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马来半岛各族由来

2005年扬压峰先奴依地苗人(Senoi Temiar)向导。

一切的故事,还得由非洲说起。

每一个地方的人民都有其自己的故事,但所有的故事,却终究是一个更大的故事的分页。



今天所有的人类,都与15万年前在非洲的一个女人有关,而非洲以外的所有人,则是莫约7万年前离开非洲的一小撮人的后裔,这一小撮人及其非洲的同胞,也就是“智人”(Homo sapien)了。

原来我们都是兄弟

这批勇敢的祖先予后来的几万年间,以很缓慢的速度,一条河谷、一个沙滩,不间断的迁徙,于大约5万年前抵达澳洲、4万年前抵达东亚、3万多年前抵达欧洲、两万年前抵达北美、1万余年前抵达南美,终于遍布了全世界(原来我们都是兄弟)。

似乎在热带地区沿海岸迁徙比较容易,他们很早就抵达了东亚和澳洲。1954-1959年,在东马砂劳越州的尼亚(Niah)洞发掘出现了4至5万年前古人类遗留下来的大量骨骸、石器、壁画、装饰品等文化遗迹。而另一个遗迹则在澳洲北部的马拉库纳恩加(Malakunanja)被发现,也同样古老。

然而,从非洲到澳洲的一万多公里的路途上,却不曾发现这组人遗留下的任何痕迹,或许都被冰期过后上涨的海水淹没或冲刷殆尽,但也可能至今仍遗留在莽莽的雨林中。然而,却有一丝基因的痕迹留存至今,几乎所有的澳洲原住民、还有缅甸附近的安达曼群岛、马来西亚和巴布亚新几内亚的一些原住民,都带有一种古代线粒体的特征(亚洲其他地区与欧洲的人则拥有性质不同,但同样古老的线粒体,显示他们是迁徙途中另一支分组的后裔)。



晚期智人阶段

大约5万年前,这群人类的体质也发展到晚期智人的阶段,也就在同时世界三大人种的格局也基本形成,也即是高加索种Caucasaid(白种人)、蒙古利亚种Mogoloid(黄种人)、尼格罗种Negroid(黑种人),分歧点也就在中亚一带。

但东南亚最早的居民,无疑是黑色人种。

这支属于旧石器文明的居民,最早是在中南半岛上狩猎和采集,他们是属于尼格罗(Negroid)黑色人种,再晚期一点的人种才有混血人的特征,即是深棕色人种,更晚期的人种,则有蒙古利亚人的特征。

随着人种的分化,再迁徙,又造成了无数的相遇,位于印度至澳洲之间的陆桥马来半岛,其民族的故事,其实就是人类的故事中必然的一章。

接踵而至的诸人种,拼凑成我们的故事。

(上)

反应

 

副刊

大帛班蝶

大帛班蝶

有几次,我在蒲莱山道上登山散步,偶尔看见阴凉树林的空中飘下了两张涂了字迹的信笺,信笺似乎很轻,微微的山岚吹来,又把它们刮上了树梢去,慢慢的它们又摇拽而下,两张信笺就这样的在风中摆摆荡荡,却始终不曾飘落地面。

那其实不是信笺,而是两只翩翩飞舞的大帛班蝶(Idea Leuconce),雪白及黑斑点缀的双翅,活脱像薄薄的信笺上涂了字迹。这种属于蛱蝶科的蝶类天生就弱于飞行,仅具备缓慢的滑翔能力,根据甘苍林先生说,它的拉丁学名,便是“一张空中飘下的信笺”的意思,这个比喻真的很传神。



我的思索不禁随翩翩的蝶舞而远去,记得最初编辑拙作《高山博物志》时,〈蝴蝶志〉是最后一个篇章,后来为了使题材更集中于地质及植物,和出于削减成本的考量,最终还是把〈蝴蝶志〉篇章给割爱了。

惭愧的是,相较于马来半岛超过1000种蝴蝶,我仅仅能贴出10种蝴蝶,我及苍林先生均认为这个小篇章不具备“蝴蝶”的代表性,还是让未来可能存在的中文版《马来半岛的蝴蝶》来完成这个题目吧。

看着斑蝶的翩翩远去,仿佛就是先生的余音袅袅。

(摘录自拙作《阿甘正传》章节)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