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列金融领域大蓝图焦点

为了推高人均国民总收入(GNI),国家银行极力鼓吹国民使用电子付费。



早在2011年12月,政府就把电子付费,设为“2011至2020年金融领域大蓝图”下的其中一个焦点区域,加速电子付费的转型计划。

此外,这也涵盖在大马经济转型计划之下,同时,也是金融服务关键经济领域(NKEA)的10个启动计划(EPP)之一。

这项转型计划早在2010年已开跑,但5年过去了,无可否认,我国距离目标还有一截差距。

纸张付费占91%

截至2015年,以纸张方式(包括纸钞与支票)付费的交易,共占总消费者付费交易的91%。我国的目标是在2020年,将该比例降至63%。



此外,每人使用电子付费的次数也仅达82宗,目标是200宗。

不过,这些情况预计会随着国行祭出的举措,以及领域业者在过去5年所作出的努力,而有所改善。

其中包括,2014年杪推出的支付卡改革框架(Payment Card Reform Framework)、2017年推行晶片与个人密码(Chip and PIN)政策,和放眼2018年完成重新发行感应式卡(contactless card)。

上述举措,均是为了付费系统的转型而铺路。

传统付费成本高费时

实际上,使用传统付费的方式,除了处理时间长、低效率使用人资,银行领域也需耗上一笔成本,来处理纸张付费(如纸钞和支票)的付费过程。

根据经济转型计划,迈入无现金社会,预计可将我国的GNI推高26亿令吉,还能在2020年时,创造额外8000个就业机会,包括分析、内勤处理、销售和结算领域等。

随着产能和效率走高,对我国经济的贡献,也将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至1.5%。

提升扣账卡用处

为了加速电子付费转型计划,国行还借助于现有的付费基础设备——扣账卡(Debit Card),提升后者的用处。

扣账卡几乎是每名银行户头持有人都会拥有的卡片,因为扣账卡也兼具提款卡(ATM Card)的“角色”。

安联研究分析员认为,这是个精明的策略,因目前扣账卡仍未得到广泛的使用。

虽然相比信用卡,每名国民手上持有的扣账卡数量较多,但交易量却仅达信用卡交易量的五分之一。

为了促进国民多多使用扣账卡,国行2014年10月时,推介了“支付卡改革框架”,解决支付卡市场里扭曲的现象,其中包括分拆“商家费率”(Merchant Discount Rate)等。

当中,最显著的就是限制跨行交易费(Interchange fees),进一步促进扣账卡的使用。这样一来,商家在成本降低的情况下,也能“诱惑”消费者利用扣账卡消费。

根据国行数据,自从推行支付卡改革框架后,信用卡、国际扣账卡、国内扣账卡的商家费率,估计已分别平均滑落8个、20个和20个基点。

付费卡从“晶片与签名”改为“晶片与个人密码”

国行另一个着手的范围,就是将付费卡的科技,从“晶片与签名”(Chip and Sign),改为“晶片与个人密码”(Chip and PIN),以提升安全性,这预计会在2017年全面推行。

将具“感应”功能

来到2018年时,扣账卡也会配备“感应”功能,大大提升便利和交易速度,因为卡片已无需经由插入刷卡机,来完成付费。

不仅如此,大马的人口结构,也助了科技使用一臂之力。

我国的人口相对年轻,只有5%的人口是65岁以上,而手机和网络渗透率,更分别高企于148.8%和67.5%。

分析员相信,这是个会踊跃参与支付系统发展的社会,甚至能与先进国看齐。

领域交易值额外多1400亿

随着我国逐步迈入无现金社会所延伸出来的潜在市场,在2015至2020年之间的5年年均复增(CAGR),将达15%。

这是依据消费者使用卡片付费的比例,会在2019年走高至占消费者付费交易量35%(目前是9%)的预测所估算。

这也意味着,领域的交易值会额外多出1400亿令吉。

《The Nilson Report》预计,亚太市场交易量的10年CAGR,将在2024年攀抵14%,等同市占率将从2014年的22%,增至35%,超越美国。

第三方付费方案业者崛起

在提倡无现金支付的演化趋势里,第三方付费解决方案业者将会趁势崛起并扮演重要角色。

普遍来说,第三方业者的生意,是通过发卡机构(issuer)和收单机构(acquirer)的外包管道中得到。

威胁传统业者

他们所提供的服务,包括收单、处理付费过程、数据合规顾问等。

第三方业者之所以会崛起,全赖于市场对电子交易的需求走高。第三方业者的出现,也开始威胁无法有效提供先进科技或知识的传统业者。

在大马,一般发卡和收单的传统角色,都是由银行一手包办;然而,随着付费系统日益改进,银行为了要跟上步伐,所耗上的成本也不断增加。

不得不提的是,银行付费过程所涉及的成本,往往会超越收单业务的赚幅。

但基于这业务能辅助其他的银行业务,所以即使亏本,银行业者也得继续去做。

这种不对称的情况,亦让银行难以评估旗下发卡及收单业务的真实成本。

因此,第三方业者就这样被催生了,协助传统业者提供解决方案。

第三方收单机构可直接拥有客户

在我国,较为人熟悉的第三方付费解决方案提供商,属“第三方收单机构”(Third-party acquirers,简称TPAs)莫属。

以前,在商家信用卡服务商(Member Service Provider,简称MSP)的模式下,收单机构仅仅是帮助银行收单,且与商家的客户关系,仍保留在银行的手上。

然而,在近几年,直接收单服务的模式已进化成,允许第三方收单机构直接拥有客户。如今,他们也可共享与商家之间的营业额。

不过,这样一来,第三方收单机构也得一并肩负收单商家的风险。

目前,第三方收单机构可以竞争的有三个区域,分别是线下、线上和手机。

手机商务仍属新领域

不过,由于手机商务在我国仍是个新领域,因此,第三方收单机构目前只活跃于线下和线上业务。

尽管如此,我国市场还有很大的渗透空间,特别是线下市场,仍能吸引业者入驻市场。

至于长期来说,线上空间则是可以关注的业务,因为电子商务的增长潜能极大。

目前,大部分的业者都有涉足这两个范围,但至今还未有一个单一业者,能够真正在两边站稳阵脚。

反应

 

财经新闻

中国银行科技赋能 数字化服务大马客户

在科技日新月异不断发展的当下,中国银行不断加强科技赋能,加快产品、服务数字化的建设和发展,顺应大马“无现金社会”发展趋势。

在集团强大科技支撑下,马来西亚中国银行推出一系列数字化产品,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的服务能力不断提升,为客户带来更加高效便捷的使用体验。

一站式手机银行投资理财服务“易理财”。

“易理财”提供马币、美元、人民币种类丰富的基金与债券产品,通过手机银行,便可随时、随地、随心进行基金信托与债券投资交易。易理财通过线上化提供风险评估、开启投资户口、申购、赎回、持仓查询等多重功能,透过数字一体化,向客户提供7/24线上投资理财交易及查询服务。

线上开立“e-Pocket易钱宝”账户。

将智能科技融入客户体验中,只需下载中国银行手机APP,即可随时随地在线开立马来西亚中国银行“e-Pocket易钱宝”账户,并可充分享受账单缴费、转账汇款、在线购物支付、热门支付APP充值、二维码手机扫码支付等全面便捷的线上数字化服务功能。

跨境“二维码手机支付”服务。

马来西亚中国银行与银联国际合作,在手机银行实现扫码支付,“扫一扫”轻松完成消费付款。“二维码支付”服务已支持中国境内及港澳台地区、马来西亚和全球其他33个国家银联网络无忧、快捷支付。在中国内地更是可以支持大部分消费场所的扫码支付,后续随银联支付功能与其它支付工具的互通,应用范围将更加广泛,是马来西亚大众前往中国内地出差、旅游的必备之选。

推出功能强大的数字化环球交易银行平台(iGTB)。

覆盖企业存、贷、汇、兑全方位银行产品,为客户提供一点接入,跨渠道、跨功能、跨产品的极致金融服务体验。“一次性”完成平台签约,集中管理设置各电子渠道及产品权限,“一点接入”平台各渠道,联通操作全球各地账户查询、转账,展现可视化多层账户结构,便于集团客户及时了解整体财资状况及银企合作服务情况。此平台同时搭载友好的互联网式应用界面,外观设计更贴合互联网及移动用户的使用习惯,支持多币种、多语言界面,全面提升客户友好使用体验。并且同步推出企业手机银行服务,为中、马企业客户打造全新智能的生态服务圈。

近年来,马来西亚中国银行依托中银集团金融科技实力,结合时代发展趋势,产品、服务数字化不断加强。将继续以“面向客户提供全面、高效、专业金融服务”为目标,全面提升金融产品便捷化、移动化水平,致力为马来西亚企业、个人提供更多专业化、人性化、线上化银行金融服务。

更多详情,可浏览马来西亚中国银行网站 https://www.bankofchina.com.my,联系电话:03-2059 5566。

(资讯)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