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

81岁大马华裔留学生
写16万字硕士论文

郑建阳答辩结束后和年轻的同学合影留念。

(上海22日讯)来自马来西亚81岁的郑建阳,19日在中国上海大学完成硕士毕业论文答辩,他努力了10年终于达成梦想;而这本论文长达16万字。 

郑建阳是上海大学传播学专业的一名留学生。2009年开始撰写论文开题报告以来,郑建阳先后经历了中风和母亲辞世,加之对自己要求严格,他的论文结题时间一拖再拖。 



郑建阳的硕士学位答辩委员会主席、上海体育学院体育新闻传播与外语学院院长杜友君说:“每道问题他都回答十多分钟,特别认真,还引经据典地举例子。” 

而郑建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则说:“我母亲生病期间,我和妹妹照顾她。我就坐在母亲床边,母亲的头枕在我的腿上,我手上拿着小木板,在木板上修改我的论文。尽管辛苦,但是写论文帮我度过了那段苦难时光。” 

邮寄手稿输入电脑

郑建阳不会打字。整个论文修改的过程中,他一直是以邮寄的方式把手稿从马来西亚寄给身在上海的导师郑涵,郑涵再请人帮忙把手稿输入到电脑中。 

郑建阳非常认真地对待自己的学习成果,答辩当天他还在这本16万字的论文上勾勾写写。他是那场答辩最后一个上台的学生,试图细致地解释每个问题,答辩过程中获得了好几次掌声。 



参与这场答辩的老师同学有20多人,杜友君说,“还有不少人站在窗外看”。 

答辩结束后,经过无记名投票审核,答辩委员会一致同意当场授予郑建阳硕士学位。 

心始终在中国

郑建阳有很多身分。他是一个定居在马来西亚的华裔,毕业于台湾大学法律系,做过报馆的翻译员,也做过英文教员……而他最重要身分之一,是做一名学生。 

2005年,70岁的郑建阳报名参加了上海市教委与上海大学合办的交流项目,成为上海大学传播学专业的一名高龄留学生。课程由上海大学的老师赴马来西亚讲授,但老人“对故土特别向往”。 

郑建阳总说自己的心始终在中国。“他的父亲原籍福建,所以他特别想拿到中国大学的学位。”郑涵说。 

“几周前我去上海机场接他,他特别着急地问‘到时候答辩老师可能会问什么问题?我要是答不上来怎么办?’” 这几句话出自一个父辈人之口,作为导师,郑涵都觉得有点不可思议。 

在机场,郑建阳一见到郑涵就让他带自己去商场买一套“好西装”,他觉得答辩一定要郑重。但其实仅是在机场出关站了一个多小时,郑建阳就已经撑不住了,差点跌坐在地上。 

中风后遗症走路非常慢

由于中风后遗症,郑建阳走路非常慢。“从大门到图书馆也就200多米的路程,要两个人搀扶着他走好久,上台阶基本得靠人架上去才行。”郑涵说。 

但直到答辩的前几天,郑建阳还坚持去图书馆查资料。郑涵形容他的材料都已经“堆成山了”,论文前后改了六稿。可郑建阳还总是嘟囔“材料会不会有疏漏啊……” 

自从知道自己的论文符合答辩要求之后,这位81岁的老人就变得非常紧张,吃不好睡不好。“但是昨天论文答辩之后,同学说他晚饭‘吃得不少’。”郑涵也松了一口气。 

“参加答辩并不是说我就是有学问了,而是可以提供一个学习的机会,继续深入下去。”郑建阳对记者说。 

同学要求和郑建阳合影留念

答辩结束后,年轻同学们纷纷要求和郑建阳合影留念。杜友君和同学们都敬佩他“终身学习”的态度和境界。在杜友君看来,他学习不是功利性的,而是把学习当成了一种生活方式,有一种对知识的敬畏。 

郑建阳已经退休,现在大部分时间都用来看书,“我以书为乐,看书是我生活的一部分,我是离不开书的”。

反应

 

要闻

关注中东局势演变 高教部探讨撤离留学生

(吉隆坡15日讯)高等教育部将针对中东局势的发展,与相关单位探讨所需采取的行动,包括安排大马留学生从受影响国家撤离的需要。

高等教育部今日发文告说,根据最新纪录,共有1872名大马学生在约旦、37名在叙利亚,以及8名在伊朗留学。至于黎巴嫩和伊拉克则没有大马留学生的记录。

“高教部密切关注此次涉及伊朗和以色列的中东最新局势,以及周边直接受波及的国家,如约旦、叙利亚、黎巴嫩和伊拉克。”

文告说,该部透过设在约旦和迪拜的大马教育办事处持续监督有关事态的发展,同时与位于德黑兰的大马驻伊朗大使馆及安曼的大马驻约旦大使馆保持密切联系,全力确保学生的安全与福祉受到保障。

该部也劝请有关国家的大马留学生保持镇定,同时小心留意局势的演变并遵守有关当局的指示。

家长或留学生如有任何询问,可联络伊朗德黑兰大马大使馆,电话(+9821)88072444、(+9821)88078606或电邮至[email protected][email protected];以及约旦安曼大马大使馆电话(+962)6590 2400、(+962)78590 2400或电邮至[email protected][email protected]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