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

7台湾教师去年杪报到
解决雪隆独中师资短缺

李子松(右三)把6万3000令吉模型支票移交给章计平(左三);左起为方俊能和陈治光;右起为陈绍厚和洪进兴。

(八打灵再也21日讯)大马留台校友会联合总会总会长拿督李子松披露,7名台湾教师已在今年开学新学期派送到5所独中执教一年,以解决雪隆独中师资短缺的问题。

他表示,此计划今年才开始落实,经过4年来的努力争取,留台联总获得侨委会强大的资助下,派送台湾教师来独中任教。



今年派送20台湾老师

“我们得到校方回应说,(台湾)师资非常有经验,教学认真,(双方)互动非常有帮助。”

就此,他们决定今年会扩大此计划,拟通过侨委会派送20名台湾老师来我国的独中执教。

他是于今日出席留台联总丙申年猴年大吉新春团拜致词时,那么说。

他较后受讯时指出,7名教师已在去年12月杪来马报到,并在今年开学新学期把他们派到5所独中执教,分别是滨华中学、兴华中学、尊孔独中、循人中学和光华独中。



他说,7名教师会负责教化学、物理和生物,对方学历和条件都很好,有者甚至是硕士学位。

留台联总4·17改选

对于留台联总今年4月17日将会进行改选,即将卸任总会长一职的李子松认为,留台联总是非常成熟的组织,在组织内有人出来竞选是非常好的事。

留台联总上星期展开筹募活动,为台南地震灾黎筹款,迄今共筹获了6万3000令吉善款,希望台湾人能赶紧走出地震的伤痛。

新春团拜与会者包括永久名誉会长丹斯里吴德芳、顾问赖观福、刘天吉、署理总会长陈治光、副总会长洪进兴、方俊能、拿督陈绍厚、妇女组主任林敏慎、台北驻马来西亚经济文化办事处代表章计平、马来西亚台湾商会联合总会顾问拿督黄炳火、名誉总会长杜书垚、华总会长丹斯里方天兴、董总主席拿督刘利民和民政党副主席拿督刘华才博士等人。

方天兴盼马台互认文凭

华总会长丹斯里方天兴说,目前在政府各方努力下,希望马台能加强承认双方文凭,以达到双赢局面。

台北驻马来西亚经济文化办事处代表章计平指出,去年赴台的大马留台生达到1万4946人,相较前年1万3024人,增加了1922人,达12.86%增长率。

反应

 

灼见

【灼见】毁灭创新 勇敢变质/胡逸山博士

上篇谈到,其实如果允许市场经济规则更充分运作,而非人为、蓄意知易行难地去干预,那么好些即使多年以来看来棘手的社会政治课题,几乎都能得以迎刃而解,而在教育领域也是如此。

我国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当局允许商业化私立大专院校的运作,已然演变成为本地高等教育普及化的一大功臣。然而,有利也必有弊,例如越来越多独中生选择不考高中统考,也不等高中毕业,而是在高二考了大马教育文凭后肄学,转读上述私立大专院校的预科班,过后直接进入这些大专,或与这些大专有双联课程安排的外国大学就读可也。

如此一来,不但独中的高三有些因为学生人数不足而办不下去,甚至连常被华社视为重要的文教课题,例如政府承认统考文凭与否,也不再受到许多家长与同学们的在意,因为,这课题在一定程度上已然被市场需求所“超越”。一些独中为求生存,也必须顺水推舟地另辟教育新天地。

转型可负担私校

一些别出心裁的独中,想要逐渐转型为更可负担的私立学校(其实独中在政府眼中本来就是私立学校的一种,只不过是非营利的),因为眼看许多家长基于对公立学校欠缺信心,都忙不迭地把孩子送往昂贵国际学校或私立学校,那倒不如打造出一个更可负担的私立学校版本,总能吸引到一些家长,基于性价比高的选择。这说白了就是一个市场定位的实践,其经济效果的高低,应该很快就能见真章。

也有一些较为谨慎的独中会为高三“加料”,或更贴切来说是提供教育“自助餐”,要考高中统考当然欢迎继续考,但也可兼考或转考如A水平或其他国际上认可之后,可直接就读大学的一些文凭考试,包括一些通常只在国际学校或私立学校的考试等,以吸引同学们留读高三,或吸引家长把孩子送到这些独中就读。

这也是市场经济促进创意,甚至是如著名经济哲学家叔本华所谓的“创意性毁灭”的一种做法,其实是推进经济(以至教育)转型升级的“妙方”。

华文水平为卖点

有的独中,顺应着国际上学习华文越来越重要的趋势,以相对高超华文水平为“卖点”,努力招徕来自国内外,有志于让孩子得以更好地掌握华文的家长们,送孩子到这些独中就读;又或主要来自国外,想要孩子能比在当地能掌握到更好英文的家长也把孩子送过来就读。总之就是充分发挥独中多年以来所强调的三语并重教学方针,使其得以真正的发扬光大,让独中得以浴火重生、再创新高。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在近年来好像越来越敏感的另一项课题,即越来越多非华裔在华校(包括独中)就读的考量,是否会引致华校“变质”。在我成长的沙巴,一般华校都有许多友族同学就读,尤其是一些在乡区的华校,更是有着七八成的非华人子弟就读,所以我们都已习以为常,不觉得是一项问题。

当然,这其实也是一项市场经济运作的体现,因为华校办得好,所以才会吸引友族甚至国外的家长送孩子来就读。即使在社会政治层面,这也是促进多元族群、多元文化的国民团结融合的一大工具。

如果有一天华校真的“变质”了、变得更差了,那么市场那只无形的手也会令到华校不再成为家长的首选。所以我们不应恐惧“变质”,而是要哪怕是毁灭性创新,也要把华校的品质变得更好!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