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创作偏向写实

游牧著《风尘录》由宋子衡封面题字﹐1993年大马作家协会出版。

游牧总共出版了6部作品,3本小说3本散文,此外游牧也曾写过新诗,可能自知难成气候,所以没有公开发表。无论小说或散文,游牧的写作范围多从生活中吸取营养,他沿续前人的步法,奉行现实主义的笔调与风格,但游牧并不排斥新的文艺创作模式。

游牧对现代主义思潮的看法,王增文老师(现任双溪大年新民独中校长)在2002年2月10日一篇〈拜访游牧〉专访中写道:“对于当今的年轻一代有别于前辈作家的创作手法与风格,游牧并不排斥——备受港台文艺思潮影响的文学创作模式,已发挥了其不可忽视的影响力,从积极的角度看来,这未尝不是一种好事。”



这篇专访刊于2003年4月5日及8日的《南洋商报·南洋文艺》,除对游牧数十年的写作心路历程作了颇为详尽的描述,此外也报道了游牧对马华文坛的展望和文艺书刊出版的期许。

在这方面,游牧是以乐观心态面对写作界,他认为大马有1300间华校、60所独中,加上多所华文大学,随着华文教育水准的提高,中、港、台文艺思潮不断引进,文学创作在我国前景一片光明。今天看来,游牧的预测和分析可说是十分正确的。

对马华文坛发展乐观

至于对马华文坛的发展前景,游牧以〈快干涸的小溪〉作比譬,他颇为兜趣地写道:“一条快要干涸的小溪在软弱无比的流着,溪中的石块往往高出溪岸,那溪水在石缝间挣扎着前进。偶而下一阵小雨,小溪才恢复一些生机——”(注1)。游牧说的“恢复一些生机”确是马华文艺长久以来的发展规律,在潮水一般涨退循环中喘息,蓬勃一阵过后就是低潮了。 

游牧除去新诗是他的弱项之外,其实他擅于各种文体写作,《风尘录》实为针贬时蔽的杂文,每则500、600字,是应一家报章写的专栏文稿,每日一篇,足见游牧文思敏捷。游牧在书前代序中说:“ 堕落风尘,自古以来,都是一件不幸与悲哀的事。”接着又说:“如今我们不但要为五斗米折腰,还需终日营营役役,看上司的脸色,受无聊的鸟气,奴颜婢膝之外,还得提防别人的排挤与暗箭。”(注2)



报馆无声无息倒闭

这段申明,无疑是他暗喻自己在学校退役后,会馆“打杂”的心酸写照吧!更不幸的是游牧写了3个多月,那份日报无声无息倒闭了,他的“风尘录”专栏的稿费也随风化为尘土。

游牧是专职教师,生平除了勤于写作,也兼爱胡姬花与养鱼玩赏。游牧种植胡姬的方式有别于慧适,慧适搜集各种各类,品种繁杂,以研究性质种植胡姬;游牧供养名种,不计价钱,以品赏的心态培植胡姬。游牧居住在一间平房排屋,空间有限,所以他相当自得,常对朋友说,“我的胡姬都是精选名牌。”把名贵的品种请进门前,那些普通的不屑一盼!

(游牧系列完结篇)

(注1) 锺夏田编《我对马华文艺前途的看法》,人和文化出版,1976,89页。

(注2)见《风尘录》代序〈堕落风尘〉。

反应

 

副刊

刻苦自修的诗人

陈文龙摄于1991年

陈文龙不只对诗情有独钟,而且具备了写诗的潜质,诗作常有一气呵成之势。〈沙文专辑〉所收录的5首新作,他在诗作的〈后记〉中说:“许久未夜出游,正是凌晨时氛,不知何故,一时心潮涌动,要写诗也,同时一挥毫即得5首,费时不过35分钟——。”

笔战致副刊休刊



这5首诗刻划写5个不同命运的风尘女郎,现抄录其中一首〈她的名字叫珍德拉〉,全诗10行,如下:

最后。我从裂开的化妆镜中

惊见一具棕色女体吐火

熊熊的说话:那年

年方十二 我四肢被张开



绑在床上,彻夜哭出来的血腥

便是我的洞房花烛夜

我喻之为蛇的女子最终私奔

最终被卖落风尘:现在

从错误,我不言悔——

怪异的女体她叫珍德拉

从这首诗作看出,文龙落笔相当大胆,他撇开世俗,任何题材都可毫无忌惮地入诗。70年代年轻气盛时他曾经写过一首〈卫生棉〉的诗,在当地副刊刊出,牵动了一场激烈的笔战,惊动沙华文坛,因双方坚持不下,最终迫使该副刊休刊以平息战火。

个性颇为自负﹑喜欢独来独往的陈文龙,来自贫穷家庭,1949年4月22日诞生于沙巴的小镇那辖拿笃(Dahat Datu),念完小学便去当学徒。文龙幼年就喜欢阅读,尤其爱看文艺作品,13岁之龄即拿笔习文,1962年写下的处女作,竟是一首五言诗。过后他虽然崇尚现代诗,兼写杂文和短篇小说,但在整整30多年的创作生涯里,他依然没有放弃过对古诗的探索。

“拿笃青年文艺协会”发起人

陈文龙早期在拿笃非常热心于文学活动,与窗小亚同为“拿笃青年文艺协会”发起人,主编过的文艺刊物有〈新潮〉﹑〈文艺钟〉和〈潮讯〉等。他投稿常用的笔名有:陈不名、八公等。遗憾的是,文龙投下了满腔热忱从事文艺写作,却只出版过《廿人行》﹑《繁星集》两本合集,而且收录的都是散文,他平生最擅长且创作最多的新诗却没有收集成册,使到有意研究文龙诗作的人士带来不便,也因此诗坛上知道他的人不多。记忆中,旅居沙巴多年的唐林曾写过一篇长文评论文龙的诗,刊于星洲日报的〈文艺春秋〉,肯定文龙的诗作。

上述两本合集,均由麦秀主导的犀牛出版社出版,列为“大马文丛”,是文龙通过归雁交由槟城的犀牛印刷兼行销。《廿人行》的附题为〈沙巴青年创作集〉,收录了20名年轻作者的作品,文龙的两篇散文是〈昨夜心声〉和〈鸥飞高处〉。他在〈鸥〉的开头这样写道:“船启航了许久,坐在船头;托着下巴,凝视着蓝蓝的海水,出神地。此次出海,不在旅行,而是为了工作,为了赚取日薪。虽然数目不大,但总比在街上游荡好得多了。”这是文龙走出小学校门,投入社会争取温饱的心情描述。

文龙在拿笃打过几份工,都不顺利,生活相当潦倒,直到他离开拿笃移居山打根,投入报界,他的工作才能才受到肯定,生活也开始稳定下来。他在山打根不仅工作顺利,更踏上人生最完美的旅途,找到他终身的伴侣,结婚生子。所以,有“小香港”之称的山打根,可说是文龙的福地,住下来便不曾离开过。

(陈文龙篇之二)

冰谷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