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端午话诗词/徐持庆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的端午节,是华人民间的一个传统节日。楚国爱国诗人屈原于这一天投江自尽,在华人世界就变成纪念屈原的节日,人称“诗人节”。 

屈原一生中写过许多著名的爱国诗篇,官左徒和三闾大夫,深得楚怀王信任。后来由于楚王听信侫臣的谗言,不接受他的爱国主张,被怀王放逐。当楚国首都郢被秦兵攻破时,他在彷徨苦闷、悲愤忧郁的心情中投汨罗江自尽。



端午节既为诗人节,因此大马诗总很多次都选上端午当天,作为每年一度全国诗人雅集的日子,大家也都不约而同地诗咏屈原,作为雅集的主题诗。乙亥年(1995年)大马诗总选上端午节举办第21届全国诗人雅集,我曾写诗如下:

角黍香飘沁四周,兰汤艾酒叙笺俦。怀王听侫千夫指,屈子离骚万古留。

去国行吟云梦泽,招魂空吊楚江头。九歌今夕同高唱,唱彻汨罗浪底愁。

上诗为格律诗,受严谨的平仄格律规限,且中间两联必须分别为对仗句。这种格律诗一般不易为。(按:上诗“听侫”对“离骚”是合符对仗的。“离”古通“罹”,即“遭受”,动词。“骚”者“忧愁”,名词 。此处“离骚”一词两义,既指“遭受忧愁”,亦指屈原的作品〈离骚〉。)

倡议“简体诗词”



由于格律诗受严谨的格律规限,因此我与两位友人曾倡议写不受格律规限、但应用传统的诗歌语汇入诗、只求音韵和谐而又具古典韵味的“简体诗词”。下面就是我写的简体诗词〈端午〉:

鸟啾啾凤遑遑,巧啭颠倒阴阳。更谁怜屈子?已渺畹兰香!去国行吟云梦泽,抱忠归驻汨罗江。同悲千古恨,一曲〈离骚〉奏宫商。九死其犹未悔,不辞国事劳忙。浦滨赢得,角黍龙舟闹一场。向天问:因何累屈子,断尽了愁肠? 

(按:﹙1﹚鸟啾啾凤遑遑:宋玉《楚辞·九辨》:“众鸟皆有所登栖兮,凤独遑遑而无所集。”鸟,指佞臣。凤,指忠臣。﹙2﹚巧啭颠倒阴阳:指佞臣弄谗,颠倒是非黑白。﹙3﹚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离骚〉:“亦余心之所善兮,九死其犹未悔。”)

看了上面两诗,那摆脱了传统诗词严格枷锁规限的简体诗词,既具古典韵味,在创作上却又比较写格律诗容易百倍了。衷心期盼大家多多试写简体诗词。

反应

 

副刊

重拾旧欢

1987年摄于笔者家中,左起叶广峰、徐持庆夫妇与女儿。

楹联是一种对偶文学,是用汉字特征撰写的一种民族文体,人们总爱用书法挥毫写联语,使楹联成为中华民族独创的绚烂多彩艺术。

近体诗有绝诗与律诗两种体裁。其中律诗的格律,第三和第四句及第五和第六句都是对联句。我爱写律诗,因此也爱写对联,常常就有朋友恳我用他们的名字冠顶撰联。撰对联容易,但将名字冠顶(把特定的名字嵌作对联上下句最顶端的一个字)就比较不那么容易了,而冠顶加押脚的对联就更加难撰了。



记得2014年我夫妇旅港,相约康妙玲及彭一冠二姝见面,于铜锣湾宴叙。席间我曾以妙玲跟一冠的名字冠顶撰联相赠。我为她俩撰的冠顶两联如下:

(一)妙曼凌仙子,玲珑赛璧璋。

(二) 一心行众善,冠首领群芳。

提及冠顶联,我曾在1980年代以自己夫妇的名字冠顶及押脚撰过一联。我名持庆,便以“持、庆”二字冠顶。内子若梅,小字玉梅,便以“玉、梅”二字押脚。联成后,敝帚自珍,自己觉得还挺满意,于是便请书法名家在冷金红笺上挥写,于新年悬在客厅璧上。

岂料经过搬家后,上述自己亲撰的对联却不知搁在何方,遍寻不获。而最遭糕的是,数年后当我发觉对联遗失了,却竟然连原来的联文都忘记了。后虽曾重撰数联,总不惬意。此事使我一直惆怅了二、三十年。



今天儿子的同学叶广锋将一帧1987年在我旧居客厅拍摄的老照传给他,儿子转传给我。我蓦然发觉照片中在客厅壁上挂着的对联,赫然竟是当年我亲撰,后又忘记联文,而又遍寻不获的对联。这一发现,一时间使我感到无限兴奋与开心。“重拾旧欢”,也顿时解开了我惆怅了二、三十年的心结。该联联文如下:

持其高节坚如玉,

庆得新诗雅若梅。

但现在看来,我发觉此联的上、下联第二个字对得不很工整,因“其”字是“第三人物代词”,而“得”字却是“动词”。现在我把上联第二字“其”字改为“行”字,则上、下联两字均属动词。修改后成了下联:

持行高节坚如玉,

庆得新诗雅若梅。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