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

40家中企面临考验
美337条款查中国钢铁

中国指责美国的“337调查”,加上近期的提高中国钢铁关税做法,“带有贸易保护主义色彩”。图为中国一家钢铁厂。

(华盛顿28日讯)美国首次正式调查输往该国的中国钢铁产品,预计多家中国企业将面临考验。美国国际贸易委员26日发表声明称,应美国钢铁公司4月26日的申诉,决定对宝钢、鞍钢等40家中企在美销售的碳钢和合金钢产品,发起“337调查”。

“美国钢铁”指责中国钢企在美国密谋修改产品价格、控制产量和出口量、非法利用美国钢企的商业秘密,以及“用虚假原产地和生产商标识。”



“美国钢铁”认为中企的行为,违反了《1930年美国关税法》第337条款,要求该委员会经调查发布永久排除令、有限排除令和禁止令。

若违规永久禁入美国

据悉,“337调查”针对的是一切不公平竞争,或向美国出口产品中的任何不公平贸易。美方一旦裁定企业违规,相关产品或被永久禁止进入美国市场。

根据相关程序,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启动“337调查”后,必须在45日内确定终裁目标时间。通常案件须在一年内做出裁决。

虽然有部分美国钢铁业者对国际贸易委员会的做法表示欢迎,但也有不少美国媒体发出“理智的声音”。



美国新闻频道CNBC就指出,中国钢铁企业是竞争者,但同时也是好伙伴。“现在挑起贸易战并非明智、合理的选择。”

《福布斯》:中国应控制过剩产能

《福布斯》认为,中国的确应该进一步控制钢铁行业的过剩产能,但美国也不该为此事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政策。

还有美国专家提醒说,诉诸贸易救济措施可能会抬高国内钢铁产品价格,增加制造业的生产成本,最终损害美国整体经济利益。

兰格钢铁研究中心分析师徐莉颖表示,中国2015年出口美国的钢产品,占中国出口量的2.2%。

“同年美国累计进口钢材3513万吨,从中国进口的只占其中的6.9%,因此,美国将国内钢铁困境责任归咎于中国明显不公平。”

鼓励中企依法抗辩

中国商务部鼓励中企依法抗辩,密切关注该案进展,坚决利用世贸组织规则维护中国钢企的权益。

宝钢27日发表声明,表示会积极应对。但环球律师事务所律师杭国良说,许多中企处理“337调查”时,往往选择与申请一方和解。

“这是因为抗辩费用非常昂贵,一单案件100万美元(约410万令吉)很常见。这对于目前经营状况不理想的中国钢企,可说是一场考验。”

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星期四宣布,依“美国钢铁”的申诉向输往该国的中国钢铁产品,发起“337调查”。

频找借口压制华钢铁美被指反倾销行保护主义

美国被指频繁找借口压制中国钢铁贸易,并往往借反倾销之名行“保护主义”之实。

中国商务部27日就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发起的“337调查”,批评美方的行动“带有贸易保护主义色彩”。

此前,美国商务部宣布向中国输出的耐腐蚀板,征收最高达450%的进口关税,其中包括近210%的反倾销税、高达240%的反补贴税。

在本月17日又宣布将中国制造的冷轧扁钢进口关税提高至522%。美国连番提高钢铁关税的决定,已让中国大感不满。

中国商务部表示,“337调查”未基于以事实为依据的申请和指控。“美国近期连续对钢铁产品采取贸易救济措施,是一种不审慎的行为。”

“这无助于从根本上解决美国钢铁业的困境。当前钢铁产业面临经营困难和产能过剩等问题是世界经济增长乏力和需求不振所导致。”

中成反倾销最大目标

“中方希望美方能依法客观、公平、公正开展调查,并审慎、克制使用贸易保护措施。双方应通过加强对话与合作实现互利。”

最新发布的《全球贸易保护报告》显示,美国在2015年共发起43起反倾销案件,已成为反倾销案的最大发起国。中国正成为美国反倾销的最大目标,钢铁行业更是首当其冲。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美国商务部一旦认定任何外国公司产品在美国的价格,不能反映公平的市场价格,对方就会被认为是在进行倾销。

“但事实上,美国商务部的认定往往主观又武断。不透明的评估,让外企容易被证明是在倾销,即使事实上并非如此。

“在许多情况下,美国商务部还要求涉嫌倾销的外企提供大量的信息,甚至包括商业秘密,用以确定其产品的成本。若有关信息无法令当局感到满意,他们就会使用第三者公司的成本估价,即使这种成本比照不合理。”

反应

 

国际财经

中国工业产能过剩已见顶 但贸易紧张关系仍继续

(伦敦16日讯)经济学人智库(EIU)表示,随着消费品行业全球需求升高,中国制造业产能过剩情况已经见顶。

该机构也预测,随着中国企业竞争力的提升,该国与其他经济体的贸易紧张关系还会持续。

EIU称:“我们认为中国工业产能过剩的最糟糕时期已经过去,企业看到盈利能力下降会放缓投资活动,这将推动产能增长放慢。”

中国是否存在异常的产能过剩,正在成为一个全球性议题,美国财长耶伦和德国总理朔尔茨访华,都就产能过剩问题向北京施压。

EIU表示,中国的电子产品和其他消费品行业,的确经历一定程度的产能过剩,但这可能只是暂时的,全球零售销售将在2024年出现周期性回升。今年年初美国和欧洲部分地区的零售数据都好于预期。 

EIU认为,中国产能过剩最严重的行业包括钢铁、水泥和建筑机械,原因是多年来的房地产市场滑坡导致需求出现结构性萎缩。

EIU表示,包括电池和太阳能电池板在内的电机、汽车和制药行业产能过剩压力较为温和。

但尽管如此,EIU认为2024年全年一系列行业的产能利用率和潜在盈利能力“可能仍将低于疫情前的正常水平”。

EIU补充称,虽然中国可能增加绿色能源行业的需求侧支持,而且全球需求可能加速,但或不足以让其他国家停止针对中国电动汽车等行业的贸易保护措施。

该报告指出,“贸易紧张局势不仅源于对产能过剩的担忧,也源于中国产品竞争力的上升,特别是在‘战略性’领域。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