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景观建筑

第8届马来西亚景观建筑大奖之“最佳景观设计荣誉奖”—— 位于赛城的Chengal House(Sejati Residences)。

1858年,费德利罗奥姆斯德(Frederic Law Olmstead)因为给美国纽约市的中央公园(Central Park)造景而闻名,同时也开创了“景观建筑(Landscape Architecture)”一词。

这些年来,我们常说“城市化”,但在城市规模逐渐扩大的同时,很多自然景观却也遭到了破坏;因此,当全球暖化和生态永续等课题越来越受关注,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时,间接推动了人们对景观建筑的重视。



然而,因为对景观建筑的了解疏浅,很多人会把“景观”和“园艺”混在一起谈,但其实两者是很不一样的专业哦!

10大景观建筑趋势

打造和谐架构

根据官方记载,我国已有35年的景观建筑史。但这不表示,我们以前都没有在做景观设计和规划,只是一般都会由建筑师或设计师,作为一种“附属”的工作来负责,而不是把它当做一种“专业”来处理;直到近代,我国才有受过正规教育的专业景观建筑师。可惜,多数人对“景观”的印象,还只是单纯的绿化环境。但在深入了解之后,你会发现景观建筑的概念,其实很广泛。

首先,什么是景观建筑?根据美国景观建筑协会的定义,它其实就是从艺术和科学的角度,对自然和建成环境去做分析、规划、设计、管理和修建工程,籍此重建人与大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而所谓的“自然和建成环境”,可以是各类建筑物、公园、街道、社区和住宅等。当然,这也只是一个粗略的概念,关于景观建筑的完整架构,实在很难三言两语就说清。



而马来西亚景观建筑师机构(ILAM)主席奥斯曼莫哈末塔希尔博士(Dr.Osman Mohd Tahir)在接受本报专访时就说:“若只是单纯的栽种植物,那这份工作,其实很多人都能够胜任。但要建构出一个对人类和生态有益的景观,那你就必须要有足够的专业知识和研究了,以最基本的种植为例,植物在景观建筑里扮演的角色,可不能只有装饰作用。”

好好享用功能

“首先,我们必须得要熟知它们的特性才行。譬如哪一种植物适合在特定的环境中生长,它对降低室温能起到多大的作用等;然后要种植多少量或怎么分配等,这些也都要有精细的规划,因此就会牵涉到很多专业的部分。你看,景观建筑不止要好看,同时也要有使用功能,让人们能好好地去享用它。”为让景观建筑的整体架构更清晰,以下就先给你附上一些范例。那是他们针对第8届“马来西亚景观建筑大奖(MLAA)”的130份参赛作品,特别整理出来的“10大景观建筑趋势” 。

1.打造空中花园

近年来,人们的环保意识逐渐加强,多国的购物商场、医院或是商业大厦等,也开始懂得善用一直空置着的屋顶空间,将之打造成具有观赏价值又能降低室内温度的“空中花园(Rooftop Garden)”;那你知道,我国最为人熟知的空中花园在哪里吗?没错,正是万达购物广场(One Utama)。

2.大空间vs小空间

在一个大空间中,再挪出一个小空间来做造景,跟周围环境的建筑呈现出一个和谐的对比,也给大众提供一个清新且宁静的憩息空间;这样的做法,曾经也在本地一家颇知名的玻璃屋民宿里看过,当时就留下极深的印象。

3.重建水域景观

现在的水域空间规划已不再局限于河流或湖泊的治理了,而是从生态角度出发,将水体、堤岸、滩地、植被和生物等,作为一个整体的生态系统来规划和设计,以恢复这些自然因素之间的密切联系,同时也能实现水域生态恢复、生物繁衍和人类休闲娱乐等综合目的。

第8届马来西亚景观建筑大奖之“最佳房地产商优秀奖”——位于赛城的Lepironia Gardens(Setia Eco Glades)

4.善用直线空间

这就是日常较容易见着的景观了,也就是善用直线长廊的部分空间,或是两座建筑物之间的直线空间,栽种一些不阻碍视线的植物;比起空荡荡的长廊或直线空间,这样能起到美化或绿化的作用之余,人们也能在此进行乘凉之类的活动,非常实用。

5.善用垂直空间

当全球人口越来越多时,地球就会变得越来越拥挤,人的居住环境都已经成问题了,还有多余的空间做景观设计吗?有,现在有很多景观建筑师都开始向垂直空间下手,尤其是墙面,除了美化作用之外,它也有能够降低室温和周围环境的气候;可是呢,这样的做法却充满着挑战性。

6.怀旧浪潮

跟餐厅业一样,现在的景观建筑也在朝复古的风向走,以满足现代人的怀旧情结;譬如在一座现代感的公园空间里,以旧式的砖块来堆砌围墙或走道,或在公园中央安置一座旧式秋千。这样做法,特别能勾起人们的童年回忆。

7.传统建筑元素复苏

与前者不一样的是,这传统建筑元素会带着当地的文化特色,再跟现代的景观设计做融合就能彰显出强烈的时代对比,而这样的趋势也带起了另一股回收风潮,对宣扬环保的概念也很有帮助。

8.排水系统成沼泽地

据知,最近有不少排水系统都被重新规划和设计成沼泽地,它具有收集雨水的作用,同时把积水留在原地做灌溉周遭植物的用途(以达到绿化的效果),让野生动物也能有一个良好的栖息地,这对整个生态系统会有很大的帮助。

9.公共艺术崛起

但你以为景观建筑就只有植物元素吗?最近就连艺术品也被大量使用(包括与水有关的装饰艺术),毕竟现在的艺术品也越来越强调人和公共空间的互动关系,而不再只是一种视觉上的享受。

第8届马来西亚景观建筑大奖之“绿化成就奖”——位于布城的Royal FLORIA Putrajaya。

10.公园领养计划

作为企业社会责任计划的一部分,很多大型的机构或房地产商都会申请公园领养计划,并进行维修、景观规划和设计等工程,再开放给大众使用。这样总结下来,你有发现景观建筑的概念有多广泛了吗?

森林入城

对一个国家来说,发展固然是重要。但国家发展跟自然保育一定要达成共识,而不能一直为了国家发展牺牲了大自然,这是每一个发展中或发展国家都须正视的问题;因此,景观建筑在各个国家也逐渐受到了重视。

当然,绿化环境对地球有何好处,在许多环保课题中都已被提过无数次了,因此这里就不再重提;那在目前的景观建筑领域中,他们又会面临怎样的挑战?

马来西亚景观建筑师机构(ILAM)主席奥斯曼莫哈末塔希尔说:“身为景观建筑师,我们的职责就是把大自然带到都市里,好让国家发展能跟自然保育取得平衡,以避免让下一代失去跟自然界接触的机会。”

Q::目前的景观建筑领域,所面临的挑战是什么?

奥斯曼莫哈末塔希尔表示,越趋有限的空间是一大挑战。

他说:“你看,地球的空间就这么大,但人口却一直不断地在增长,人们需要更多空间来建造居住的房屋,大自然就会不断地遭到破坏,而我们要找地方做景观规划也就更加困难。因此,很多景观建筑师就被迫寻找各种能被善用的空间来做,譬如前文提到的垂直空间,只是困难度就会提高很多,尤其需要更多专业的研究和科技来解决各种问题。”

另外还有公共安全的课题,“很多人以为种植很简单,但你首先要理解植物也是一种生命,它会随时间不断地成长;而在规划的过程中,我们就必须要确保它的成长不会危害到大众的安全。当然,这只是一小角的问题而已,我们还有很多需要考量的部分,以避免给大众造成更多的问题,所以景观建筑的专业真的很重要,同时也必须要有很好的分析能力。”

建立绿色桥梁

除此之外,野生动物的安全问题也不能忽略,“为何常会有野生动物出现在高速公路上?很简单,因为树林或任何一个大自然环境,原本就是野生动物的活动范围,但人类把一部分树林开发成高速公路,导致树林之间失去一个连结时,它们自然就会误闯上高速公路了。但在景观建筑的领域中,我们就有一个解决方案,那就是给野生动物建立一个绿色桥梁。”

什么是绿色桥梁?其实就是当人类占用了野生动物的活动范围时,人类就必须要给它们另一个能在树林之间自由穿梭的正常通道,以避免它们误闯高速公路而造成不必要的危险。那目前在马来西亚有绿色桥梁了吗?只见他露出耐人寻味地笑容说:“目前绝大部分的高速公路都只供公共交通工具使用,但在未来,我们会更加关注这方面的问题。”

除了有益人类和生态系统之外,其实景观建筑也能促进一个国家的旅游业,并给国家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Q:对景观建筑领域的未来有何期许?

“虽然我国的森林覆盖率有超过50%,但如果没有好好管理,森林的面积就会逐渐缩小,那是我们最不愿见到的情况;没错,目前的城市规划条列,确实有规定在一个特定的范围内,你必须要有至少10%的绿色元素,但对我们来说,如果能够做得更多,那不是更好吗?而我也相信未来的日子里,景观建筑会变得越来越重要,它会变成一种‘需求(Needs)’。”

而奥斯曼莫哈末塔希尔也透露,以前的人想要享受自然景观就会到特定的地方去(譬如公园),但现代人却越来越享受在工作或生活中被大自然包围的感觉,这能大大减低他们的生活或工作压力;因此,你会逐渐发现经过景观规划和设计的房屋或社区,会比一般房屋和社区的价值高出很多。“另外有一点也很重要,希望未来能看到更多具有本地文化和特色的景观设计。”

反应

 

优生活

洪水龙卷风高温频发 气候变化危及大马建筑

【大马建筑的灾难?】下篇

原文/图片提供|官友维(建筑病理学家)、Azlan Adnan教授(地震结构工程师)

报道整理/翻译|叶诗妮   

还记得2021年12月,热带低气压29W(注1)登陆东海岸,给整个西马半岛带来3天的倾盆大雨,造成的祸害?从此,马来西亚就与“水灾”脱离不了关系……!面对着极端气候变化、极热高温、极大风灾的情况,我国建筑物的承受力会有多强?

2021年是继2014至2015年之后最严重的一次洪灾,造成至少46人死亡5人失踪,超过7万人流离失所,全国人民记忆犹新,甚至还有政治人物称之为百年一遇的水灾。

根据气象局的观察,当时短短3天的时间里就达到了一个月的降雨量。暴雨成灾,让一直以来安逸的马来西亚人民和政府都措手不及,国内外批评政府面对灾情应对迟缓,救灾不力导致严重伤亡。

除了洪水灾害,马来西亚过去10年也发生了不少陆龙卷和水龙卷事件,最近的例子就在去年的10月,龙卷风突然席卷吉打茫郭邦谷(Manggol Bongor),导致村落10户家庭的屋顶被卷走。同年11月,吉打古邦巴素9天内两度刮起陆龙卷。

实际上,重大天灾并不仅仅是近几年才发生的,但是人们总是容易好了伤口忘了疼,将这些事件都整理成列表才能意识到严重性。

有史以来最热年份

根据世界气象组织和联合国减少灾害风险办公室最新发布的《2023年气候变迁报告》,海洋热量、海平面上升以及南极冰川消融的速度都已经打破记录,2023年也是有史以来最热的年份。

热浪、洪水、干旱、野火和迅速增强的热带气旋让数百万人的生活陷入困境,经济损失高达数十亿美元。

其实这些问题可以说是预料之中,因为两年前的同一份报告就已指出,比起过去5年,天灾的几率已经增加了5倍。

马来西亚显然已经不再是以往不受天灾影响的世外桃源,马来西亚人也应该开始有居安思危的观念。

缺乏政策逢雨成灾

天然灾害频发自然与全球暖化导致的极端天气脱不关系,但需要思考的是,马来西亚为什么始终没有从过去一次又一次惨痛的经验中吸取教训?直到2021年西马半岛影响8个州属和联邦直辖区发生大规模严重水灾的时候,政府都还在被国内外训斥应对的手法缓慢且拙略。

其实东海岸沿岸地区逢雨成灾的情况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政府都是等到灾害发生之后才来进行分发救援物资,而我们相信,为了避免悲剧一再重演,预防胜于治疗是千古不变的真理,制定完整的防洪计划刻不容缓。

国家永续发展研究学者伍玥莹认为,马来西亚逢雨成灾的其中一个原因是国内的发展项目都缺乏全面的政策指导和防灾规划,进而让我国多年来不断蒙受惨重的人命伤亡及财务损失。

她指出,许多大型的发展项目在设计排水系统时都只关注到自身范围的排水需求,忽略了对周边小河及小沟渠的影响,导致小流域的水文负荷过重。观察马来西亚现在的情况,除了精明隧道(Smart Tunnel)之外,许多防洪政策和基础设施项目都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过度砍伐土壤下沉

过去联合国为了解决全球性的气候灾难,在《巴黎协定》中要求世界各国合作将全球暖化的幅度控制在不可超过1.5摄氏度,并且在2050年实现碳排放清零。马来西亚作为其中一员自然也难辞其咎,随即发布了一份详细的国家能源转型路线图。

无可否认,这是非常重要的举措,但是在地化的预防和准备措施也非常重要,有鉴于马来西亚过去频频发生的洪灾和龙卷风灾害事件,我国应该认真考虑即将防洪投资作为促进经济成长、提升竞争力的催化剂。

非政府组织全球环境中心一直以来都不断敦促政府停止砍伐和改造计划,好让森林和泥炭地能够吸收降雨,减少洪峰,发挥保护马来西亚城市和村庄的作用。尤其过量的洪水会导致土壤沉降,降低土壤的承载能力,造成水土流失和图崩,影响建筑物的安全。

制定综合防洪都市计划

想要将整个国家的排水系统打掉重建,可想而之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期间我们能够做到的就是让新的建筑具备抵御天灾的韧性,在我国建立起更多的“韧性建筑”。

对心理学家来说,“韧性”(Resilience)指的是人在面对逆境、创伤、悲剧、威胁或重大压力源后进行适应的过程。但对于建筑师和城市规划者来说,韧性建筑,指的是能够使城市在经历自然灾害中恢复,能够吸收、适应破坏的建筑。

虽然《1984年统一建筑附例》(UBBL)第84条明确规定,应该采取适当的措施来防止潮气和湿气渗入建筑物,但对于气候变迁相关的的规范却不是强制性的。

韧性建筑概念

实际上建筑设计师在学习的过程中的其中一项培训就是为建筑设计纳入长达50年内的气候变迁考量。

但这一点没有确实体现在马来西亚的建筑设计上,是法案跟不上时代,束缚力不足,也是建筑设计师缺乏主动也缺乏前瞻性。两者都难辞其咎。

想要在马来西亚实践韧性建筑的概念,还必须要考虑到马来西亚赤道国家而且近年来越来越热的天气,冷却屋顶、控制缝、雨水收集、隔热和高性能的防水系统都必须整合到建筑设计中。

以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打个比方,在上文灾害事件中被掀翻的屋顶通常都是使用锌板,但是研究发现,现有的低层建筑屋顶只要风速超过89.1m/s,锌板就会隆起;中层建筑的屋(注:2)顶就需要额外的加固机制来帮助屋顶提高抵御强风的能力。

对于带有瓦片的倾斜式屋顶,瓦片则必须按按照BS5534的标准来铺设,才能确保屋顶能够防风挡雨。在一些洪水泛滥的黑区,像传统马来房屋那样的高架地板是最合适的选择,甚至可以考虑设计可移动的防洪闸门来避免洪水淹入家中。

高温气候有害建筑

当建筑吸收过多的热容量,建筑物外墙就容易出现裂缝。外墙和屋顶都应该优先选择具有较高反射率的浅色,不仅能够更好的散热,还有助于避免裂纹。此外,也应该使用能够防风挡雨的门窗,才能够保护开放的露台和走道。

除了采用浅色单层膜的屋顶,我们还可以考虑使用植被屋顶(部分或完全被植被覆盖的屋顶),以最大限度的防治建筑吸收储存多余的热能。与此同时,也应该避免使用双层比例,因为双层玻璃间隙中的热容量非常高。

相较之下,反射玻璃才是最适合马来西亚建筑的建材。

使用抵御变化建筑材料

其实早在疫情之后,马来西亚的建筑行业就面临严重的成本上涨问题,再加上气候因素,包括热浪、酸雨、强风、热到效应的影响,建筑结构出现更多裂痕导致渗漏,也加速退化。所以建筑行业迫切寻求更坚固、更能够抵御气候变迁的建筑材料。

而结构轻骨料混凝土(注2)同时具有成本的优势以及弹性建筑的特性,或有望成为建筑行业的救星。

注1:热带低气压29W:Tropical Depression,指动力和热力共同作用的产物,热带气旋吸收热带海洋储存的热量,并将其转化为狂风暴雨和滔天巨浪。29W是2021年太平洋台风季发生的其中一个热带气旋。12月13日形成,12月17日正式被联合台风警报中心评级为“中级”。

注2:结构轻骨料混凝土(SLWAC):这款建筑材料因为成本优势,自1930年代开始在北美洲、1960年代开始在欧洲、南非和澳洲的高层建筑中被广泛使用。除了成本优势,它也能够解决建筑物的重量和耐久性问题,因为它的强度与混凝土相当好,但是重量通常轻25-35%,还具有更好的隔热性能。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