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追求自由 仰视平等

艾迪瑞德曼(Eddie Redmayne)在电影《丹麦女孩》扮演莉莉艾勒柏,他凭此片提名奥斯卡最佳男主角。

一部精彩的小说,往往是一部电影很好发挥的题材,有了内容丰富架构完整的小说作为剧本,电影的故事就有基本的素质保证,而电影推出后,原著小说也会随之受到更多的关注,甚至成为炙手可热的畅销书。

这样的成功例子比比皆是,也就让电影人更用心的往文学界去寻找具有潜质的作品作为电影的题材。



最近一次书店新书到货,看见同事把两部同被改编成电影的翻译小说(小说都同时推出了电影封面版)排列在一起,那刻竟被这景象所触动,这两部无论就原著小说或电影而言,都属于非常精彩的作品,一部是作家大卫埃博雪夫(David Ebershoff)的《丹麦女孩》(The Danish Girl),另一部则是侦探小说作家派翠西亚海史密斯(Patricia Highsmith的)《盐的代价》(The Price of Salt,电影译名为《Carol·因为爱你》)。

两部作品,前者以变性人,后者以同性恋,分别用不同的故事角度来带出了一段勇敢追求不被世俗所容纳的爱。这两部小说虽以“爱”为主题,但如果只把它们定义为爱情小说,就显得过于狭窄。

《丹麦女孩》书影。

细腻刻画主角寻找自我

两部小说细腻的刻画了主角在寻找自我、追求真爱的认知过程中所经历的挣扎与矛盾,他们的痛苦与选择,他们的勇敢前进,不仅代表着自己,还具有挑战霸权主义,捍卫基本人权,追求自由平等的指标性意义。

于去年底在美国上映的《丹麦女孩》和《盐的代价》,无论是导演或演员的选择都是一时无二的阵容,两部电影上映后好评如潮,更荣获2016奥斯卡金像奖的多项提名,这般瞩目也连带把大家的视线从电影延伸到小说上。



短暂却美满的生命

《丹麦女孩》是作者大卫埃博雪夫改编自首位变性人埃恩纳(Einar Wegener)的真实故事,埃恩纳于1930 年接受了性别重建手术后,正式变身为莉莉艾勒柏(Lili Elbe),后来还推出自传《Man into Woman》。

这本自传就是大卫埃博雪夫创作《丹麦女孩》的参考蓝本,他在《丹麦女孩》的后记写道:“莉莉艾勒柏是追寻自我认同的代表,她的人生带领当时大众了解何谓性别认同。她本身容许不同的解读或诠释,对不同的人来说,她代表的意义也不一样。

正因如此,她流传下来的故事才会如此俊永丰沛,鼓舞人心。”因为这份感动,让大卫埃博雪夫选择以书写这位传奇人物的真实故事来作为自己的首部小说。

在20世纪,以画丹麦故乡风景而闻名的画家埃恩纳,和来自美国加州,以擅长绘画人像的妻子葛雷塔(Gerda Gottlieb)是一对恩爱又具才华的艺术家夫妻。在一次模特儿缺席的情况下,埃恩纳被妻子要求穿上洋装、白色丝袜和高跟鞋,充当女模特儿给葛雷塔作画。那是埃恩纳第一次做女装打扮,却激发起他内心深处的真实灵魂。

埃恩纳看着自己穿上白丝袜的小腿和抚摸着身上的洋装,他竟前所未有的亢奋。夫妻俩的女性好友更为女装打扮的埃恩纳取名为莉莉,从此,莉莉的灵魂就再也走不出他的身躯,并夹在他和葛雷塔之间,让他们的关系起了变化。直到他俩发觉家里的空气都弥漫着莉莉的气息时,埃恩纳已无法掩饰自己内心的渴望,葛雷塔才觉悟到她的丈夫再也回不来了。

手术后因排斥而丧命

接下来的故事才是最纠结和值得探讨的重点。当妻子面对深爱的丈夫渴望的改变,她要“治疗”他,还是协助他完成心愿?当丈夫已变了样,她是不是还可以如此无私的爱他?而背负着社会异样目光的埃恩纳,选择在当时医疗设备和技术都不完善的情况下接受变性手术,身心所承受的痛苦和压力也非常人所理解。

已变身莉莉的埃恩纳也因对于成为女性的执著,在身体虚弱不听劝告的情况下,再接受移植卵巢的手术,最后因排斥反应而丧命。

虽然莉莉牺牲了自己的性命,但从她过世前写给朋友的一封信中可看出她的无怨无悔:“我,莉莉,充满着活力且得到了活下去的权利,莉莉已经活了14个月,虽然看似很短,却是非常美满的一段生命。”莉莉在有限的生命中做出了举世惊人的举动,确实为后世带来了重大的影响。

勇敢去爱真实的自己

《盐的故事》是侦探小说鬼才派翠西亚海史密斯,以女同志为主题的创作。派翠西亚海史密斯的创作风格复杂且充满冲突性,叙述故事的节奏感特别强,人物个性塑造得细腻而真实,《盐的故事》于1951年首次出版,经过60年后的现今阅读起来,还能深刻感受到她俐落的文笔下,所带出那明确且坚定的意念,即大器也深情,她被喻为美国当代最重要的女性作家当之无愧。

《盐的故事》早期的著作封面.

眼前的人才是真爱

《盐的故事》里两位女主角在相遇之前,她们的人生平淡无味。特芮丝有一个对自己死心塌地却始终激不起花火的男友。卡萝则和富裕的丈夫办理离婚,争夺着女儿的抚养权。原属剧场设计师的特芮丝,却因一直找不到理想的工作,而在百货公司当起销售小姐。

在圣诞节来临前的某天,她和来为女儿挑选圣诞礼物的卡萝相遇了,卡萝高贵优雅的气质深深的吸引着特芮丝,让她产生了微妙的情愫。

后来,特芮丝鼓起勇气寄了一张圣诞卡给卡萝,收到卡片的卡萝对特芮丝也有难以形容的好感,便相约和她见面。那一次的约见,让两人的关系有了改变,并发展成让她们也感到惊讶的程度。曾经各别拥有异性伴侣的她们才明白,眼前的人才是自己的真爱。

两人的交往遇到了不少障碍,特芮丝男友对她的纠缠,卡萝的丈夫搜集了她同性倾向的证据,来作为抢夺女儿的筹码。

在压力下,两人决定离开纽约,共同展开一段跨越美国西部的旅程。在这段彼此依靠的旅程中,两人经历了热情、失落、嫉妒、猜疑、希望等情绪,这成为了她们突破外来障碍,发掘内在自我和认清彼此关系的一个很好的契机。

女同志文学代表作品

《盐的故事》是50年代珍贵的女同志文学代表作品,成为当时女性文学作品的一个经典。在那个同志议题还受到许多限制和忌讳的年代,派翠西亚海史密斯能以正面乐观的手法,真诚关怀的角度创作了这部意义非常的同志作品,这都在在的显示,身为一位作家,她除了拥有令人赞叹的才华,更具备令人敬佩的可贵情操。

这个世界,总无法给予我们所预想的期待,更多的时候,我们无法随心所欲的活著,但生命奇妙在于看似无奈却又没那麽绝望,总还会有些人以他们的经历和故事告诉我们,即使环境多恶劣,处身多孤独,只要坚持,还是可以找到自我的价值,我们值得更勇敢去爱真实的自己。对此,《丹麦女孩》和《盐的代价》都做了精彩且动人的诠释。

反应

 

副刊

碧澄推出3本新书

本地作家碧澄日前推出3本新书,《零七八碎》是杂文集。收录在书里的82篇广义的散文属于近作,写于2013年至2017年。根据作品内容分3辑:“文学心”32篇,“思绪网”42篇,“游踪处”4篇,并以发表日期的先后排列序。该书取名为“零七八碎”,有几个原因:主要原因是其中52篇是在《南洋商报》商余版的“零七八碎”栏发表的,所写的事物虽不致“七零八落”,毕竟是“零七八碎”,又觉得这词语较少人用,作为书名,会给人一点儿新鲜感。

另两本为小说,各别为《悠悠华乐情》和《郑和在满剌加》,后者很特别,将郑和下马来半岛的历史,以小说风格呈现。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