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假如你以为生活欺骗了你,或许更多的是你被自己个人想象的过去与未来所蒙蔽。然而这种以觉知在当下活着便是生命最大的滋养了吗?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现在却常是忧郁;/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俄罗斯诗人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书本静默地滋养

在中国南京大学念硕士的那3年时间,滋养生活的大部分养分来自书本。你可以想象一个自律的女人,工作日朝九晚五躲在课堂上或图书馆里用功念书与写论文的模样。在封闭的墙内念累了,便到既古色古香又杂合现代建筑的校园(南京哪儿不是这样半新半旧着呢)坐在树荫下的木椅子上念,甚至坐到大操场前的大梯级一边看健儿们运动一边念书。那时候想,这是追求学问的启蒙吧?这3年念硕所读的书或许已远远超过过去多年的阅读了吧?现在想起来倒也未必。或许过去的阅读是渐进的,是习惯性的;不如念硕时在短时间内大量的读吧。但这确也不是量的问题,而是阅读的个人如何被知识转化,以确保这不是他者的、二手的经验。



这样,那几年被静默的书本静默地滋养,生活在许多作家推想出来的或已验或超验的理论,以及大量虚构的小说般想象里。我被浓厚的学术氛围笼罩,被学问扎实的教授学者熏染,被中国不断在竞争在努力求学的同学影响;再这么浸淫下去或许便成为一位学问丰厚,温文儒雅的学者了:继续念博士,不断写论文,再继续念博士后,不中断对学术的研究……。但生活毕竟不是照着这个模式延续下去的。

70年代早期与友人合办文学报刊《大拇指》与《素叶文学》的香港作家锺玲玲在小说《生而为人》中这么问自己:“我应当努力成为怎么样的人呢?问题是自由的,答案是受限的……。我们之所以愿意为遥不可及的东西而努力,不是意图改变命运,而是在莫名的困境中,几乎是无可奈何地,总是在非自愿的境况下,一再改变对待命运的态度。”

只有觉知是不够的

然而与她的想法恰恰相反,我当觉得生活没有欺骗我,而是我欺骗了生活。在象牙塔书本的知识与战场般的生活实战之间,我如实地作了选择。或许一个悲观感伤者如锺玲玲会要哀悼所失去的书的芳香雅致了,于我,倒是成为一个活生生、有务实生存能力的人,莫更与这刻生命周期相合宜。

要活在当下如实观察事物,心必须简单;

觉知确实在此时此地的话,心绝不会不耐烦。

——缅甸禅师德嘉尼亚比丘

自从负责書屋以来,想象在这个充满书籍与自然乡下氛围的环境被书香重新环绕,绝是一件美事。而实际上因为書屋事务繁忙与自己贪图山色,阅读时间反而少了。那生活的滋养要来自哪儿呐?生活滋养便来自生活本身。每天尽最大的可能在每一个行住坐卧中汲取生命的养分:比如每一个呼吸都结结实实地与空气联系一体,每一个脚步结结实实地踏在纯朴的土地上,每一个眼睛的接触是与形体颜色的接触,每一个声音清楚地罩落在耳朵里。没有遮蔽的黑暗,一种当下的、泼辣辣的活着。

能过当下的活着,无疑是幸福的,令人跳过了对过去的缅怀或懊恼,以及对未来不必要的期待与恐惧。假如你以为生活欺骗了你,或许更多的是你被自己个人想象的过去与未来所蒙蔽。然而这种以觉知在当下活着便是生命最大的滋养了吗?“只有觉知是不够的!”缅甸禅师德嘉尼亚比丘如是说,“抱着满腔热忱要真正了解当下发生着什么远比仅仅是努力觉知重要。”

因此生活的意义于我便是一连串的观察与了解的活着了。我愿意在这散淡的山背生活中学习一种行云流水的活着,细心观察以更了解觉知的素质与心的素质了。

反应

 

副刊

结束与开始

      

图片提供/温绮雯

12月份对于一些人是算计收成的月份,相对于一些人是检验失败的月份。



每次战争过后/总得有人处理善后。/毕竟事物是不会/自己收拾自己的。//

总得有人把瓦砾/铲到路边,/好让满载尸体的货车/顺利通过。/总得有人跋涉过/泥沼和灰烬,穿过沙发的弹簧,/玻璃碎片,/血迹斑斑的破布。总得有人拖动柱子/去撑住围墙,/总得有人将窗户装上玻璃,/将大门嵌入门框内。

并不上镜头,/这得花上好几年。/所有的相机都到/别的战场去了。

桥梁需要重建,/火车站也是一样。/衬衣袖子一卷再卷,/都卷碎了。有人,手持扫帚,/还记得怎么一回事,/另外有人倾耳聆听,点点/他那未被击碎的头。/但另一些人一定匆匆走过,/觉得那一切/有点令人厌烦。 

——辛波斯卡《结束与开始》 陈黎、张芬龄译



才12月初始,面子书上纷纷出现了朋友们对2016年的回顾以及对新的一年的展望,热闹哄哄的,仿佛12月这短短的一个月份,生活还来不及成就一些什么,一年便要结束了。

一次的年是一次周而复始的时间运转,12月份对于一些人是算计收成的月份,相对于一些人是检验失败的月份。而于我,既是大大小小的收成亦是检验性的月份:书屋经营进入第二个年头、〈商余〉专栏散淡学写了一年、独自完成一趟欧旅、一些际遇探索了更深入的内在、体验了一次微刺青、养了一只小宠物、多了许多朋友等等,不可不说是令自己趋向于想实践的以及愈加成熟独立的一个年头。

寻找快乐

人啊总是不断在寻求快乐以及自我完善的吧?但智者说:快乐是无法靠寻找获得的,只有当你觉悟到不可能找到快乐时才算找到了。那是因为世间没有永恒不变的快乐,接触到的人事物所产生的喜悦的感觉都是短暂的,并且向外追求快乐其实是在兜圈子,意即我们既不可能从别人身上得到真正的满足,就如别人也无法从我们身上得到真正的满足一样。只有意识到执着快乐的想法并且真正停止追求时,喜悦便能自内心产生。

有时候仍得有人/自树丛底下/挖出生锈的议题/然后将之拖到垃圾场。

了解/历史真相的人/得让路给/不甚了解的人。/以及所知更少的人。/最后是那些简直一无所知的人。

总得有人躺在那里——/那掩盖过/因和果的草堆里——/嘴巴含着草叶,/望着云朵发愣

——辛波斯卡《结束与开始》 陈黎、张芬龄译

      12月份,是时候结束一些事情,重新开始一些事情的时机。譬如写了一年的专栏散淡学,是时候结束了。承蒙主编大哥诚心邀约以及耐心催稿等稿,当中也得到了许多人鼓励(感恩非常),除了脱了两期稿,连这篇在内也算完成了17篇有多。这些是要计算在收成里头的,诚然很多时候自己对写作的态度与用心程度需要检视与反省,却更希望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检验能力

书屋要负责的事物依然太过凌杂,却已较得心应手。与人的交流接触永远是一门学不尽的学问,但也已经懂得如何避重就轻。书屋所提供的学习是现实与实际的:世界各地形形色色的客人,有理无理的需要,能够让大家称赏一声好,或许就是检验能力的标准。在这散散淡淡的乡下经营一家民宿经营自己,不仅仅是希望活出更理想的自己与生命吗?  

智者 Sir Sir Ravi Shankar 这么说:“一个穷苦的人一年庆祝一次新年,而一个有钱人每天在庆祝新年,但是啊最最富有的人却在每一个当下庆祝”。我确实是希望当这种最最富有的人, 用心并且尽心活在每个当下。

(完结篇)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