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

经济放缓 人民币贬值
中国大举并购拼经济转型

中国企业近年大举海外并购,希望掌握更多先进技术协助中国经济转型。

自去年开始,大批中国企业掀起新一轮海外并购潮,意图在全球经济低迷的背景下抄底“扫货”。快速攀升的巨额交易和积极扩张的坚决脚步,令世界舆论震惊。

但纵观收购效果,却并不令人欣喜,很多并购案面临当地监管部门的重重压力,还有劳工问题、交易支付问题、税务问题、争议解决、管理对接和文化融合问题等,中企海外收购之路注定不会是一帆风顺。



不过,中国企业仍旧前仆后继到海外并购,背后原因极其复杂。中国企业频繁出手海外并购让分析人士做出各种猜测,有解读认为这是向海外转移资金的新方式。

如果没有中国买家,全球并购数据将大打折扣。年内迄今,中国企业已宣布的海外并购交易规模达1130亿美元(约4407亿令吉),接近去年全年水平。

《华尔街日报》早前报道,中国企业大举海外并购的原因,一是国内经济放缓,企业纷纷寻求海外发展新空间;二是人民币即将大幅贬值所带来的汇率风险,对加速中企海外投资的作用显而易见。高盛并购业务联席主管格里克就曾表示,中国企业可能希望赶在人民币进一步贬值之前获得资产,以免目标资产变得更贵。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三胞集团董事长、全国政协委员袁亚非对转型借力并购、革新业务模式的看法深入:“通过海外并购,引进先进产品、技术、商业模式及管理系统,这有利于深化供给侧改革,激发企业活力和消费者潜力,优化消费结构,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

中企并购使命多重



“强化技术、扩大市场、整合资源、优化战略。”在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看来,随着国内经济增速放缓,中国企业通过海外扩张并购的方式拓展业务成为选择。

通过海外并购完成对品牌、知识产权和技术的布局,从而提高自身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使命往往是多重的。

作为巨型国企的中化集团一直是海外并购领域的“领头羊”,通过与先正达的巨型并购交易,中化集团将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杀虫剂与农业供应商。此次交易更被视为显示中国致力于掌握种子与作物培育技术,以便推动农业增产并为世界最大人口国保证粮食安全。

中广核收购马来西亚埃德拉全球能源公司,为中国政府推动的“一带一路”计划铺路。

发达国家去年在中国并购交易创10年新低

相对于中国企业在海外并购屡创新高,国际会计咨询机构毕马威(KPMG)星期三公布一项调查显示,发达国家去年在中国境内并购交易量创10年新低位,显示对中国经济的担忧。

据路透社报道,根据毕马威数据,在2015年7至12月间,发达国家在中国的境内交易量与前6个月相比下降55%,由77宗下跌至35宗,这是至少10年来最低的数字,并出现境外收购量首次超过境内交易量。

而发达国家2015年全年在中国的112宗境内交易也创下10年来的低位。

毕马威中国投资咨询服务主管雷诺森说:“虽然人们的确在担忧中国的经济,但中期来看,这仍不足于对并购市场产生太大的抑制。”

他指出,对海外投资者来说,中国仍是一个充满着吸引力和商机的地方。

健康医疗商机大

特别是,中国社会正在走向老龄化,健康医疗就是一个很大的商机;科技行业也很活跃,大量的资金被投放进去,新兴企业不断涌现。

在35宗中国境内交易中,其中过半来自香港(22宗),而之前6个月是43宗;三宗来自美国(前6个月是11宗),两宗来自新加坡(前6个月是6宗);只有日本在中国的并购保持着平稳的态势,上半年和下半年均为6宗。

毕马威的分析调查涵盖买方至少占据海外公司5%股权的完成交易资料,并跟踪15个发达经济体和13个新兴市场经济体之间的交易过程,但不包含政府、私募基金或其他金融机构投资的交易。

中国境外并购 最爱美国澳洲

来自中国的境外并购活动仍然保持强劲。中国对发达市场的境外投资上升5%达62宗——这是10年来最高的半年度成交总数。美国是最热门的投资地点,成交12宗,澳洲位居第二,成交9宗。香港的收购案有6宗,比前6个月的15宗有所下降。 

调查发现,中国公司在新兴市场表现的更为活跃。中国在新兴市场的投资在2015年下半年上升78%,达16宗,其中南亚和东亚(不包括东盟)有7宗。 

中国公司精明买家

雷诺森补充道:“中国公司正成为越来越精明的国际买家。尽管人民币的币值目前处于近年的低点,但我们仍然预期中国企业会持续进行重大的交易。中国的私营和国有企业正积极地寻找新的技术,进入新的市场,以使自己在国内市场变得更强,在国际市场上更有竞争力。”

相形之下,涉及新兴市场收购发达市场目标的全球并购交易仅上升2%, 由250宗上升至255宗。印度仍然是最积极的收购者,而美国仍是最热门的收购目标。2015年下半年,新兴市场内部的并购活动上升25%,至149宗。 

他总结:“鉴于目前的经济波动情况,我们预计发达市场会更注重于他们目前所经营的地区,而新兴市场企业会在其他新兴市场和发达市场寻找并购目标。

“对中国海外并购而言,投资海外的成本正变得更为高昂,针对资本外流的管制也愈趋严格。这使得私营企业较难以将金钱转往境外。”

反应

 

名家专栏

使用本币结算贸易/白文春

为了支持令吉,国家银行最近几周加大了与投资者、企业及出口商的接触力度。我认为,这些是为令吉建立信心的正确举措。

此外,国行继续鼓励进出口商在结算进出口付款时,更多地使本币。此举旨在减少对美元作为贸易结算货币的依赖。

事实上,这些努力已取得了一些积极成果。据国行称,目前,人民币-令吉在大马与中国的双边贸易结算中所占份额已从2009年的仅仅1%,于去年骤增至24%。

此外,与泰国和印尼进行贸易结算的泰铢-令吉和印尼盾-令吉的比例,也已分别从2009年的6%和4%,增至2023年的19%和8%。

讽刺的是,尽管鼓励使用本国货币进行贸易结算,但我国大部分出口和进口商仍倾向于使用美元进行贸易结算。

据国行称,就目前情况而言,美元在与马中两国的贸易结算中所占的份额仍然很高,去年约为75%。

同样的,去年大马与美国、东盟和日本贸易结算使用美元比例,分别保持在97%、84%和71%的高位。

美元仍占主导地位

尽管如此,2023年使用美元与欧盟进行贸易结算的比例仅为57%。我认为,这可能是因为大多数欧盟出口和进口商更愿意以欧元结算。在国际贸易中,欧元是最广被接受和使用的货币之一。

整体而言,根据国行的数据,2023年使用美元进行的贸易结算,仍占大马对外贸易总额约82%。

尽管这较2009年的约83%略有下降,但美元仍是我国出口和进口商贸易结算的主要货币。

与此同时,欧元在大马贸易结算总额中的使用比重,仅次于美元,2023年为4.3%,尽管较2009年的5%左右有所下降,但其受欢迎程度与美元相比仍相去甚远。

马币排名第三,占大马2023年贸易结算总额的3.6%(2009年仅为1.3%);而人民币排名第四,占我国贸易总额的2.6%(2009年为0%)。

为何我国出口和进口商仍最爱使用美元进行贸易结算?很多人可能都知道,美联储印了这么多美元(只是一张有信心支撑的纸),美元可能有一天会下跌(但在我看来可能需要一些时间)。

国行表示,这是因为这些商家和企业希望确保其美元收入,可以匹配其以美元计价的外债敞口。

我认为,这将使这些商企能进行自然对冲,而不必承担额外成本来对冲其外币头寸。

大企业更爱美元

在全球供应链中拥有强大影响力的跨国企业,例如电气与电子(E&E)行业的跨国公司,在实施更加集中的财务管理系统来管理其跨国资金流时,也更喜欢使用美元。

至于我国的商品出口和进口商,由于大多数商品都以美元报价和开发票,因此他们也仍以美元进行交易。

此外,根据国行,大多数商家和企业表示,他们难以说服客户以本币结算,尤其是当这需要公司重新配置流程和系统时。

我认为,如果泰国出口或进口商接受令吉作为其贸易结算货币,那么将其令吉收益投资于泰国可能并不容易。 

有关泰国出口或进口商可能必须在大马投资,在我看来,这对有关商家来说可能不太方便。

人民币后来居上?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鉴于消费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科技的进步,我相信人民币可能有很好的机会扩大其作为国际贸易结算货币的使用范围,以赶上美元作为国际贸易霸主的地位。

与此同时,除了参与和使用本币进行贸易结算外,我相信国行可能会与政府密切合作,进行结构性改革,以确保财政可持续性,开拓新的增长领域,从而提高增长潜力,以及提高劳动生产力和竞争力。

我认为这些举措对于提高令吉的长期基本价值非常重要。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