府方立即通过特定合作媒体公布会面的内容,其中只偏重蔡英文的说法,完全忽略了柯文哲的建言,此举使柯文哲引来政坛议论,柯文哲不但没有得到绿白和解的契机,反而陷入私奔“敌营”的挞伐。

柯文哲误入“敌营”

蔡英文随后又向国民党主席朱立伦招手,蓝营吸取柯文哲遍体鳞伤的教训,已明确拒绝蔡英文的邀约,并将政治攻防焦点逐步由蔡英文转移到赖清德身上。

事实上,蔡英文在只剩下两个月任期之际,召集在野党主席共商事务及安排政府重要人事,原本就是突兀的政治动作,无非是为了向即将接任的赖清德展现政治实力,及为自身的历史定位找到共主的地位,只是没有想到自许高智商的柯文哲,竟然会走进了蔡英文精心安排的政治盘丝洞,而自毁民众党在政坛三足鼎立的地位。

新闻来源:亚洲周刊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