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华小的“苛捐杂税”/罗汉洲

有一个华教组织的领导人指出,一些华小家长每年须向校方缴交超过1000令吉的各种费用,家长为了不让孩子难为,唯有忍气吞声缴付;还有些华小向新生收数以百令吉计的报名费,校方的理由是“钱不够用”,不得不尔。

针对这投诉,副教长卡马拉纳丹警告华小不得强制家长捐款,如须筹款就须得到教育局批准。



首先说报名费,一些生源充足的华小早已向新生收报名费,而被视为名校的报名费可高达数百令吉,家长不交报名费则孩子恐怕免不了“额满见遗”。前述华教组织列举的各种常年缴费也属事实,如果家长有两三名孩子在华小念书,也真可谓“灾情严重”。

向教局申请拨款不易

不过,我对这位华教人士提到的数字有点怀疑。假如学校有1500名学生,每人年交1000令吉,学校便有150万令吉收入,有如此丰厚收入,即使不必政府拨款也足够一切开绡了吧?果有此事的话,有关学校的董家教协会应向社会大众公布账目,让家长们知道这百多万令吉如何用法,平均每月十多万怎样开销了;反之,如果没有这样的事,“揭露”此事的人须明白交代,还校方清白。

卡马拉纳丹副教长警告不得强制捐款,这点倒大可放心,因为捐款收据必定印着“乐捐”两字,说不是强制;不过,家长如不肯“乐”捐,孩子则会很难做人。

至于向教育局申请筹款,那不是容易的事,许多学校为了要维修危楼教室而申请筹款,申请了好几次却依然不准是常见的事,卡马拉纳丹副教长可能不知道这样的事吧?他只管警告华小这样不准,那样不行,无力替华小开启财源,所以,须得到教育局批准谈何容易。于是,各华小乃“巧立名目”以敛“苛捐杂税”,这做法也实在迫不得已。



说实话,我不敢否定在这种捐款下不会产生舞弊,间中产生捐款不知何处去的现象难免。

教育部拨款杯水车薪

不过,对半津贴华小来说,家长适量缴交杂费是必要的。据知1500名学生的学校,每月单单电费打底就须三四千令吉;有冷气教室的更贵,教育部年发八九千杂费津贴远不敷需求;至于大型华小月需电费二三万令吉,教育部只津贴5000,不敷之数从何而来?此外,校方还须付排污费、电话费、水费、维修破烂、临教薪金以及各项琐碎杂项开销,真是“食指浩繁”,样样非钱莫办,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总不能全都叫董家教三方出钱填补,须知他们也有“长贫难顾”之难呀!若长此以往,恐怕没有人敢投入董家教行列。所以,家长们适量交点杂费,与半津贴华小共赴时艰吧!什么才算适量,我可说不上来,惟每年上千杂费确实过多了吧?

总之,我们的母语教育没有受到公平对待,三分之二的华小被列入半津贴学校,才须家长缴交“苛捐杂税”。惟校方也须顾及家长的负担与疑虑,必须账目透明化,保证涓滴归公,让家长出钱也出得再苦也甘心。华小家长什么时候才不须缴交“苛捐杂税”?那可是政治问题了。

反应

 

森美兰

谢琪清拨款逾2万 赞助14华校买马来报

(芙蓉5日讯)为减轻华小负担,亚沙国会议员谢琪清拨款逾两万令吉,赞助选区内13所华小及1所华中购买马来报章,进而共同推动华小生阅读马来报的风气,提升学生的马来文水平。

此举动也是配合教育部早前的规定,西马的学校需订购3家马来报章,其中小学需购买3份,而中学则购买15份。

根据估计,华小在订阅3份马来报章的费用为全年1200令吉,属于中学的芙蓉振华中学二校因要订阅15份,全年的费用高达6000令吉。

谢琪清说,他认同教育部为提升学生马来文水平而推动的订阅马来报章的举动,于是同意通过拨款,赞助有提出要求的学校,以落实此项阅报计划。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