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

华裔医生坚持说国语
老妇看病有口难言

华裔老妇向劳勿女性社区联盟执行小组反映本身面对的难题,右起为潘慧菁、杨馨瑶及张国燕。

(劳勿9日讯)华裔医生坚持用马来文与华裔老妇沟通,使不谙马来文的病患一头雾水,有口难言。此外,病患因为申请援助金资料所需,而向医生讨取病历,却被指:不识字,要病历来做什么?

一名华裔妇女日前因为生病前往就诊,而为她看诊的是华裔医生。可是,由始至终后者只以马来语跟病人沟通,对于不谙马来文的村民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女性社区联盟允跟进

劳勿女性社区联盟执行小组,在主席张国燕的率领下,昨天展开个案跟进。其中,一位刚病愈的老妇女,向拜访队说出上述情形。

此外,她也曾试向医生和医务人员讨取本身的病历,以便日后备用。

但是,医务人员却称,老妇不识字,要病历来做什么?让老妇感到无奈。

也是劳勿女性社区联盟其中一员的马华医院巡查员杨馨瑶说,她本身会针对相关问题,记录在案,并向院方了解情况。



她认为,身为医务人员,若是职责、遵守医院纪律所在,又或本身因为不谙华文而未能向病人说其他语言,这是可以体谅。

“我们曾经看过新闻报道,一些政府医疗场所,友族医务人员为了方便华裔病患而努力学华语,甚至出现华巫翻译字条,以方便和不谙马来话的华裔病人沟通。”

反应

 

大千

女医生治女病患更有效? 研究:死亡与再入院率较低

(华盛顿24日讯)最新医学研究显示,女性病患若接受女医生治疗,不论是死亡率或1个月内再入院率,都比接受男医生治疗还低。

研究团队认为,原因可能是女性病患较愿意毫无顾忌地向女医生讲述症状,且男医生较易歧视女病患,“认为女性的症状更多是因为情绪而引起。”

综合外媒报道,日本东京大学等团队在美国医学杂志《内科医学年鉴》(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最新发表的研究显示,接受女医生治疗的女患者住院后30天以内的死亡率为8.15%,比由男医生治疗的低0.24%;出院后30天以内再住院率也比男医生治疗的低0.48%,为15.51%。

该研究利用美国公共医疗保险的诊疗数据,对2016年至2019年间,约4.2万名医生治疗的近78万名65岁以上的住院病患调查。

结果显示,对于男性病患而言,医生的性别几乎对死亡或再入院率都没有显著影响。

研究团队成员、东京大学特任讲师宫胁敦士表示,虽然数据本身无法解释为何女病患接受女医生治疗的表现会更好,但有其他研究证明,女病患接受女医生治疗时,不太会经历“沟通不良、误解、偏见”的情况。

宫胁敦士提到,部分问题的原因在于,医学生在女性健康问题上所得到的训练有限。非营利研究和倡导组织医学诊断协会医疗官怀特(Ronald Wyatt)则指出,“医生倾向于对女性有刻板印象,无论年龄,会偏向认为女性的症状更多是情绪所造成的,或者她们的疼痛其实不那么严重。”

根据统计,在美国女性和少数族裔患者被误诊的机率比白人男性高30%。研究团队认为,另外一个原因是女医生更懂得倾听,女病患也更愿意在同性面前毫无顾忌地讲述病情,让医生更好做出诊断。

女患者不必换医生

不过,密歇根大学医学教授马拉尼(Preeti Malani)也提醒,这并不意味着女患者应该要换医生,因为整体差异仍小,“认为需要找和自己性别和族裔相同的医生是错误的,更主要的问题是了解这些差距背后的原因。”

德克萨斯州贝勒医学院(Baylor College of Medicine)教授辛格(Hardeep Singh)表示,病患从住院到出院,除了医生外还接受了整个医疗团队照顾,“医疗结果不太可能取决于个人,而是整个临床团队和当地护理的环境。”

不过,辛格也提到,此研究确实表明女医生有更好的沟通条件,因此希望卫生单位能够彻底了解者些女医生治疗女病患时做对的地方,再将其推广出去,让医生和患者间有更好的信任关系。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