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错误使用消耗殆尽
泥炭地将淹没

东南亚的泥炭森林面积不大,碳储存量却最多。然而,毫无节制地开发泥炭地,缺乏良好土地管理机制和策略,导致泥炭地危机日趋严重,频仍的林火不止造成碳排放量危害环境和人体健康,也造成数以百亿美元计的经济损失,可谓得不偿失。 

泥炭地面积最广的印尼和马来西亚,在过去数十年都错误使用和蹂躏泥炭地,如今依然缺乏良好的管理机制。国际组织调查预测,未来25年至50年,若不采取应对措施,不止会引发更多的林火和洪涝,超过一半的泥炭地将淹没在水下!



马来西亚全球环境中心(Global Environment Centre,GEC)主任费扎帕里斯(Faizal Parish)透露,马来西亚的土地面积,有10%是泥炭地,分布在全国各地,但超过60%的泥炭地已被开发,主要作为农业种植用途,其次是林业,一些还保留森林状态的泥炭地,面积则越来越紧缩。

开发土地,主要还是为农业经济发展,大部分已开发的泥炭地,用于大规模种植经济价值高的作物,包括油棕、橡胶、可可、茶叶等等,其中又以油棕占最大面积,也是近年最受争议的“泥炭地杀手”,其他作物包括硕莪、木薯、黄梨和姜等等。我国的稻田,比如有“渔米之乡”美誉的雪州适耕庄,所产高品质稻米,也是在泥炭地上开发稻田,修筑渠道,引流灌溉。

管理土地缺乏经验

“但是,开发和使用泥炭地的人,却不知道如何管理土地,也没有相关的认知和关注,即使是种植企业,也缺乏这方面的经验和专业,既没有善用泥炭地的优势,也没有一套妥善的管理系统。所以很多时候,泥炭地上的农产量低,没有达到预期的产量和品质。”

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些土地使用者转种其他替代作用,直到土地被消耗殆尽,就直接丢弃,另寻新地。换言之,土地使用者并没有给予泥炭地“修生养息”,而是“物尽其用”。



过去,人们不了解油棕和农业活动对泥炭地所造成的伤害和危机,一些种植公司经过数十年之后,才稍微累积一些经验,但此前已错误消耗土地长达数十年,如今则是没有好好管理,也不重视。

据他所掌握的资料,马来西亚半岛在1970年代原有80万至90万公顷泥炭地,随着农业活动的扩张,有关数字已不复存在。在半岛南部的柔佛州,1970年代尚有许多泥炭地,如今已所剩无几,部分原本是泥炭地的地区,现在是水患黑区,柔佛过去几次的大水患,肇因就是平衡生态系统及调节水源的泥炭地,失去了其“海绵”功能,既无法储存水分,也无法防止海水倒灌,造成低洼地区水患频仍。

持续消耗严重破坏

他说,世界银行一份有关东南亚的调查报告指出,1970年代已被开发的泥炭地,管理情况堪以糟糕形容,后来20、30年的错误使用和持续消耗,导致泥炭地遭受严重破坏,土地缺水,沿海地区咸水侵蚀,农产歉收,东马砂拉越州的情况就比柔佛南部严重得多。调查预测,这个马来西亚最多泥炭地的州属,目前仅剩16%的天然泥炭森林,到本世纪末,超过50%的泥炭地将会低于海平面2尺至4尺,被淹没在水下!

湿地国际(Wetlands International)委托、荷兰三角洲研究院(Deltares)执行的一项研究指出,拉让江(Sungai Rajang)三角洲泥炭地大量排水以种植油棕,已导致大规模的地面沉降,将造成未来数十年里,发生广泛和毁灭性的洪灾。

该研究分析了砂拉越州85万公顷的沿海泥炭地,大约42%的面积将在25年内遭遇洪涝,在50年内,有关数字将上升至56%,在100年内将继续攀升到82%!究其原因,正是大规模的农业种植活动所致。

“泥炭地的情况已到了非常危险的地步,不容忽视,也刻不容缓。所以奉劝那些种植者,未来尽量不要再开发泥炭地。”

泥炭地上种植油棕。

东南亚泥炭地分布和面积(2011年)

印尼:2069万5000公顷 

马来西亚:258万8900公顷 

巴布新几内亚:109万8600公顷 

缅甸:12万2800公顷 

汶莱:9万0900公顷 

菲律宾:6万4500公顷 

泰国:6万3800公顷 

越南:5万3300公顷 

寮国:1万9100公顷 

柬埔寨:4580公顷 

新加坡:50公顷 

总面积:2480万1530公顷 

【综合资料来源:德国格瑞夫斯瓦尔德大学教授Joosten(2009年)、新加坡国家环境局(2011年)及Quoi(2012年)统计和研究】

温室效应推手

东南亚的泥炭地森林面积不算大,但是碳储存量却比地上多出1200倍,估计有700亿吨,约全球总储存量5500亿吨的13%,即等于全球储存的生物质的2倍。全球泥炭地每年释放的碳约30亿至40亿吨,东南亚国家则占了每年15亿至20亿吨的碳排放量,即50%!

泥炭沼泽(peat swamp)除了泥炭,有90%是水,当泥炭沼泽地的水被疏导排走,缺水的泥炭地并不适合大型园丘种植,并且储存的碳会以二氧化碳的形式释放。人们为了方便和迅速开发土地,大规模砍伐树林、将水源截断和引走,之后再火烧森林,完全没有考虑其严重后果——不仅直接破坏湿地中的生态系统,也将蕴藏在泥炭地下的温室气体直接释放到环境。

开发泥炭地得不偿失

东南亚地区有700万公顷的泥炭湿地被开发作为农耕作用,每年至少排放3亿5000万吨的二氧化碳,单单1997年及1998年的大或火,就“贡献”了全球10%至20%的二氧化碳,成为温室效应的主要推手。

在马来西亚雪兰莪州,占地7万3392公顷的拉惹慕沙(Raja Musa)森林保留区,在合法及非法的开发活动下,已破坏逾万公顷的森林,也引发陆续而来的林火。

讽刺的是,人们为了经济利益而开发泥炭地,结果却是得不偿失。费扎帕里斯透露,2015年的一项调查显示,去年印尼发生历来最大规模的林火,造成20亿吨的碳排放量,比美国一年的碳排放量还高,占全球每年的碳排放量4%至5%,估计损失160亿美元,而林火所造成的霾害,影响数百人的健康,超过50万人患上严重的呼吸道疾病。

世界银行的估计则指出,印尼泥炭林火所造成的碳排放损失,高达250亿美元,而有关数字仅是8月至10月,短短3个月内所造成的损失!

泥炭地上种植刺槐(阿拉伯胶树)。

善用土地 永续发展

人们对泥炭地的认识匮乏,甚至一无所知,即使是已经拥有数十年种植经验的企业,依然没有真正了解泥炭地,以及如何使用,甚至善待它,而本地有关泥炭的研究,也在最近20年才开始,远远追不上农业扩张的速度。

1960年代,有人在泥炭地种橡胶,随后种油棕,结果都不理想。种植公司因此研究排水技术,终于成功在泥炭地建立油棕园,却也开始了泥炭地的浩劫。接下来的几十年,泥炭地布满越来越多的油棕,消耗和消失的速度,也越来越触目惊心。

尽管近年油棕成为环境组织抨击和施压目标,但油棕种植业者宁可投资科研计划,“改良”种植技术,降低温室气体排放、破坏生物多样化等环境危害,也不愿放弃在泥炭地种植油棕,其中一个原因就在于泥炭地的特殊地质,能让油棕产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益。

泥炭地不应种油棕

根据本地橡胶及油棕研究专家朱乾海博士的解说,在泥炭地种植油棕和一般土地不同,比如1公顷植株的密度可提高到160至200株。此外,泥炭地土质松软,植株长大时会倾斜,有利于采果,实验显示第一年产的鲜果每串4公斤,到第八年每串已达12公斤。总鲜果串产量第二年微降,第三年则大幅度提升至每公顷22吨,然后逐渐增加到第六年每公顷25吨。

有专家认为,从环境的角度考量,泥炭地本就不应用来种植油棕,如此一来可减少国际反对泥炭种植油棕的声音,但真正“不应该”的原因并非为了堵住他人的嘴,而是善用土地,永续发展,取得真正的双赢。

砍伐泥炭森林取木材。

反应

 

要闻

泥炭地及公开焚烧酿烟霾 疫后经济活动加剧问题

(哥打巴鲁15日讯)天然资源、环境及气候变化部长聂纳兹米指出,目前我国遭烟霾笼罩,是由泥炭地、易燃地区及露天焚烧等火患所引起。

他说,半岛酷热天气及冠病疫情后经济活动恢复,也加剧了这情况。

“目前干燥气候造成森林区和有业主的土地区失火。烟霾不只发生在马来西亚,东盟国家也有烟霾。”

聂纳兹米今日在甘榜巴力巴西东埔移交援助品后提到,政府各机构在努力扑灭自3月27日在万捷甘榜贝欧(Kg Beoh)发生的泥炭地失火事故。

他指最初火患只涉及5公顷面积,如今已蔓延20至50公顷,而当地还在冒烟及仍未全面扑灭火势。火势已开始蔓延到附近甘榜,如甘榜古雅(Kg Kual)、甘榜古雅哥吉(Kg Kual Kecil)及甘榜贡当(Kg Gondang)。

他说,吉兰丹环境局已发出通知给所有地主,必须负责任及采取措施防范土地被入侵或焚烧,同时启动防范公开焚烧行动队日常检查,监督旱季容易焚烧的所有泥炭地区。

“大马矿物及物理科学局(JMG)自3月29日已在当地展开地底井水水管抽水行动,将水排入附近沟渠和水道湿润土壤,防止火势继续蔓延。水利灌溉局也疏通阻塞的水道,接着提高水道水位及维持土地湿度。”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