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幸福感饱满的苦差/郑喜文

韩国不久前冒起了一个新概念工业:与美女在摄像镜头前共度三餐。

大都市,意味着遍地机会,也意味着繁忙庸碌,总在吃饭时间落单的不计其数,而一个人吃饭却又不滑手机的,简直凤毛麟角。



于是,有人瞄准了商机,在你一个人吃饭滑手机却又没有什么内容给你滑的时候,有一群美女在镜头底下吃饭,静静的陪着你,然后赚取广告费。

哥滑的不是手机,是孤寂。

最新民调发现,美国半数青少年自认“滑手机滑上瘾”,至少每小时要查手机一次,收到讯息就得马上回复。

36%的受访父母坦言,每天都因为手机使用问题跟小孩吵架。

父母对孩子束手无策



没有存在感,是出生于先进国家的孩子的通病——接触的资讯太多,自己缺乏的太少,一心只想创造些什么去改变世界,却又发现自己的才能太小。

于是,孩子活在旁观的世界,里头充满着他人的赞赏、分享或留言:看看呗,他们对这事情的看法跟我一样的,而这种肯定估计跟美国大选一样重要。

对孩子束手无策,却是天底下父母的通病。

父母只知道滑手机很不好,却不知道应该做什么才好?于是,父母要孩子温习的时候,自己却在追看连续剧;自己在滑手机,却期望孩子成为秀才。

是的,亚洲的情况与美国相反,一般所见,低头滑手机的都是大人,更甚者是,父母不想孩子烦到自己,会因此而购买平板电脑。

于是,有趣的画面诞生了:一家五口在用餐的时候,四个人在滑手机,最小的在看平板电脑。

手机是便捷联系工具

是外面的世界太精彩,还是自己不曾正视眼前当下的拥有?

手机只是一个工具,协助我们更便捷的与外界联系;而外界的精彩,应该是鼓励我们填充自己,跟上精彩的步伐,却不是倒空了自己,还罔顾了家人。

这世界可以令人分心的事情太多,值得专注的事情却太少,而当你不知道谁是Big Bang,甚至不曾看过 Psy最新的舞蹈时,那并不见得是一件羞耻的事。

只是,你是否把难得时间省下来的时间,花在最值得的地方?

给予孩子最好的礼物,是花时间在他们身上,陪伴他们,一起玩耍,一起学习。

不妨一试的。

只能说,那感觉就像辛勤看书一样,会是一件幸福感很饱满却又很累的苦差。

反应

 

在商言商

重复14次的逻辑/郑喜文

作者:郑喜文(大中华市场前锋队长)

[email protected]

最近看了一本颇有趣的书,《底层逻辑》,作者刘润尝试为埋藏在表层甚至是逆向的认知给予一些规律上的痕迹,好让我们在繁杂莫测的世界和层层叠叠的假象里捕捉相关的“线索”,在未知的当下作出相对来说更有利于自己的选择。

其中让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一道数学题,它是这样解的:如果你要去做一件事情的成功率只有 20%,而我们对“成功”的几率定义在95%的话,那这件只有 20%会成功的事情你需要去做几次,才会有95%的把握?

一般人会用加法或乘法,5次左右?

正确答案是14次,其背后的逻辑是,当一件事情只有20%成功,则80%会失败(废话),那重复做N次都不成功的几率是 80%n=1-95%=5%,换去白话文来说,即重复做N次每次都不成功的几率是5%,更积极的说法是:重复做N次,至少有一次成功的几率是95%。

而这个N,就是14。

如果要达至99%的成功率,则需要重复21次左右,反正没有百分百的几率,那1%象征着运气,虽然这元素的占比在商业里头往往会超过 1%——没想到数学题也商业化得如此接地气?

了解到这一点,可以想象得到,第一次创业就成功的几率小得可怜,而商家要在伤到元气的情况底下,继续坚持其余13次的尝试,谈何容易?

一直在路上

数学题毕竟是数学题,经商条件会在这14次尝试的期间发生变化,不是开几个根号还是次方就可以解决的;而所谓的“不成功”,并不会是毫无斩获的“零”,相对的,所谓的“成功了”,即使尝试一次就做到了,却也只是起点。

经商是“一直在路上”的旅程,并不是就此退下或一直这样做下去的启示——这一切操作,恰恰是从商最挑战也最让人着迷的地方。

话说回来,倘若想做一件自己很喜欢但却很不熟悉的事情,而这把握只有1%成功率的话,按作者刘润的算法,你需要重复298次才,会达到95%的几率,并且还是同一个“不熟悉的”领域——从中可见,“十年磨一剑”的做法是理智的。

如果一直都在做自己熟悉的,但却屡败屡战N次之后打算改变赛道的话,不晓得又要重复几次才达到95%的几率?

这道题,书里并没有答案,即使有,也只供参考。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