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

寻找新契机

来自不同领域的精英分子,一同探讨 “房市新契机”的课题。左起是潘荣德、黄腾亮、《南洋商报》执行总编辑冼慧欣、风采主编林惠霞、《南洋商报》华团事务经理陈云深、吴木炎、林文彬和黄玟杰。

房产领域自去年走入淡市,令市场观望至今,房地产市交易和行情走软的现象会持续到几时?抑或这其实是投资契机出现前的征兆?

配合6月10至12日,由《南洋商报》、《中国报》和《家》联办的“南洋产业展”,我们邀请了房地产各领域专家探讨房市新契机。



一起听听房地产发展商协会前主席拿督黄腾亮、资深城市土地运用兼交通规划师吴木炎、房地产代理协会副主席林文彬、马来西亚产业投资协会副会长潘荣德和Oregeon房产顾问董事经理黄玟杰的独特见解和授招。

陈云深

危机还是商机?探讨房市新契机

从去年开始,房地产市场就出现了淡静的现象;根据官方数据,去年房地产交易量和涉及的总值都下跌,这是近5年来没发生过的。

我国经济还没完全走出阴霾,更多投资者在观望。

事实上,这个市况,很多人认为是危机,但也有人认为是商机。事实是如何?



目前的低潮,是不是房地产新契机的到来?市场会因投机分子减少,意味着更适宜投机?

黄腾亮:首先,我们可以把房地产领域简单区分,即高档房产(每平方尺超过1000令吉)和可负担型房产(屋价低于50万令吉)。

目前来看,可负担型房产市场仍供不应求,消费者的购买欲旺盛,且在一些热门地区如巴生、吉隆坡和八打灵再也一带,消费者都在疯狂寻找可负担型的房产。

但现在最大的问题是,这些热门区的房产价格早已攀升许多,很难找到可负担型的房子。

沿着轻快铁(LRT)和全新的捷运站(MRT)附近,政府需保留一些地方供可负担型房屋建设,并由政府全权负责,以让这个原本供不应求的市场得以平衡。

但这个建议不适用于私人界,因为若是私人发展商如此做的话,十之八九会亏本。

吴木炎

房市经历调整期

吴木炎:10年前,对房地产领域而言,经历了一个很好的黄金10年,当时无论是什么类型的房产,卖家一定赚得盘满钵满,买家也一定能翻个几番,不管什么配套都受到欢迎。

但任何市场都不可能一直维持在上升的状态,走过了10年,现在的情况,我会称它为“调整期”,且我相信无论房市多么地好,也必定会经过这个“调整期”阶段。

有人在现阶段看到了危机,有些则觉得是商机,撇除投机者,这次的“调整期”有如为房产市场敲了几下警钟,告诉我们是时候醒醒。

以前的高档房子,发展商不怕没人买,而且什么组合都能轻易地售罄;现在发展商则需自行减价至一个市场可承担和维持的价码,这几下钟声也让有关发展商知道,黄金时期已过了,是时候醒来了。

同时也纠正了买家,今天的他们在交易中都变得非常谨慎。我觉得这种情况很健康。

潘荣德

迎海外投资热潮

潘荣德:以外国人投资的角度来看,目前大马房地产市场蕴藏着的是商机。

在大吉隆坡、依斯干达区和马六甲,我们都不难发现一辆辆的巴士载着外国考察团涌进。

在外国人的角度,我国房屋比他们的大城市便宜太多,可能只是他们大城市房价的半价或三分一。

另外,马来西亚政治相对稳定,为东盟通、中国通和中东通,加上中国一带一路战略规划的提出,迎来新一轮海外投资热潮。

我国的房屋除了价格诱人,其他因素如环境、背景、文化和语言等,都能让外国人感到舒适。

近期的令吉汇率下跌,进一步刺激这些海外投资者,这可说是符合天时、地利和人和。很多时候,教育和旅游因素也扮演重要角色,激励外国人来马置业。

不仅仅只是“引进”外国人来马购买房子,其实我国本地的发展商也可以考虑和海外发展商合作,“走出”大马迈进全球。

黄腾亮

大马发展商到海外开发房产

过去虽然都有一些大马发展商到海外开发房产,但这现象近年来尤其织热。

这现象告诉我们国内已经没有市场?还是瞄准了外国的投资机会?

黄腾亮:这是一个全球化的时代,商机也是如此。

我国有许多优秀的发展商到伦敦和墨尔本开发市场, 当地的项目推出市场后,很大部分的买家竟然是马来西亚人。

消费者处冷静期

任何市场成长得太快,产品增值太急,总是需要喘息的时间,停一停,巩固一阵子再出发。

只是,房市自去年初突然像降温那样回调,目前的市况会不会有点过冷?还是市场上的游资已很少,投资者难再掏钱进场?

吴木炎:大家冷却了和清醒后,会考量本身的能力,不是因为看到所谓的机会就不假思索地跳下去,结果要爬出来则被困死了。

在这个相当阶段的市场,小型发展商和买家都会非常紧张,但只要市场不崩溃,现在还是处于一个非常健康的状态。

这些年来,无论是银行、发展商和买家都有足够的敏感度,比如在过热的时候提出打房政策,所以才能使今天的房产市场不至于崩溃,这一种健康的“调整期”。

这个时候的市场需求仍不俗,消费者不进场并非没钱,而是他们处在冷静期。

林文彬

重新调整组合价格

林文彬:今年1月的数据显示,房贷申请仅有38%通过,意味着每10人申请房贷,有6.2人遭拒,无法贷款。

这也导致一些发展商被逼重新调整项目的组合和价格,在房屋面积方面也改变了策略。

同样是三房式的公寓单位,从以前的1200平方尺,缩小至600平方尺,因此房子价格也可相对“调低”。

发展商的改变也意味着,这不再是一个“你建你想要卖的房子”,而是演变成“你建市场真正需要的买的房子”。

在这个年代的房市,不是简单的“好”或“不好”即可完美形容。

房贷申请被拒

黄腾亮:房贷申请被银行拒绝是个大问题。我们针对此事曾和政府商讨,希望放宽申请给首次购房者。

试想想,首次购房者多数都是年轻人,也是社会新鲜人,若银行借贷条件太高,他们不可能拥有本身的房子。

我们应该根据不同的申请类别,给予不同的房贷配套和条件。

新楼盘滞销未必房市差

去年,房地产经历了相当的低潮,房贷申请被拒率节节攀升,发展商纷纷延迟推介新楼盘,有的甚至下调销售预测。

展望今年,买气会不会改善?关键在哪里?

林文彬:我们来看看房屋拍卖数据,在2012年前都是处于一个上升的趋势,当年有4万6000间房屋被拍卖,同年国家银行宣布新措施,所有贷款必须以净收入为计算基础,包括房贷。

从那一年开始,房屋拍卖数量每年减低了20至30%,总成交量也下滑,惟成交总价值仍上升,证明了尽管打房政策奏效,但市场仍强劲。

尽管油价和令吉暴跌等不利因素笼罩,导致房地产市场放缓。

50万以下仍受落

但是现在,我们看到30万至50万令吉的房产单位仍非常受落,推出这个价位的房产项目都能卖得很快,其中一项屋业计划在3个月内售罄所有单位,发展商进账350万令吉。

由此可见,要买房子的人还是很多。另外,很大部分的交易来自二手市场,所以不要因为新楼盘滞销,就误以为房市不佳,因为这可能是个别个案。

外国人只买不住发展项目恐失衡

越来越多外国人来我国投资房地产,有人说本地房子都是被外国人炒高的,事实是否如此?

外国人来马投资房地产,有没有过热或是失衡的现象?

潘荣德:马来西亚在外国人的眼中,是个“潜力股”,但他们只专注在一些热门地点,如武吉免登、马六甲、依斯干达区等。而且,外国人来马置业有一定的条例,如限制他们只能购买100万令吉以上的房产单位。

目前,外国人来马投资的比例仍很小,希望政府不会紧缩条例,调至200万或300万以上的房产。

吴木炎:若一个项目有太多外国投资者的话,是件令人担心的事。

你可以租给外国人,但外国人买了不来住,导致整个项目有过多空置单位的话,就会失衡,很多问题也会浮现。

我目前相当担心外国投资旺盛的依斯干达区,据说不少本地大型的发展商(在当地)推出第一期项目后,就没再推第二期了。

黄腾亮:我个人认为,外来投资的确是件好事,但一个项目若引来过多“只买房投资,却空置不住”的外国投资者,就会造成该项目失衡和失去活力,管理方面也会出现问题。

黄玟杰

发挥创意增买气

买气淡,房子销不出,发展商只好沉着应战。在目前这个非常时刻,发展商有些什么不同的规划或应对策略上的改变?

黄玟杰:近期住宅房产买气减弱,但我们看到不少发展商发挥创意以脱颖而出。

除了在设计和房子面积上重新规划,以把房价调整至一个消费者能负担的价位之外,他们也在设施上“下手”。

例如在同样的预算中,增加设施的种类,如原本的泳池属奥林匹克尺寸,现在可把尺寸减半,多出来预算可充作新设施用途,以吸引更多买家。

吴木炎:发展商要有足够的创意,把原本项目的缺点,改成其他项目无可取代的优势。

比如要发展的项目旁有一个废矿湖,你可把它改造成独树一帜的休闲湖,配搭不同设施,连风景和风格都来个大逆转。

死角地点策略性能化腐朽为神奇

常常有人说,马来西亚就是缺乏规划,例如在一些旧社区,突然涌现很多新发展的住宅区时,往往没有照顾到当地的交通流量和疏通;又或是在大路见得到但却不知从那里进入等等问题。

这些看似小问题,但却影响当地民生和居住素质,规划在发展的路上扮演着何等重要的角色?责任该落在地方当局或发展商身上?

吴木炎:规划很重要,一个好的规划能让死角变成策略地点;相反的,规划不好,即使只是将双向道改成单向道的一个小失策,就足以让一个策略地点变成死城。

现在发展商要懂得以“策略”取胜,死角地点策略性,就能化腐朽为神奇。

举例,我们看到不少发展商开发至士毛月,有些新项目甚至在地图上找不到,更没有像样的道路,可是单位却被一扫而空,因为发展商把它衔接到大道。把项目地点策略性,是致胜条件。

城市乡村化成卖点

由此也可带出一个概念——“城市乡村化”。现在市中心的地段已见少买少,所以发展商都被逼往外移,到离市中心较远的郊区地方兴建房产项目,可是这个也可以是卖点之一。

所谓“城市乡村化”,就是说居住在郊区的买家,一方面能享受乡区环境的宁静,另一方面则可方便衔接主要大道抵达繁华的城市,把原本或许被人嫌弃的郊外房产项目,顿时被包装成时尚的生活方式。

要让“城市乡村化”的概念成功,城镇的规划和设计占了举足轻重的位置。

新的城镇一定要有其它城镇不具备的特质,若新城镇只能复制其他城镇的话,则必定失败。

举个例子,有一个新城镇就打着“健康生活”的主题,所以整个城镇规划的脚车道就有30公里长。

市民越住越远应发展郊区创就业机会

市区的房子越卖越贵,但生活成本上扬但加薪又追不上通货膨胀,人民可以负担的能力却变得越来越小。

对小市民来说,拥有一间房子的确是一世人的大业,但眼见房价不断飙升,有何良策?购屋者在思维上有没有什么改变?

黄玟杰:市中心已没有土地发展,所以发展商在发展时一直往郊区推移,在吉隆坡工作的人也被逼跟着越住越远。

“恶性循环”的情况下,原本住在郊区的人却因为当地房价逐渐飙升,也被逼越住越偏远,那么问题只会一直延伸,未必能解决。

我觉得政府必须采取一些措施来发展郊区,让这些地方蓬勃充满活力,并制造大量的就业机会。

因此,原本在吉隆坡工作的人,可选择在郊区买房子居住;而原本属于郊区的居民,也因为多了就业机会,生活得以改善,也可以继续有经济能力居住在当地,不需再往偏远郊区移。

旧房需大笔装修费

黄腾亮:吉隆坡或雪兰莪一些热门地方,已很难找到便宜的新房子,但是一些交通方便的旧区却有许多旧房子要脱售。

这些旧房子多数在位于策略性的地点,价格也合理,唯一的不足就是失修,需要大笔的装修费。

但现在银行也推出了装修贷款,希望能帮到这群买家。

估值永远无法超越市价

以前,很多人买房子,都不把房产估值看得太重,但随着房价随投机炒作等因素高涨,现在,更多人会查明房子的估值。

关于估价这课题,最新的发展有何变化?

黄玟杰:在估价方面,公司房产估值(Corporate valuation)仍不俗,500万令吉以上的商业房产一直都在活络交易,买卖盘都很多。

个人房产估值则视情况而定,若是投机性质,房子的估值永远无法超越所谓的市价。

举例,一间没装修的单位估值每平方尺500至600令吉,但如果屋主买来装修后要价每平方尺900令吉,我们是做不到相对的估价,最多只能去到每平方尺700令吉。

南洋产业展与你有约日期:10-12/06/2016(星期五至日)

时间:11AM-7PM

地点:KLCC会展中心

反应

 

财经

43幸运儿赢万元家电

南洋报业控股有限公司高级营业经理黄秀音抽出第三天产业展的幸运儿。



一连三天的2016年南洋产业展共送出43份、总值超过1万令吉的家电用品。

主办当局在每天产业展结束前,抽出幸运儿,并在面子书专页公布得奖名单,让得奖人亲自前来领取奖品。

至于最后一天的幸运得奖人,主办当局将发短讯通知他们到《南洋商报》八打灵再也总社领奖。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