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高山尼西亚”(上)

马来半岛在前历史上都没有一个正式名称,只有托勒密地理志(Geographike Syntaxis)称呼其为黄金半岛(Aurea Chersonnesus),托勒密是亚历山大时期的希腊人。

为了撰写“山岳系列”,我必须翻阅许多典籍,许云樵1961年的《马来亚史》也在列,而开章的序言,就有很有趣的发现。

马来亚Malaya名称的由来?Malaya是指什么?



据许氏考证,“马来亚”实在是一个梵文(Sanskrit)地名,最早见于公元前4世纪印度的大史颂Maha Bharata里,说南天竺的淡米尔王(Tamilian)曾经以金船载“摩赖耶Malaya”土产的檀香油,恭祝坚阵王(Yudhisthira)的登基大典。

主干山脉日出。

源出梵语

另一部古印度的文学遗产《白祭祀明论》(Vajasaneyi Sanhita Yajur Veda)的注释,“百道净行书”(Satapatha Brahmana)记载(有点像“水经”与郦道元的“水经注”的关系),当洪水将一片大陆淹没成印度洋后,瞻婆洲上的洪水便退去,摩奴(Manu)的方舟搁浅在北部的摩赖耶峰(Malaya Parvatas)上,应该就是现在印度叫做麻拉峇(Malabar)的高止山脉区。

Malabar是阿拉伯语,源出梵语的Malaya-vara(山国),Malayalam便是山麓,Malaya就是“山”,如今淡米尔语(Tamil)依旧称山为Malai(马来)。

公元5世纪的《风天往世书》(Vayu Purana)中,瞻部洲(Jambudvipa)中的6个分洲中,有一个摩赖耶洲(Malayadvipa)却是另有所指。



据考证,其实是指苏门答腊,原来印度人也和其他民族一样,殖民到其他地方后,也会把自己故乡的地理名称给搬过来,就像纽约是“新阿姆斯特丹”,新山是“小汕头”一样,那为何苏门答腊会被叫做摩赖耶洲呢?

原来苏门答腊西海岸,不论山川、景物、甚至鞍状屋顶的房屋及牛车等,几乎都和印度高止山脉地区的柯枝(Cochin)和吒洹谷(Travancore)的风光相似。

甚至印度当地的仙山圣地,在苏门答腊也有了替身,大摩赖耶(Maha Malaya)即是苏门答腊最高峰G. Kerintji(3805m),而印度传说的仙山曼陀罗(Mandora)的替身地区,也就该是《马来纪年》中所说的苏门答腊的马来民族发祥地Si-Guntang Mahameru山,山下有河流叫Sungei Malayu(马来由河),该是古印度移民把故乡地名命名新殖民地的遗迹之一。

反应

 

副刊

大帛班蝶

大帛班蝶

有几次,我在蒲莱山道上登山散步,偶尔看见阴凉树林的空中飘下了两张涂了字迹的信笺,信笺似乎很轻,微微的山岚吹来,又把它们刮上了树梢去,慢慢的它们又摇拽而下,两张信笺就这样的在风中摆摆荡荡,却始终不曾飘落地面。

那其实不是信笺,而是两只翩翩飞舞的大帛班蝶(Idea Leuconce),雪白及黑斑点缀的双翅,活脱像薄薄的信笺上涂了字迹。这种属于蛱蝶科的蝶类天生就弱于飞行,仅具备缓慢的滑翔能力,根据甘苍林先生说,它的拉丁学名,便是“一张空中飘下的信笺”的意思,这个比喻真的很传神。



我的思索不禁随翩翩的蝶舞而远去,记得最初编辑拙作《高山博物志》时,〈蝴蝶志〉是最后一个篇章,后来为了使题材更集中于地质及植物,和出于削减成本的考量,最终还是把〈蝴蝶志〉篇章给割爱了。

惭愧的是,相较于马来半岛超过1000种蝴蝶,我仅仅能贴出10种蝴蝶,我及苍林先生均认为这个小篇章不具备“蝴蝶”的代表性,还是让未来可能存在的中文版《马来半岛的蝴蝶》来完成这个题目吧。

看着斑蝶的翩翩远去,仿佛就是先生的余音袅袅。

(摘录自拙作《阿甘正传》章节)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