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

阿里巴巴投资“饿了么”48亿
外卖也能做出大生意

“饿了吗”的市值估计已经达到45亿美元。

在中国,由于13亿人口市场庞大,任何“微不足道”的小生意都可以做出大生意,就连外卖这个行业,也能吸引阿里巴巴创办人马云的兴趣,投资数十亿元抢占“舌尖上的战场”。

4月13日,外卖公司“饿了么”对外宣布,与阿里巴巴及蚂蚁金服正式达成战略合作协议,获得12.5亿美元(约48.7亿令吉)投资,再次刷新全球外卖平台单笔融资金额最高纪录。



其中,阿里巴巴将投资9亿美元,蚂蚁金服投资3.5亿美元,同时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副主席蔡崇信也将加入“饿了么”董事会。不过,据“饿了么”方面的说法,该公司于此次融资后,仍保持独立运营和发展。

中国最大外卖服务平台

速途网络上海办总经理、PR媒体俱乐部发起人赵宏民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表示,双方的合作折射出中国互联网的发展趋于成熟,与其双方花费大量的市场公关费用竞争,不如化干戈为玉帛,合二为一或者股份置换,这样不仅可以省掉大笔市场费用,还可以让部分创始团队套现脱身,对双方都有利。

公开资料显示,“饿了么”创立于2009年,已经获得金沙江创投、经纬中国、红杉资本、中信产业基金等多家机构的多轮融资。截至2016年3月,“饿了么”已成为中国最大的外卖服务平台和即时配送平台,业务覆盖300多个城市,用户量超过5000万,加盟餐厅近50万家,日交易额过亿元人民币。

蚂蚁金服总裁井贤栋称,与阿里巴巴集团共同投资“饿了么”,是蚂蚁金服积极拓展支付场景以及金融服务场景的重要战略布局,通过深度业务协作,蚂蚁金服将助力“饿了么”更好地服务于O2O(在线至离线)市场的广大商户及用户。



中国外卖市场竞争激烈,许多电子商务巨企都加入竞逐。

互联网造就订餐业井喷阿里巴巴“以大吃小”

“互联网+”与订餐服务相结合,促进网络订餐平台“井喷”般迅速发展。

2015年12月17日,“饿了么”估值超过45亿美元(约175亿令吉),与美国GrubHub、德国Delivery Hero、英国JustEat同为全球价值最高的外卖巨头。

多项业务上深入合作

2015年,阿里巴巴复活“新口碑”,口碑外卖进军市场;百度则将向糯米投资200亿元人民币,百度外卖将作为关键业务,此外还有到家美食会等众多网络订餐平台,竞争激烈。

据《每日经济新闻》了解,在达成战略合作后,“饿了么”与阿里巴巴及蚂蚁金服还将在多项业务上深入合作:一是手机淘宝、支付宝将与“饿了么”合作,支持“饿了么”为更多用户提供优质外卖服务;二是“口碑平台”的外卖服务也将由“饿了么”提供运营支撑;三是阿里巴巴与“饿了么”在云计算和地图服务领域亦会展开合作;四是蚂蚁金服将与“饿了么”形成密切合作。

“饿了么”平台的中小商户、众包配送服务商及个人,可获得蚂蚁金服提供的金融服务。而“芝麻信用”也将为“饿了么”提供深度服务。

至于外界关心“口碑平台”的外卖业务是否由此会并入“饿了么”?记者从“口碑平台”方面了解到,外卖业务仍然在“口碑平台”,仅仅是外卖业务的后端运营交给“饿了么”而已,因为“饿了么”在商家的地推和配送等方面更为专业。

“个人觉得战略上算是对‘口碑’的补齐。”互联网商业模式分析师郝智伟分析说,和新美大正面竞争的话,“口碑”实际上在线下的团队相对来说没那么强,而“饿了么”正好拥有一支比较好的线下团队,且在这个线下生态里时间较久,具备丰富的作战经验。对于“饿了么”而言,则可以借助阿里系和蚂蚁金服获取用户数据资源,做一些有针对性的营销等。

中国外卖市场三足鼎立

之前,外卖O2O行业的竞争就很激烈:“饿了么”、“美团外卖”和“百度外卖”等一直在抢夺市场。这背后是百度、阿里巴巴和腾讯之间的争夺战。

去年6月,阿里巴巴与蚂蚁金服宣布,合资60亿元重新打造O2O平台“口碑网”,而新口碑最初主要聚焦餐饮业务。在“美团”和“大众点评”宣布完成33亿美元(约128.7亿令吉)新一轮融资之后,蔡崇信很快于1月29日在第三财季电话会议上表示,阿里巴巴抛售美团股份只是时间问题。

不过,“抛售美团股份”在业界看来并不意味着阿里巴巴会放弃O2O的争夺。而今阿里巴巴投资“饿了么”的消息证实,外卖O2O市场由此形成百度、阿里巴巴和腾讯三大巨头分食的格局,新一轮的大战硝烟或起。

三线城市成未来战场

易观智库数据显示,中国餐饮外卖市场规模在2015年10月、11月和12月分别达到55.6亿元、64.3亿元和70.9亿元。从去年12月数据来看,“饿了么”、“美团外卖”和“百度外卖”的市场占比分别为33.4%、32.9%和19.6%。

赵宏民认为,目前外卖O2O领域,市场渗透率还很低,三方会集中精力开拓市场、培养用户习惯以及获取新用户。当然,这期间激烈的竞争一直会有直至行业进入成熟期。最终哪几家会剩下来,将由市场决定。

在郝智伟看来,未来的战场或许在三线城市,甚至是四、五线城市。尽管这些城市并不容易做,但不得不承认的是,它们是未来消费升级的一端。

反应

 

财经新闻

企业家持更多股份 不代表就能将公司做大

(吉隆坡26日讯)他们都没有50%股权,怎么把企业做大?

YYC超越集团总裁拿汀叶欣向表示,很多企业家在设计股权架构时,总是将持股比例放在首位,想着持有更多的股份意味着对公司的控制权更大,可以让自己在公司的发展方向和决策上发挥更大的影响力。

“其实,公司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都会面对不同的股权问题,也可能需要对股权架构进行调整来应对不同发展时期的需求。”

举例来说,Meta、谷歌、阿里巴巴等大型企业,创始团队在初创期普遍都握有较多的股权,但随着公司不断引进投资者来加速企业成长,创始团队的持股普遍越变越少,可是企业价值却越变越高。

“Meta和谷歌创始团队虽然持有的股权越来越少,但透过采用AB股的模式,他们依旧掌握公司的控制权,确保公司能按照原定的大方向前进。“

叶欣向认为,企业家持有更多股份不代表一定能将公司做得更大,公司的发展和增长受到市场竞争、行业趋势,以及管理团队能力等因素影响。

“很多企业家是一人创业,一个人持有整家公司,但除了戴森(Dyson)之外,我们几乎很少听说一人公司能取得成功。这说明就算企业家拥有大量股份,但如果没有找对的人才、股东和战略规划,公司也无法实现持续增长。”

要想让企业赢战,马上报名参加YYC《不懂股权法律,生意白做一场》线上课程,Datin Shin会在课程中教你:

1. 公司不同阶段,常见的股权法律问题
2. 持有多少的股份比例,才可以做董事?谁应该做董事?
3. 踩坑后,可以有什么选择
4. 股权分配的成功与失败案例(指引你不会跌进陷阱)

现在报名首100名读者可免费参加,马上点击链接报名!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