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共产主义的幽灵

《生活在欺瞒的年代》封面。

傅树介医生的回忆录《生活在欺瞒的年代》,是一本探讨当年被以共产主义之名加以镇压的左派运动的重要著作。作者结合各重要资料与已解密的机密档案,讲述关于他个人的政治斗争、马来亚与新加坡的反殖民斗争等,并挑战历史的胜利者李光耀说的新加坡故事。

最近出席一场电影分享会,播映的是导演乔舒亚奥本海默(Joshua Oppenheimer)的《沉默之像·The Look of Silence》,是一部讲述印尼于1960年代大屠杀的纪录片。在《沉默之像》之前,这位导演曾拍过另一部同个主题的纪录片《杀戮演绎·The Act of Killing》。



这两部纪录片,让人印象深刻、且颇感不安。《杀戮演绎》从加害者角度出发,导演找了一位当年参与大屠杀的刽子手,重演当年杀人的场景。而《沉默之像》则从受害者角度出发,导演跟着一位当年受害者的家属,四处去访问当年的杀人凶手。

纪录片之所以让人不安,是因为当年的杀人凶手、其家属乃至周边的人,似乎不觉得需要对大屠杀负责任,并且认为大屠杀是必要的,是正义的,因为所杀的都是意图颠覆政府、分裂社会、残酷无情的不信教者。而事实上,当年许多被杀的人都是无辜者,他们不是共产党员,在未被审讯的情况下带走,之后留给家属的,就是死亡的噩耗。而且,为何共产党员就是该死?!

以正义之名行使坏事

似乎,只要以共产主义之名,一切坏事都是正义的,一切恶法都是正道的,不因什么,只因共产主义是世上最伟大的魔术伎俩。

这让人想起一百多年前,马克思与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为了对这个幽灵进行神圣的围剿,旧欧洲的一切势力,教皇和沙皇、梅特涅和基佐、法国的激进派和德国的警察,都联合起来了。”紧接着又表示,“有哪一个反对党不被它的执政的敌人骂为是共产党呢?又有哪一个反对党不拿共产主义这个罪名回敬更进步的反对党人和自己的反动敌人呢?”



回看印尼情况,不也是如此吗?同样的,东南亚其他国家,不也是如此吗?

因此,《共产党宣言》的那段话大可改写为: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努山达拉游荡。为了对这个幽灵进行神圣的围剿,各大国小国的一切势力,英国和美国、西方自由阵营等等,联合起来了……

对左派展开残酷镇压

于是,在冷战时期,为了阻止左派——他们被认为是共产阵营的代理人——的崛起,威胁到殖民宗主国与本土政治精英的利益,展开了残酷的镇压。

最近读傅树介医生的回忆录《生活在欺瞒的年代》,就是这么的一本书,探讨当年被以共产主义之名加以镇压的左派运动。作者结合各种重要的资料,包括已解密的英国机密档案,讲述一遍他个人的政治斗争、马来亚与新加坡的反殖民斗争等,并挑战历史的胜利者李光耀说的新加坡故事。

书写历史背后故事

傅树介生于1932年,是陈嘉庚外孙。他活跃于50、60年代的新加坡政治。在当时,尤其是1948年英殖民颁布紧急状态法令,马来亚共产党选择走进森林武装斗争,共产党或共产主义成为了政治禁忌,任何人被扣上共产党的帽子,都不会有好日子。傅树介曾二度入狱,分别是1963年和1972年,第一次是冷藏行动下被捕,而第二次的则被指控是“共产党医生”。两次坐牢,在囹圄度过17年。

李光耀被大量书写

《生活在欺瞒的年代》其中一个重要人物是李光耀。李光耀与傅树介的交往,始于1950年代初傅树介与一批马大生成立的社会主义俱乐部。之后在人民行动党期间也常有合作,互有往来。然而,对傅树介而言,李光耀是一个不可信赖的人。书中举了很多例子,李光耀如何玩弄两面手段,排挤自己的竞争对手,巩固自己的势力。

比方说,李光耀深知自己必须获得华语社群的支持,因此积极拉拢这些人。然而,在拉拢林清祥后,他又担忧自己的锋芒被抢。为了稳住自己的地位,他清楚知道自己必须争取英国人的认同,另方面又巴结当时执政的劳工党首席部长林有福,促请他镇压左派领袖。

两面手段玩得极致

林有福执政期间,大力镇压左派,逮捕了林清祥等领袖,极不得人心。而李光耀则扮演英雄人物,公开批评林有福,捞取政治资本。这种两面手段,在李光耀手中玩得极致:

李光耀在立法议院发表措辞强烈的演说,谴责林有福利用压迫性的殖民地法律来对付自己的人民,而不是反对使用殖民地法律……波霭曾在一次电台广播中称赞这位采取行动对付“共产党”的“勇敢而能干的部长”;对此,李光耀讥讽说,如今有正当理由称呼林有福是“背叛人民的害人虫”和“走狗”,而不仅仅是“殖民主义者的傀儡”。

如此正义凛然,如此鲜明的反殖民立场,是李光耀对外的形象。《生活在欺瞒的年代》引述英国档案,揭穿他的假面具:

我在英国档案馆也发现一份类似的报告,是1958年关于行动党的简要汇报,提到在一次私下讨论会上,李光耀称赞林有福的勇气,并表明他本人和行动党内其他出名的温和派都认为,英国势力继续留在新加坡对他们来说是个保障,不过,为了保持跟行动党政策一致的公开形象,他们还须持续公开高调抨击英国人。

除了这种两面手段,“共产党”也成为他政治把戏中一个方便的工具,在冷战时期,适当的时候,总是能够派上用场。例如,1963年的冷藏行动,展开大逮捕,被捕者多达133人,其理由是为了国家安全,必须对付计划推翻民选政府的共产党颠覆分子。然而,这都不过是正当化其镇压政治敌手的修辞。

这不禁让人想起《共产党宣言》里有关共产主义的幽灵到处游荡的故事……

反应

 

副刊

当一个知识的旅者

时间匆匆,转眼又到岁末。〈读书人〉今年最后一期,特访问专栏作者吴小保,分享他的阅读规划、阅读心得以及新一年的阅读展望。

吴小保

●个人是否有阅读规划?若有,去年的阅读规划还满意吗?你会特别偏爱哪些类型著作?



2013年大选结束后,强烈地感受到自己对政治的理解匮乏,当时定了个长期阅读计划,希望能够从政治光谱右派著作开始读起、以左派为终点,好好充实自己。然而,起初对这领域并不熟悉,只能慢慢摸索;走过不少冤枉路(读到烂书),但一路读来,还是小有收获。

记得一开始不懂分左右,只好从书柜随意挑选。选了本金里卡(Will Kymlicka)《少数群体的权利》,讨论多元文化主义的课题。之后又读同一位作者的《当代政治哲学导论》,但忘了碰到些什么状况,当时并没有一气呵成地读完,只看了前两章;拖了几年,至2016年才把全书看毕。

也读了其他一些导论性质的书,但都忘了书名。

选读倾向左派著述

接下来几年选读的,都比较倾向左派著述,偏离了起初“由右读起”的规划。几年前,台湾心灵工坊一连出版几本日本左翼思想家的著作,我都不错过,先后读了《柄谷行人谈政治》、《世界史的结构》、《伦理21》、《哲学的起源》和《帝国的结构》。书柜上还收了好几本柄谷行人的书,如《迈向世界共和国》、《马克思,其可能性的中心》和《跨越性批判:康德与马克思》,还未有机会好好研读。



那两三年,柄谷行人是我主要的学习对象,之所以,一方面与其简明的写作风格相关;另方面,则被其“解放世界”的理想所吸引,毕竟是年轻人,容易热血沸腾。

同时也接触其他左派论述,比如大卫哈维(David Harvey)的《新自由主义化的空间》、《新帝国主义》;罗拔沃尔夫(Robert Paul Wolff)《为无政府主义申辩》;埃里克奧林賴特(Erik Olin Wright)《真实乌托邦》等。

然而,也许阅读口味太过偏颇,虽成功形成了特定观点,却对自己的信念缺乏更深刻的批判与反思。自知长此下去,大概会被同温层所困死。

●阅读对你而言有何意义?

阅读跟自己立场不同的书,是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一方面好好认识不同的意识形态,另一方面则可以再三反思自己的立场。我相信,一个没有经过反复检验的信念,是不值得信仰的。

阅读的意义,对我来说大概就是如此:让自己成为一个旅者,离开故乡,去探索不同的世界。当你重返故乡,就会用不同的眼光审视它,对它有更深一层的了解。

●去年有哪些著作或作家特让你印象深刻?其特点在哪?

大约从2016年(或2015?)开始,比较有意识地选了些右派著作来读,于是冥冥中又回到了当初的规划,虽然顺序是颠倒了。

读了几本右派的书,但还不算有深入了解。如《经济学人》出身的约翰米克斯威特(John Micklethwaite)、亚德里安伍尔得礼奇(Adrian Wooldridge)的《第四次国家革命》,该书认为政府职能过大、却又缺乏效率、并导致债台高筑,因此主张削减政府职能,把大部分责任交给私人界或市场承担。

从2016年起,比较集中地读美国学者法兰西斯福山(Francis Fukuyama)的著作,先后看了《政治秩序的起源》(上下卷)、《大断裂:人类本性与社会秩序的重建》和《我们的后人类未来:生物技术革命的后果》。福山是当今有名的政治学者,曾在1989年发表〈历史的终结?〉一文,后于1992年扩充写成《历史的终结及最后的人》一书。“历史的终结”命题之提出适逢苏联瓦解之际,在国际知识界引起很大反响,遭左派激烈批评。

逼迫重新思考一些想法

透过福山的书,逼迫我重新思考一些想法。过去受柄谷行人影响,对“国家”有着相当负面看法,认为它是社会不平等的根源。然而,福山在《政治秩序的起源》却强调国家的作用,认为缺乏健全且自主的政府,人民就无法享有优质民主。比如,美国由于有着很强的不信任政府的传统,因此设置了很多约限政府权力的繁文缛节,其结果是导致政府功能不彰,最终是人民买单。

我们固然不必照单全收福山的所有观点,但我想,公允地说,福山是我相当欣赏的作家——毕竟我年纪渐长,开始学会欣赏不同立场的人。

欣赏福山主要有两点,首先他懂得提出好问题。在《我们的后人类未来》,福山提出:人类现有的伦理与政治制度与人性相关联,一旦不断取得突破的生物技术改变了人性,这对我们的伦理与政治制度带来怎样的影响?其次,跟柄谷行人一样,福山的著作平易近人,不会有太多吓死人的专业术语(现代知识人的魔咒、凡夫俗子无法掌握的语言),而且他是个旁征博引的学者;也是一个说故事者,能够把复杂历史用相对文学的方式说出来。

●明年有什么阅读规划?

2017年将尽,2018年又是个挑战的年份。从2013年至2018年,正好间隔着两次大选。

回顾这5年,所读的书不多,但小有收获。展望未来,除了继续研读政治、社会学类的书籍,也希望将来可以多读不同领域的书,尤其是科普类的。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