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行善要及时
因缘要创造

病痛与年老是一般人所恐惧与避之则吉的事情,但有些人不仅敢去面对,甚至愿意去参与照顾病人与老人的工作。“净愿慈怀之家”的负债人刘水星师兄是其中一位。他分享在参与救济服务当中如何体会佛法的意义。

“净愿慈怀之家”环境干净明亮。

刘水星师兄是“净愿慈怀之家”的负责人,而“净愿慈怀之家”是座落在蕉赖珍珠花园一所专门照顾“临终”或“病重”病人的中心,由一群热心行善的佛教志工所带领。



刘水星师兄在受访中回首其学佛因缘——接触到台湾慧律法师的弘法卡带“死亡的艺术”,这让他惊讶地理解到,原来佛教蕴藏了丰富的人生智慧。

过后,他到吉隆坡某佛教书局购买了许多的佛教卡带来听,进而加深对佛法的了解,偶而也跑一些道场。

“一卷弘法的卡带启发了我的学佛因缘。” 

至于走入慈善救济的因缘则更早。那时他还在老家马六甲,刚开始在报章知悉到一些贫困者需要救济,他就通过报章捐款。

后他到吉隆坡经营生意,开始与一些商团的机构投入一些福利的服务,尔后,他接触到佛教的“慈济”,投入了志工的行列。然后的因缘是,他参与了某佛教团体的孤儿院义工。



刘水星师兄表示他很感恩这两个团体,让他学习与累积了不少宝贵的服务经验。之后,他与一群有共同志向要为老人与病人服务的佛友,成立了“净愿善行工作坊”。他发现很多病重贫苦的老人都面对许多困境,由于他们无法自理,即使是一些慈善机构的老人院都无法与不愿意接纳他们。

有尊严走完人生旅程

“政府医院面对一些病重病人无法复原,而医院又不够床位,有些病人的家人也不会出现,大多数的病人是流浪汉。我们想要协助这些孤苦无依的病人,于是成立“净愿慈怀之家”,让他们在人生的最后旅程有所依靠,有尊严的走完人生的旅程。” 

2013年,因缘具足下,他们租借了蕉赖某花园某排屋成立了“净愿慈怀之家”。

“净愿慈怀之家”负责人刘水星居士。

另设中风康复中心

刘水星师兄目睹一些中风病人因住在组屋,上下很不方便,家人没交通或忙于生活无时间载去医院做物理治疗,而失去恢复健康的黄金时段。因此他们在今年3月于班丹英登(Pandan Indah)设立一所中风康复中心。 

“由于一些在‘净愿慈怀之家’的病人在经疗养后恢复健康,然而那里的氛围较沉重,因多是临终病人,因此我们也将一些身体好转的病人移来这里。这里主要是针对中风与意外受伤的病人,有点像中途站,让他们在此做治疗,身体好转后就返回家里过正常生活!”

目前该中心约有3至4位病人,中心会聘请针灸师与推拿师来协助病人改善身体。两个会所目前皆是租的,刘水星师兄希望以后能有能力自行购置会所。  

体会无常 学习放下

“净愿慈怀之家”虽属佛教背景,但接受的病人却完全不局限任何宗教背景。

“我们早前曾帮助过一位来马工作的巴基斯坦病人,他来马后患癌,无力做治疗,我们提供他医药协助,在这里度过人生最后的旅程。”

“净愿慈怀之家”尊重病人的生前信仰,当往生后会以其宗教仪式进行。

“若有病人需要皈依佛教,我们会安排师父圆满其心愿。”刘水星师兄分享其经验,有信仰的病人一般面对临终时会较安祥,因明白死后的生命有了去向与归向。

经常目睹死亡

询及刘水星师兄,在参与救济福利的工作,是否会加深对佛法的体会?

“由于这里多是临终病人,经常会面对与目睹死亡。有些病人会在这里待几个月、几个星期、几天,有些甚至早上送来,下午就往生了。有时一星期送走好几个病人,甚至一天送走几个病人也有。这让我们更能体会生老病死与无常,我们对死已无太大的恐惧。” 

刘水星师兄强调在参与的过程中,最大的体会是要放下。人生无常,死亡无法掌握,不要执著,把握因缘去做,不要等待。

“健康的人不要一直等待,行善要及时,因缘要创造! ”

需年轻志工参与

目前“净愿慈怀之家”两个中心约有20多位病人,而全职的员工,包括医药护理共7人。

目前的经费主要由一些善心人士支持。由于刘水星师兄自身在经商,获得一些商界的朋友支持,以及一些公众人士的捐款,另他在从事环保回收,当中也获得一些收入。

“我们不缺食物,欠缺的是药物(尿片、奶粉以及医药用品),由于很多临终病人大小便无法自理,单单尿片的使用,以及为病人输入营养粉,每月一位病人的费用约1千令吉。

另我们更需要年轻的志工来帮忙,因为我们有时在组屋做发放时,要将米粮与食物搬上去很辛苦,但现有的志工多是上了年纪的人,因此希望有年轻的志工来参与。”刘水星师兄表示,欢迎公众人士前来关怀,以了解更多的资讯。

提供“病人暂居”服务

由于了解现代人照料家里病人的辛苦,目前“净愿慈怀之家”也有提供“病人暂居”的服务。

“有些家庭由于家里有老人或病人要照顾,造成生活品质大受影响,无法安排自己的生活,想要出国走走都很不方便,因此我们可提供便利,他们可将老人或病人暂居在这里,旅行回来后就接走,费用是免费的,只是要确定这里有空的床位。”

分享服务病人因缘

当年我在吉隆坡第一购物中心拥有一间净心书坊,那时听街坊谈起,购物中心外的路边有一位脚烂得很厉害的老人家无家可归。我起了怜悯心,将老人家带到中央医院就医,还留下名片给护士,以防万一有急事可联络我。

可是,院方却把我的名片弄丟,待老人痊愈后,院方找不到他的亲人,只得把他送到某老人院,等到我再次到医院探访老人时,才发现他已离开。结果,因缘不可思议。过后我到该老人院服务,遇见了那位老人。

我发现很多老人院里的大部份老人家都无法自理,但又缺乏照料,所以他们都活得很没有希望和尊严,甚至连看医生的机会也没有。我与同行的义工决定成立一个团体来服务老人家,我感谢一切的因缘。

有关“净愿善行工作坊”

宗旨是召集一些义工到老人院或上门为年弱老人服务,提供管道要参与善行存行善因缘,过后他们可各自到有缘的地方继续服务。 

联系:刘水星012-3533113        “净愿慈怀之家”地址:No 134.Jalan Mutiara Barat 5,Taman Mutiara Barat cheras,56100.K.L

反应

 

登彼岸

八正道与三学

文:明吉法师

八正道是修行解脱烦恼的八种方法,然而,它也可以归纳成三学,也就是戒定慧。戒是我们的道德行为准则,是防非止恶,善行积福的行为;定是摄心一处,专注不移的功夫;慧是看清世间实相的体悟。这三者都是互相依存,缺一不可的。

八正道里的正语、正业及正命是属于戒学的范围,正精进、正念及正定是定学的内容,最后的慧学则包括了正思维及正见。

三学是一个总纲,所以跟实际操作修行的八正道的排序有点不一样,如佛陀把属于慧学的正见及正思维排在八正道的首位,这是因为在修行前,我们最好还是必须具有对佛法的认识,才知道自己要如何修行;其次,当我们知道了佛法的修行及方向之后,接下来修持戒学的正语、正业及正命就会更有力量,更容易实践;最后经过戒学的道德行为净化的身口意可以发挥正念良好的功能,让我们的禅修容易进入定境,实现由戒生定,由定发慧断除烦恼的目的。

非法说法,法说非法

虽然,佛陀教导八正道,给我们指出了一条成佛之道,但是我们要小心接触佛法,因为现代社会有很多邪魔外道冒用佛教的名义,非法说法,法说非法,破坏佛教的名誉及误导众生。

尤其,现代社会的资讯发达,某些人在接触了佛法之后,以自己的世俗才智,编制了一些相似佛法,乍看之下好像说的非常有道理,其实跟真正的佛法却有很大的落差。因此,现代的佛弟子不能像以前教育不普及的年代那样只是按照听来的佛法学习,而是应该要好好的花一点时间来亲自阅读、研究及思维佛经论典,千万别道听途说,以免被一些能言善道的附佛外道蒙骗,而走上了学佛的岔路。

附佛外道爱谈玄说妙

有人说我时常在出版书籍里提到附佛外道,觉得可以不用再提到他们,因为这已经是陈腔滥调了。然而,处于末法时代的我们时常眼见耳闻许多的邪师外道借用网络媒体,宣讲似是而非的佛法,令人感到毛骨悚然。所以,我是不得已一而再,再而三地提醒大众,实在是老婆心切呀!

许多附佛外道喜欢谈玄说妙,理论似乎很高深,甚至还带有神通色彩,但是却往往缺乏实践,尤其是缺乏戒的这一部分。因为,许多别有企图者利用佛教名誉冒充得道者,其目的就是财色名利,因此,自然不肯用戒律来束缚自己。

可惜的是一般人以为他们的佛法高深,加上他们教导的那些既可以满足修行的目的,也可以享受世间的欲乐的法门跟自己的习气相应,于是就非常高兴及乐意追随他们的教导,殊不知自己已经堕入一盲引众盲相牵入火坑的陷阱。实在是令人为之惋惜及感叹。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