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再到厦门寻书踪

2013年杪在南洋〈副刊〉发表了上下篇《厦门南宁寻书踪》,两年后随机缘再访厦门。故地重游,原无什么期待,毕竟心境不同了。

厦门有规模大如书城的书局,也有正面对冲击的小型书店。

马币贬值,中国已是经济强国了,还能畅所欲购、盲目高喊“大马能”吗?再则,顾虑家里书斋快变书灾,连自己也忘了拥有什么书,时而不慎重购同一本书,挺贻笑大方。



目前的阅读速度是一年精读两本,略读几本,选读数册刊物;如此推算,恐怕80岁也读不完现有的藏书,所以极力压抑购书欲。然而,除了访书,真不知何处去? 

于是,这回就当作厦门书业实地再考察好了,路线照旧主攻厦大一带。先找寻两年前仍在装修的小渔岛书店,却冷不防冒出一间“荒岛图书馆@小渔岛书店”,门前贴了长长的文青必读书目、私人阅读榜单。 

荒岛书店不是在南大校园内吗?两年前我还登门专访后撰文力荐这独立书店。无独有偶,南国北洋各有荒岛,旺而不倒。图书馆与书店如何共存而不冲突?小渔岛的经营特色是借书、买书、卖书、换书、收书的一站式服务,也举办读书沙龙。原来购书累计200元人民币或捐赠20本书即可获岛民卡,可免费借书,购书75折。

每年毕业季节各大校园内不是有除旧迎新学的学生旧书旧物小卖场吗?相信小渔岛提供了专业的旧书收售与交换的共享平台,直把好书旧书都搜刮了,亦自设文青必读书目专柜。

快速横扫先淘后汰



 

遇上如此价廉物美的旧书店,心中不免激奋,目光快速横扫书脊、书名与作者,先淘后汰,深怕动作慢了会向隅。找到挤在书架最高层的《背包十年》,请正在看书的女店员替我取,她慢条斯理且优雅万分地举起洋葱指说:“哪里不是有张椅子吗?”我就假设她天生言举如此,也就释怀了。 

冬天的夜色来得早,埋头在幸福时光中不觉暮色悄临,店内亮起了灯火。结账时向男店员求证,该店确实在装修后不久搬迁至此(大概是租金高涨之故),在老剧场公园还有小分店。

往前走,就是我的“初恋”晓风书屋,端庄优雅的风采犹在,坚守社科学术书类,一楼是打折旧书,惟收获不多。取了前台一册传单,方知新晓风书屋去年在漳州落户,地层是有驻唱歌手的文艺餐厅,一楼是书店。太远没去。在巴士上望见海疆学术书店的招牌还在,惟无暇再去。

端庄优雅的晓风书屋。

书种之多冠全省

 

晚餐后,转乘另一趟巴士赴下一站——久仰大名的莲坂外图厦门书城。原以为它是新华书店,幸好不是,其规模之大、书种之多称冠全省,分类之细直叫人叹为观止。

它的主题书店大类为进口书店、台湾书店、历史书店、学术书店、社科书店、动漫书店等;区块下细分为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国地方史、谋略、曾国藩、儒学、国学常识、国学经典、日本研究、美国研究、美国人物传记、中国古代女性人物、性文化、孔孟之道、庄子、诸子、国画角落、东野圭吾、米兰昆德拉、村上春树、英语原版进口书等专柜,乃至今见过分类最细的书店。

台湾书店全是(经过“筛选”的)台湾原版书籍(近水楼台而独有的特权?),换作七八年前,它们与英语原版进口书想直接在门市架简直是妙想天开,可见时代改变了。这里也结合了阅读的周边文化产业,如如琴行、儿童乐园、电教产品、光学配镜等。 

外图学府书店一楼,靠窗的桌椅让爱书人舒适阅读。

旧书店面对冲击

翌日早起再去民族路,途中瞥见厦门市24小时自助图书馆,真令人羡慕。一个民族如果单靠政客不烂之舌、动辄种族主义而不求知不进取,复兴之路遥遥无期矣。来到两年前光顾的晨光书店,招牌不见了,图书凌乱依旧,堆了一地也毫不疼惜不整理,只能算是旧书店而称不上是独立书店了。 

往前走,上回看似落魄书生经营的旧书店如今再挂上“闽南风古旧书坊”横幅,但店门紧闭,不知是怎么回事,也后悔没有向临店打听打听。来到大学路分岔口,尽头就是新建的中华儿女美术馆,是构成沙坡尾文化社区的要色,内设专卖艺术画册的琥珀书店。

厦门市24小时自助图书馆。
旧书店挂上“闽南风古旧书坊”横幅。

厦大已成旅游景点

 

拐向演武路的厦大西门,适逢周日,外人免费入校参观。今日不同往昔,厦大已成旅游景点,每天都有络绎不绝的外地游客排队进校参观美丽的校园,以致安排学生值日导览,也有私人收费的校园一圈游。也不算坏事,只要止于至善不破坏校园氛围。 

曾几何时群贤楼开了一所厦大时光书店,它可能是应游客而开设的,既有雅俗共赏的图书,也摆卖厦大出品的衣物、文具与纪念品,颇能满足游客的需求。我倒欣赏室内曲线的书柜设计和无数旧书代替砖石堆砌成的服务台。

厦大时光书店,无数旧书代替砖石堆砌成的服务台。

书店兼营咖啡馆

上次因时间不足错过厦大校园内的南强书苑与校外的外图。久闻的南强书苑就是厦大出版社,躲在安静的角落,这才是真正的大学书店。书苑内有咖啡厅,兼售礼品,除了厦大专柜,也有北大专柜、台湾书柜等。

我发现了宏宏浩卷的《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库》,但中国的书价已普遍上涨,着实吃不消,二三十元的书益愈卖少见少。 

由南门穿过去外图学府书店,两个年轻人夸夸而谈,被店员提醒“请小声一点!”。地层是新书推介、文房四宝、礼品与饮料吧台。曾有人非议书店不该兼营咖啡馆与文具精品,可是台湾诚品不也同一模式吗?难道仅依赖售书维持?论者应亲自下海试验再说。

中山路新华书店场景。

不少名家遗著

半圆形的阶梯贴了排列书脊的壁纸,把读者的阅读天地引向一楼。那里有儿童阅读角落,靠窗的桌椅让爱书人舒适地品味纸面上的方块世界。值得赞道的是书店选书精到,不少是被挖掘的名家遗著。 

赶在退房前,我去中山路新华书店,但中山路也太大了,兜兜转转找到了。两年前它开始装修,现地层已让步予商店,难道国营书店也难逃二楼书店的命运?(更何以苛求私营书店纯粹售书?)店内摆设分类基本没有变化,挑了3本书即匆匆离去。

南强书苑就是厦大出版社。

旧别墅变身书店

 晚上参加宴会,巧遇8年前认识的小吕。第5天忙完公事后,她执意带我去华新路旧别墅区的“不在书店”看看。堵车时刻,招了数辆德士,不是不懂路向就是敲竹杠。好容易找到了,就真的是旧别墅装修成的书店。街道漆黑,夜幕下无法看清别墅的轮廓,不过满庭满院的花影垂枝犹可见。

旧别墅装修成的“不在书店”。

名字富含禅意

何解“不在”?小吕说它富含禅意。也是书店、图书馆、精品、餐馆复合式经营的书吧(Book Cafe),地层是书店,楼上是图书馆,每层四个房间,房内是书架与桌椅或矮桌,有的读者就做在地板上用餐。欧式建筑风情,保留了部分古董。那幅从地上到门额的嵌壁书架让人想起剑桥大学的图书馆。

除非是祖业,否则旧别墅充作图书馆与书店是否过于“奢华”与不计成本?社会文风支撑得住当然是好事,大开眼界之余,我的忧思又来了,惟恐一日“不在”会突然不在。 

看看菜单,食物不便宜;选了旧书,以原价出售,店员说:“旧书有时会更贵些”。也不无道理,尤其是绝版书或读者群少的好书,多付一些,我还是情愿的。归功于微信的传播力,又见几位访客慕名而来,叫苦说地点难找啊。 

最后一天在酒店秤秤“战利品”,这趟厦门行淘取了13公斤图书。回家后敲敲计算机不禁咋舌,购书费去了300令吉,翻倍超支!戒不掉的购书瘾,又要节衣缩食了。 

“不在书店”大厅一角。
“不在书店”大厅一角,装潢美观,弥漫人文艺术气氛。

反应

 

商余

错过也就算了/一愚

文|一愚 

空手离开书店。我与家人确认,你今天真的没打算买书吗?他表示,尽管因大促销,书价尚称便宜,其中几本书稍稍吸引他,但也不至于非买不可,还是算了吧。我有点欣慰,他终于放下对买书的执念。

以往家公宽容,家人想要什么书,家公不过问一律付账,让他养成爱买就买、不留意书价的习惯。后来由于阮囊羞涩,我忍不住劝说买书要节制。迫于现实,他大致同意,却不太开心。明知家人心底暗自委屈,我同意在书店促销时,任由他狠狠地大买一批,略解爱买书的瘾。

担心错过好书

曾与家人深谈。他自认爱买书并非一味贪婪,而是担心这次没买就再也买不到,然后没买的书让他耿耿于怀。我们的亲友又没有喜欢阅读的,无处借书,于是就错过,再也没机会阅读。他不想错过太多,以致稍稍有点兴趣就想买下,书留在身边,想看的时候就可以看,总比想读之际,找不到书来的好。家人还说假使我们住在台湾,图书馆多、借书方便,他就不必一直买书,长跑图书馆就好,读完实在喜欢再去买。尤其台湾旧书店多,一时没买到可至旧书店寻宝,如此一来,比较不会有担心错过的焦虑。

其实,为了降低买书的欲望,家人自有他的坚持。像是绝不在线买书,再便宜也不看。道德经有云:“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只要不上购书网站,不知有多少书,以及书多便宜,就无须在欲望与荷包之间,苦苦挣扎和忍耐。有时,少知道一点是幸福的。再说,倘若老是在网站四处比价找书,永远逛不完,还剩多少时间阅读?

错过一些也没关系

无须多买书的理由,家人早已耳熟能详,比如家中的书尚未读遍,如今读日无多。再说年纪渐增,学习能力降低,有些看过的书毫无印象,犹如新书。与其放纵欲望大买特买,不如好好阅读家里的书,更有收获和学习。

近来手头稍宽,多买几本书也还好,这次去书店我并未特别设限。如今他竟能无视大促销,空手走出书店。家人倒也不是戒掉买书的瘾,而是深切体察自己与书的关系,不够喜欢就不买了,就算错过一些也没关系。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