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

中国引力波探测工程
“天琴计划”立项中

(北京13日讯)美国“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宣布人类首次直接探测到了引力波,印证了爱因斯坦的预言。中新网报道,12日从广州中山大学了解到,中国本土重大引力波探测工程“天琴计划”已经于2015年7月正式启动,部分关键技术研究已有具体进展,目前正在立项中。

据介绍,中山大学“天琴计划”是以引力波研究为中心,开展太空引力波探测计划任务的预先研究,制定中国太空引力波探测计划的实施方案和路线图,并开展关键技术研究。



根据此前的设想,“天琴计划”主要将分四阶段实施:第一阶段完成月球/卫星激光测距系统、大型激光陀螺仪等天琴计划地面辅助设施;第二阶段完成无拖曳控制、星载激光干涉仪等关键技术验证,以及太空等效原理实验检验;第三阶段完成高精度惯性传感、星间激光测距等关键技术验证,以及全球重力场测量;第四阶段完成所有太空引力波探测所需的关键技术,发射3颗地球高轨卫星探测引力波。

完成全部四个子计划,大约需要20年的时间,投资大约150亿元人民币(约94.6亿令吉)。

中山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研究院院长李淼指出,中国目前在进行的引力波研究,主要还是胡文瑞等科学家将要参加的欧洲引力波探测ELISA项目;而中山大学“天琴计划”是中国本土的重大引力波探测工程,目前正在推进中。由于尚未获得政府部门的立项,目前还不能确立未来的发展方向。

李淼表示,引力波的发现,将会进一步刺激各国的研究进度,世界各地的引力波研究计划将很快推进,中国本土研究的进展也会加快。

清大研究团队贡献



中国清华大学星期五表示,作为中国唯一的“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组织的成员,清华大学研究团队作出贡献。

2009年该组织接受清华大学为正式成员。据了解,研究团队着重采用先进计算技术提高引力波数据分析的速度和效率,参与了该组织引力波暴和数据分析软件等工作组相关研究。

华中科技大学物理学院教授、精密物理量测量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叶贤基表示,目前中国做引力波理论研究的比较多,做相关实验的研究团队比较少。

这次发现相信会对中国引力波研究有很大的推动,相信更多的科学家会加入实验队伍当中。

反应

 

国际

诺贝尔物理奖
美3学者观察引力波获奖

魏斯(左起)、索恩和巴里什荣获本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

(斯德哥尔摩3日讯)引力波不负众望斩获本年度诺贝尔物理奖。

瑞典皇家科学院今天中午11时50分(大马时间下午5时50分)宣布将201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3位美国科学家魏斯、巴里什和索恩,用以表彰他们在构思和设计激光干涉仪引力波天文台(LIGO),对直接探测引力波做出杰出贡献。



3人将共享900万瑞典克朗(约466万令吉)。其中,魏斯将获得一半奖金,巴里什和索恩则各自获得四分之一奖金。

85岁的魏斯是麻省理工学院物理学荣誉教授。在他的学术生涯中,最重要的成就是发展出激光干涉术来探测引力波。

81岁的巴里什是加州理工学院物理系林德教授,对建立LIGO国际合作并将其转化为大科学作出了关键贡献。

77岁的索恩2009年以前一直担任加州理工学院费曼理论物理学教授,对引力波探测和LIGO作了很多理论工作。

侦测13亿光年外2黑洞



爱因斯坦1916年发表广义相对论提出“时空”概念,认为时间与空间会形成一张网,当有质量的物体加速时,例如黑洞加速碰撞时,会以光速释放重力波,在这张网上产生涟漪。

在他侦测100多年后,LIGO于2015年9月14日首度观测到引力波。

LIGO科学家通过设于美国华盛顿州和路易斯安那州地下的两个引力波干涉仪,测到距离地球13亿光年的两个黑洞。

其中一个黑洞质量是太阳的29倍,另一个是太阳的36倍,两个黑洞互绕运转,呈螺旋状向内旋,最后高速碰撞在一起,释放引力波,形成一个更大的黑洞。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