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

黄东海:与华社唱反调
不满刘华才袒护考试局

(吉隆坡14日讯)马大中文系毕业生协会会长拿督黄东海对民政党副主席拿督刘华才博士袒护考试局,在马来西亚教育文凭(SPM)华文难考问题上与华社唱反调,表达强烈的不满。

他形容刘华才的举措比一声不吭的民主行动党领袖还可恶,因为这种似是而非的言论可能会被当局借作托词,对华社的要求置之不理。



他指出,我国华文水平是中国两岸三地(中、港、台)以外最高的,可是过去5年来,SPM华文科特优(A+、A、A-)巴仙率总是比非华文语文科低了一大截。

他发文告说,马来文、淡米尔文和阿拉伯文三种语文科的特优成绩过去5年都取得20多至30%,而华文则从来都没有超过20%;去年淡米尔文特优百分比高达31.5%,阿拉伯文 26.6%,马来文 24.1%,而华文只取得12.4%。

盼找出华文难考原因

“考生、家长、华教人士、华团领袖……要求考试局公开解释,是人同此心的正常反应,也是再公道不过的要求。可是,拿督刘华才认为华社华团要教育部解释,向考试局找出解释考获 A比率偏低原因的要求不合理,应该专注在如何提升华文水平的努力上。”

黄东海形容刘华才的立场、论调不只公然和华社唱反调,更犹如在中学华文老师、家长和考生的伤口上撒盐。



他对刘华才公然指责华团不应作情绪化的处理,表示愤慨。华社团体何曾情绪化了?目前,24 华团汇聚一堂,摆出统计数字,依据考试评估理论,作了集思广益的讨论,希望找出华文难考的原因,借此挽回考生弃考华文的危机,这是再理性不过的举措,怎么被看成“情绪化”了呢?

反应

 

言论

华社在智能社会的革新/张永麒

大马华社经过百多年的发展,从农业社会逐渐发展进入工业社会,已经达到饱和状态,社会的领袖思想已经固化,无法追赶上智能社会的新趋势。

有一著名学者说,社会内部更加复杂,但没有技术和文化上的变革,导致发展迟缓。华社有成长,但没有发展;表面忙碌,实质停滞,长期造成内缠、退化,是华社需要思考的问题。

的确,目前在人类社会的革新前沿,都是由西方特别是美国所引领。在互联网科技发展之下,创造了各种革新,在东南亚也有人模仿成功,但是,不是在马来西亚,非常令人疑惑。

这个问题需要有智慧的领袖去解答和解套。华社如何要革新开拓再出发提防内卷化,并最大程度的释放社会力,以面对时代的挑战,是社会领袖需要思考的问题。

大马华社已经从殖民时期的一贫如洗,发展到繁荣富裕,有许多华裔企业家已经成为亿万富翁,在国际上享有盛名。这名学者提出,华社纵有大量资源,却不懂得有效的使用,造成华社停滞不前。

战略人才匮乏

这名学者也一针见血的指出,华社事务人员众多,但是战略人才匮乏,倾向于处理琐细微观事务,善于操作,但弱于布局,热衷宴会式热闹,甚少沉淀式思考。

时代已经改变,华社需要提出新的理念,以满足中产世代所重视的价值理念。当华人社会阶级结构在不断变化,新世代的想法趋向后物质主义取问,重视价值理念、实现自我时,社会领袖需要思考新的论述,以革新华社。

首相拿督斯里安华在25年前提出了“烈火莫熄”论述,是他可以用之以组织与动员人群的号召力,协助他推翻旧的政权,成立新的政府。这表明适当的论述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改革一个社会。

同样的,华社如果要革新,就必须要培养有方向感的领导,因为伟大的社会事业,必须要有3个成功因素:即组织,领导和论述。

华社领袖和智囊需要提出一个新颖的论述,可以带动一个社会运动,改革社会人的思想,提高思考的维度,加强社会人面对和处理智能社会的能力。

华社已经从农业社会、工业社会逐渐发展进入智能社会,领袖必须接受“一代人做一代事”的基本概念,并提供更多平台和资源,让接棒者投身社会事业。

社会人的活动不一定局限在特定的组织框架内进行,通过赋予社会群体更多的活动空间及资源分享,为华社引入“新血液、新思想”,完成革新华社的时代任务。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