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让清明节更加“清明”/侯正伟

清明节扫墓是一种对先祖的慎终追远,扫墓时候除了携带丰盛祭品之外,子孙都会准备一袋袋的金银财宝,焚化供先祖们在阴间使用。

华人有一种“有拜有保佑”的观念,无论在任何时节,拜祭的祭品越丰富越好,金银财宝也要越多越好。如果两者丰富,就会受到更好的“照料”,这是另一种形式的“贿赂”。



事死如事生

焚化金银财宝的习俗源自于“事死如事生”的观念,一个人死后代表他在另一个空间重生,因此在世的亲人需要焚化金纸给往生者作为费用。跟着时间的演化,只焚化给先祖的习俗慢慢的延伸至焚化给神明以作祈福的作用。

清明节各地的人焚烧金银财宝的举动就如邻国烧芭那样,产生大量的烟霾,虽然这与邻国的烟霾相比是小巫见大巫,但星火可以燎原,不能忽视了这小小的白烟。

扫墓时所产生的烟霾对空气影响严重,不下于汽车的排废量。

鉴于烟霾的可怕,我们必须提倡文明扫墓,尽量减少金银财宝的焚化数量。



反应

 

言论

为 “神灯”加油/张志杰

你还记得小时候阅读过的那本《阿拉丁神灯》和精灵的故事吗?

这故事曾经感动了无数小孩的心灵,也给了他们天马行空般的想像空间和无限的希望,陪他们渡过了美好的童年。



是的,阿拉丁神灯能够实现你的愿望。只要用手指擦神灯3下,巨人精灵就会马上出现在你面前并大声说:“主人,您有什么吩咐?我是您忠实的奴仆,我会竭尽全力为您服务!”

其实,很多小时候在“神话”故事里发生的一些“不可思议”的事,往往在我们长大了以后都有可能变成事实,只是以不同的形式出现,我们不易察觉它的存在。

解救需要帮助的人

最近,笔者在报纸上看到现实版的《阿拉丁神灯》故事,觉得蛮有意义的。一群来自淡边的几位成员组成 “神灯一族”,他们其实和《阿拉丁神灯》故事中的阿拉丁一样,只是“普通人”,不过,这群“普通人”都有着共同的理想和使命去“解救”一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这里所说的“解救”,就是哪有难就往哪去,捐钱帮助有困难的人,例如家境困苦的病患、单亲家庭、孤儿或办教育等,不分种族和政党,以解燃眉之急。

据了解,“神灯一族”的理事们任劳任怨,积极筹钱帮助疾苦人士,体现了助人为快乐之本的精神;目前该组织有约50名会员,每名会员须每月认捐至少50令吉。虽然通过社会大众和会员们所筹获的款项为数不大,但本着“勿以善小而不为”的慈心和善念,“神灯一族”成立至今6年来,已捐出了超过30万令吉的善款(每年平均捐出5万令吉),一步一脚印,老老实实的耕耘实干,确也帮助了不少弱势群体,为社会增添一股暖势力。



“神灯一族”几乎是“有求必应”的善举也带动了当地做慈善的风气,做到抛砖引玉的效果,更有不少人自动提出捐钱,乐意加入这个具有意义的组织献出爱心。

行善不分你我,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别人的“贵人”,只要心存“善念”,只要愿意,每个人都可以做到,哪怕你只是一个或一群 “普通人” 。

“神灯一族”于今年3月18日举办了一场慈善晚宴,起初理事计划只开50席,由于反应十分热烈,最后筵开90席,取得空前成功,这证明了 “神灯一族”的善行是具有公信力并获得大众支持和认可的。

所有“神灯一族”的会员或参与活动的善心人士就有如神灯里的“油”,每一“滴”都非常重要;只有不断地为神灯“添油”,才能提供源源不绝的“能源”,让神灯继续发光发热,照亮社会每个黑暗角落。

我们可以从行善助人的行动当中找到真正的快乐,从而激发我们帮助更多的人,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为善最乐”。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神灯一族”不是营利机构,没有强大的经济作后盾,也不属于任何宗教组织,不含任何宗教色彩,却依然办得如此出色,而且越办越好,真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或许这就是信念和团结的力量所缔造出来的“神话”吧!

我们希望更多热心人士支持“神灯一族”或类似的慈善组织,更乐见更多的“神话”陆续上演。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