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热烈拥抱中国资金吧!/南洋社论

有句俗话“走得快好世界”,说的是行动快者得先机。

中国经济放缓,全球商品跌价,世界银行昨天宣布调低东亚今明年增长预测;印尼副总统尤索夫卡拉日前就宣布印尼下重药招商引资。这或许凑巧,但无不是抢先机者最佳写照。



缺钱最好的办法就是“抢钱”,当然不是拿枪,比如印尼的一套——招商引资。哪里钱多就往哪里去,比如中国,但还需胆量,不得前怕狼后怕虎。

3月,中国安邦集团竞购美国喜达屋酒店集团行动,一路报价到4月的逾200亿美元,最终还是失败了,个中原因除了价高者得之外 ,还掺杂了欧美的怕中(国)心态。

德国之声网站3月31日援引瑞士《新苏黎世报》一篇题为“低调的安邦想干什么?”的文章报道称,有关收购行动牵动了华尔街的神经,还有华盛顿权力中心的关注。

伴随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3年前倡议的一带一路,中国资金近年大举“走出去”自是顺理成章,怎奈国际更关注的是“中国想干什么?”。

周末,澳洲外国投资审查委员会(FIRB)宣布,澳洲在2014-15年度批准了240亿美元来自中国的房地产投资,比上年增加一倍;数字显示,获批投资于澳洲农业、金融和制造业的中资也有所增加。中国是澳洲最大的外国投资者,获批金额总计465亿澳元,几乎一倍于位列第二的美国(250亿澳元)。



中国对美欧澳的投资处于创纪录高位,突显北京在支持全球经济增长和作为外来投资来源方面的重要性与日俱增。就在中国经济降温,中资对海外的大量投资与庞大的收购行动当儿,却加深了这些国家的关注和忧虑。

有经济学家认为:“欧美和澳洲对于中国庞大投资浪潮的过度担忧,有些过头了。”

强势崛起的中国正值国内经济放缓,资金“走出去”是最好策略,加上政府大力推动一带一路,于是蔚然成风,包括收购德国以及欧洲企业、投资非洲的基础设施项目,以及在全球范围内大肆收购土地。

中国试图改变全球并购版图的努力,象征中国在全球商业界崛起,向世界展示其走出国门的抱负,摸索在国际舞台上参与竞争的必然之路,也是无可避免或阻挡的大势所趋。

中国企业和投资者融入全球经济秩序肯定是有益的,尤其目前西方日益升温的保护主义与大国主宰的游戏规则中,对其他小国来说是利大于弊。

中国对外投资快速增加可能带来很大的好处,却也存在风险。很多正在并购的企业在国内都背负着异常巨大的债务负担,这使人怀疑其境外收购的可持续性。不过,只要克服了这些障碍,拥抱中国资金相对来说,是值得去冒的一次风险之旅,尤其正处经济低迷的我国,务必抢尽先机。

根据《南洋商报》统计,2015年有将近400亿令吉中国资金“涌入”,涉及的投资、联营及并购的领域包括钢铁、发电、房地产、铁路及制造业等,几乎各大重要领域皆有,让人侧目的包括中国广核集团(CGN)向一个马来西亚发展有限公司(1MDB)收购Edra全球能源,总值23亿美元(约98亿6700万令吉)。

中国广核集团也承纳了Edra总值达74亿3000万令吉债务,并计划注资高达100亿令吉,拓展本地及海外业务。

州属合作方面,马六甲、彭亨、吉打及槟城去年皆有斩获,其中的吉打州政府就与青岛鲁海丰集团合作设立东南亚最大金枪鱼综合港口,总投资额达40亿令吉。

中国驻马来西亚大使黄惠康说,2014年中国企业在大马制造业直接投资总额达到13.6亿美元(约48亿令吉),比2013年增长了47.5%。中国已成为大马第三大外资来源国,可预见在未来数年内,中国很有可能成为大马的“最大”外资投资国。

如果中国资金引发国外压力、猜疑和冷遇,历史渊源久远的马中肯定会是一个契机;如果当年大马第一个与中国建交却获益不明显,这次我们必然获益良多,只要我们“走得快”,给予对方一个大力热烈的拥抱。

反应

 

言论

KL20峰会回响/南洋社论

我国4月的空气中充满火药味,朝野上下都沉浸在挑衅、抵制和不安的情绪之中,其中还参插了即将举行的新古毛州议席补选。

这期间,大多数人民选择静观其变,既观察政府如何应对外围的战争挑战,跌跌不休的汇率,也酌量社会安宁的失衡,一小撮人如何挑战国家的治安、社会公约,以及冲击马拉西亚作为一个和谐之邦,一个欢迎外资和游客的国家。

话虽如此,政府在4月22和23日举行的KL20峰会,应该获得全国上下的关注。这项主题为“完全释放马来西亚创业生态系统的潜能”的峰会深得政府器重,由首相拿督斯里安华领军开幕,多名部长出席,许多资深总执行长和讲师主讲,吸引上千名国际投资者和初创企业以及3000多名国际和本地企业家参与。

政府的目的是希望通过4个主要领域,即能源和绿色科技、制造业和自动化、农业科技和回教金融,来成为领先全球工业的一分子。

推动初创生态系统

因此,政府推出一系列的计划来建立一个充满活力的创业环境,包括将生态系统参与者聚集在一个地方,以实现协作和思想交流;发出独角兽和风险投资基金的黄金通行证;推出风险投资基金和风险投资学院;以及初创种子奖励等等。

科学、工艺及革新部长郑立慷在推介“我的初创平台”(MYStartup)时,说明该平台除了为初创公司和投资者提供所需的咨询,科技专才也可通过该平台咨询工作。

他进一步补充,政府希望在2025年实现一个拥有5000家基本上能自我延续且有机会取得巨大成功的初创企业,反映欣欣向荣的生态系统。

资金方面,政府与主权财富基金、国际风险投资公司和各参与者签署了25份意向书,以推动马来西亚的初创生态系统向前发展。

盼勿沦为白象计划

此外,公务员退休基金局(KWAP)为了支持打造初创公司的生态系统,推介基金规模5亿令吉的初创公司基金(Dana Perintis),其中2亿5000万令吉属于投资创投基金,而另外2亿5000万令吉将直接投资初创公司。

另一方面,来自大马的“随身碟之父”拿督潘健成宣布注资1亿令吉以及价值10亿令吉的技术转移,在其故乡雪州成立一家初创企业。

希望这份《KL20行动文件》不会成为另一只白象,最终能付诸行动,协助马来西亚成为高收入国,改革大马经济结构,让大马成功在2030年跻身全球首20个初创企业中心之列。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