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

珍惜一切 爱护大自然
何汉贵物尽其用创商机

(双溪比力7日讯)走过一甲子风雨岁月的双溪比力居民何汉贵,自认书读的不多,学识不高,对于现代语言“环保~减少使用——循环使用——重新使用”的意义一知半解,但却以自己的方式支持和响应“环保”,并从中创造商机。

物尽其用生生不息



“物尽其用,生生不息”是他的生活态度,也是他回馈父母教诲及爱护大自然的一贯作风。

少年时期,因有一群弟妹,何汉贵小学毕业后就没再升学。他回忆父亲曾对他说过,“你是大哥,要照顾弟妹,赚钱让弟妹读书。”因此,作为家中老大的他只能扛起养家的重担。

收采后余下的番薯藤蔓和烂薯品经过细切烹煮,就是鸭子的美味佳肴。

由于自小在物资贫乏的环境打混,特别珍惜拥有的一切。他10来岁时就随父亲做建筑,放工后就帮母亲做芭干农活,采咖啡、锄草及养家畜样样来,在建筑业存足钱后就买下2.5亩地皮。

他利用自己的手艺在这块地皮盖养猪场,从数只开始养起一直到5年后,他的养猪场增加到40个隔间,每个隔间容纳16只猪,当时小猪的价格介于100至125令吉。

生生不息循环以农致富从不跟风有钱就买地



何汉贵立业有自己的看法,从不跟风,当猪价行情看淡时,他反而增建养猪场。再一个5年时间,他即拥有30头良种母猪专为配种生小猪出售;他一直延用生生不息的循环方式以农致富,有了钱就买地。

可惜好景不常,1997年,日本脑膜炎侵袭本地养猪业;本区所有的猪农经过猪瘟浩劫后,全被禁止养猪。花了大笔血汗钱建好的养猪场就此荒废未免可惜,他随即发挥“物尽其用”的创意,用建筑构思把养猪场改造为鸡寮,弃猪养鸡,成功降低转换跑道的投资成本。

养鸡用不上的空地,他就栽种油棕填补增加收入,就这样边搞建筑边养鸡约10年,到了子承父业时代,何汉贵也因年纪大了步入半退休状况;可是他仍过着忙忙碌碌的劳动农民生活,不愿意闲暇享清福。

这群过江“越鸭子”命不该绝,在大马落脚留下子嗣。

前阵子,一位娶了越南太太的朋友,为了满足太座爱吃家乡风味的小食,由越南进口了许多受精鸭蛋。结果预算失策,还没来的及消化这些鸭蛋,逾200只越南小鸭竟然破壳而出,顺理成章在本地落地生根。

孵出的小鸭不能炮制为美食,在大都会放养还是弃养都不适合,最后全都送给何汉贵当试验品,他摇身一变成养鸭人家。

池塘是20年前供养猪用的储水池,如今让位给鸡鸭鱼。

鸭粪成种植火龙果有机肥

园林里除了有油棕树,也划出一部分种植火龙果,火龙果需要大量有机肥料促进生长,这个需要解决处理鸭粪的难题,鸭粪一点都没有浪费掉,全都转移到火龙果树下融入土里被果树吸收为营养,果树茂盛成长,果实硕大香甜,好果收成卖钱,坏果让鸭子果腹。

何汉贵坦言,鸭子食量大,一日两餐,早晚各一次;鸭蛋沾上泥巴粪便,尤其雨天湿漉漉,清理困难不易洗干净,工作确实繁重和绑手;加上自腌的咸鸭蛋不大受落,使其信心大打折扣,一度很沮丧甚至想放弃。

废品赋以新功能

何汉贵自谦不懂环保,但始终秉持“物尽其用”的生活态度。

他认为,万物是上天的恩赐要惜福。原本没有价值的废品赋以新功能,循环使用再创商机,物尽其用生生不息,形成周而复始的再循环食物链。

凡是丢弃或废弃的物品,到他跟前就要运用到位才甘心;任何时候,每一样东西都要物尽其用,才觉得有意义,也是一种成就。

未养过却照单全收养鸡场改养“越鸭子”

人弃我取就是他的使命感,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从未养过鸭子的何汉贵照单全收。有了小鸭,何汉贵开始盘算如何处置这些被弃养的“越鸭子”,吃喝拉撒睡是最大的问题,于是全都送去他的芭场,养鸡场成了“越鸭子”的第二家园。

这群“野鸭子”初到贵境,一点都不客气,食量大得惊人,何汉贵却处之泰然,一点都不担心被坐吃山空。原来,他给鸭子吃的是薯农丢弃的废薯品和香蕉杆、家里的厨余以及业者丢弃的食物。

鸭子喜欢嬉水,他就在原有的池塘边,采用自家五金店的废弃材料筑建鸭寮,鸭子随时都在水里游泳发出愉快的丫丫声。

鸭子的粪便是火龙果的营养泉源。

腌制咸鸭蛋出售

这个池塘在养猪时期花了逾2万令吉挖坑筑成,本意是收集雨水供猪洗澡,结果还保留至今,现在供冲洗养鸡场和蓄养淡水鱼作用。池塘里不乏水性微生物和浮萍,也成了鸭子的囊中物,如此他又省下一笔用水费用。

越鸭子咸鸭蛋虽小,但口感佳较细润。

这批越南蛋鸭子,娇小玲珑、饲养6个月大便下蛋。200多只鸭子,每日下蛋100多粒,大小不一,蛋形比市场鸭蛋小,如鸡蛋。有了鸭蛋,何汉贵又开始盘算下一单生意,腌制咸鸭蛋,只用自来水和粗盐(按份量),浸泡28天即可出售。

这些咸鸭蛋虽然没有市场上摆卖的咸鸭蛋大,可是口感大不同;鸭蛋是有机方式饲养母鸭所生,用盐水腌制,咸度恰好,蛋质幼细不单调,市场卖的咸鸭蛋则较粗糙口味单调。

反应

 

旅游

阿尔卑斯山的恩赐 入目四下皆雪山

瑞士·如此难以抗拒(中)

报道/摄影:杨桂芳

被阿尔卑斯山环绕的瑞士,总让人在不经意抬头间,被眼前的迷人景象所震慑。田园风光与雪山,明明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观,却又很难切割,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搭配得天衣无缝。

瑞士是阿尔卑斯山上的国度,山脉横穿瑞士中南部,覆盖60%国土。

阿尔卑斯山孕育了瑞士这个国家,给了它高山、大河、湖泊、草原等美丽的自然景观,当这些元素和谐地糅和在一起时,会让人由衷地赞叹:瑞士是一个能满足你所有对大自然美好想象的地方。巨大的雪峰,是最吸引游客朝拜的圣地,也是无处不在、如影随行的风景。

18天里登了4座雪山:皮拉图斯雪山、铁力士峰、少女峰及马特洪峰。一山有一山的风景,皑皑雪峰的魅力自不待言,山脚下的清风花香,牛脖子下的清脆铃铛,更是令人为之倾倒。

要登皮拉图斯雪山和铁力士峰,都须从卢塞恩(Luzern)出发。而卢塞恩本身,即使没有雪山的加持,也足够迷人。其实我更喜欢卢塞恩的另一个译名——琉森。而少女峰坐落的因特拉肯和马特洪峰所在地的策马特,更是掷地有声的著名旅游胜地。

但这一期,我集中着墨4座雪山带给我的感受,且把平原美景押后细说。登山容易观山难,攀登4座雪山归来,我只想说,感谢上天赐我好天气,云淡风轻,万里晴空,每一次都让我看见雪山最美的样子。

 皮拉图斯雪山·龙的传说

皮拉图斯山(Mt. Pilatus)有个著名的玩法,就是所谓的“金色环游”,即搭乘游船和齿轮火车上山,在峰顶游览后,从另一侧搭乘缆车下山,最后坐巴士回卢塞恩,或顺序颠倒先乘巴士到缆车站上山,再乘齿轮火车下山搭游船,反正就不走回头路。可惜我们抵达时季节不对,“金色环游”还没开放,只能原路往返乘缆车上下山,体验就不全面了。

以“龙”为标志的皮拉图斯山,海拔2132公尺,有着许多关于龙的传说,人们相信有龙生活在这座山崎岖的裂缝里,所以也称“龙山”。

我们先乘小缆车停在半山的Frakmuntegg,这里是各种极限运动和游乐设施的聚集地,到处洋溢着年轻人的欢笑声,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当属最长溜滑梯,坐上旱地雪橇一溜而下,确是刺激万分。

绿坡如茵,小黄花随风摇曳,半山的“夏”与顶峰的“冬”真是十里不同天。

 铁力士峰·小联合国

最高海拔3238公尺的铁力士峰(Mt.Titlis),以终年不融的冰川和冰川裂缝闻名。

从卢塞恩乘火车到英格堡缆车站需时45分。我们抵步时,登山人潮拥挤,每个售票柜台排满长长的人龙。

由于是观光重镇,不但缆车站的屋顶上悬挂着各国国旗,甚至每部缆车亦绘有,宛如小小联合国。

不融的冰川绝非浪得虚名,铁力士峰上的积雪比皮拉图斯更壮观,可惜忘带套鞋的冰爪,走在雪地上,名副其实的如履薄冰,只好缩小活动范围以策安全,所以悬索桥、飞渡吊椅等玩意儿都一一错过了。

 马特洪峰·尖锥山王

坐落在策马特(Zermatt)的马特洪峰(Matterhorn),有瑞士山王之称,海拔4478公尺,其独特的三角锥造型,一柱擎天之姿,成为阿尔卑斯山的象征。

登山前的凌晨5点,我们起了个大早,走上策马特大街,跟着一大群人簇拥着往小教堂方向走,寻着河边可欣赏“日照金山”的最佳地点,观日出的人越聚越多。

当天天气大好,晴空无云,接近清晨6点,朝辉暖阳一笔一抹地染上终年积雪的三角锥山体,直至布满整个尖峰,折射出灿灿金光,摄人心魄,每个仰望者不禁骚动起来,激动的心情久久不能平伏。

马特洪峰是登山和滑雪天堂,而我们这些观光客只能滚滚雪地和观赏冰洞里的冰雕,算是到此一游。

 少女峰·欧洲屋脊

登少女峰(Jungfrau)有两条路线,一是从格林德瓦(Grindelwald)出发,二是劳特布龙嫩(Lauterbrunne),两地都处于因特拉肯(Interlaken)。

我们选择住宿格林德瓦,走出火车站,就见识到旅游重镇的热闹。

少女峰名气太响,1000令吉一张的交通票(缆车加登山火车),也阻吓不到来自世界各地的慕名者,即使持有STP交通通票,享有25%折扣,也仍要付出775令吉高价。

素有“欧洲屋脊"美誉、海拔4158公尺的少女峰,我们的攻顶路线是从格林德瓦枢纽出发,搭乘缆车,15分钟即达艾格冰河(Eigergletscher)站,再换乘登山齿轮火车,沿着陡峭的线路穿过隧道驶往峰顶。

雪山上的活动离不开冰与雪,而少女峰多了“阿尔卑斯的震撼”。它以艺术的方式描述铁道的建造过程,采用现代灯光的投影、各种雕刻与图片呈现,像冰洞里小小的博物馆,有趣而不枯燥。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