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

防洪池水闸土崩
10户堪虞

防洪缓冲池的新建水闸旁的泥土被大雨冲刷走,形成大坑洞,泥土崩塌情况相当严重。

(古来9日讯)疑古来21哩防洪缓冲池兴建水闸,近日大量雨水冲刷其周边土壤导致松弛,加上除夕清晨时分一场豪雨酿成崩塌,10户居民担心影响住宅地基。

受影响的居民住在大古来城沙嘉路,住宅距离坍塌处不到10尺,马路也出现裂缝,居民日夜担惊受怕。 



公正党武吉峇都区州议员潘伟斯与民主行动党古来区国会议员助理黄勃扬接获投诉后到现场视察。

居民高文荣(左二起)向潘伟斯和黄勃扬(左)投诉泥土坍塌情况。

疑不堪雨水冲刷

据了解,居民反映除夕清晨5时许突然传来泥土塌陷声响,查看后惊见防洪池新建水闸处,泥土疑不堪雨水冲刷而土崩。

土崩原因可能是水利灌溉局于上个月在事发地点兴建水闸导致,因豪雨造成水流湍急,大量雨水从水闸两旁冲刷才会塌陷。

潘伟斯指出,水利灌溉局官员声称已派员到现场视察,并着手安排修护工作,他促请当局尽快采取行动,避免土崩范围扩大,并呼吁该局以长远的规划,提升21哩防洪缓冲池的管理方式,检讨新建水闸引发的问题。



他说,事发后,消拯局在沙嘉路后巷拉起警示线,民众禁止把车开入,以免加剧土崩。

陪同者包括潘伟斯助理陈平财及行动党古来区国会联委会副主席戴南香等。

反应

 

要闻

专家预测水灾将恶化 “政府应检讨无效防洪”

(巴生8日讯)随着气候变化,专家预测我国的水灾情况,尤其是半岛西海岸的情况将会更恶劣,也将导致损失随着时间不断增加。

专家也建议政府,检讨未能有效发挥作用的防洪项目。

理科大学海洋与海岸研究中心总监拿督陈思憓博士表示,预计热浪和风暴等极端天气的频率将会有所提高。

她说,比起东海岸以及沙巴及砂拉越,这些变化对半岛西海岸的影响将更为严重。

她告诉《星报》说,这是因为东海岸以及沙巴和砂拉越所在的南中国海,是一个比西海岸的马六甲海峡更大的盆地。

“由于我国西海岸的人口密度,马六甲海峡也容易遭受更频繁的人为影响(人类所造成的变化)。”

受海水上涨所影响

她说,更糟糕的是,相比东马和东海岸,西海岸从陆地流入马六甲海峡的径流(排水)高得多,也更容易将陆地污染引入海洋。

海洋环境科学家拿督祖菲加雅欣博士则表示,随着气候变化的发展,水灾将变得更加严重,其原因是风暴和极端河道水流等恶劣天气的频率和强度有所上升。

他预计,将有13万人受水灾所影响,每年造成18亿令吉的损失,而且数字和损失随着时间不断增加。

祖菲加雅欣说,住在大马海岸线附近低地和低洼地区的社群,将受海水上涨所影响。

“靠近海岸的大部分低地都很容易受影响,其程度不仅取决于海平面上升的速度,也取决于海岸线适应海平面变化的能力。”

他指,这种现象将会影响位于雪兰莪北部沿海,瓜拉雪兰莪等地的农业活动,如稻田种植。

盐水流入影响种稻

“稻米对盐水入侵非常敏感,盐水会让该地区不适合种植稻米。这将影响我们的粮食安全。”

他说,可能影响该地区房屋的沿海风暴,将变得更加严重,因为防潮闸门和沿海措施对上涨海水所形成的屏障,可能不足以阻挡海水。因此,他认为制定健全的防洪体系与策略对于降低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影响,至关重要。

2022年的审计司报告就曾显示,巴生十个防洪项目中,就有五个失败。

多角度重新审视

与此同时,理科大学河流工程和城市排水研究中心主任莫哈末惹米副教授表示,当局需从多个角度重新审视未能有效发挥作用的防洪项目。

他说,目前大部分防洪工程的设计都是依据100年一遇的降雨量。然而,由于过去几年的降雨模式,事实证明,这不足以容纳或控制高水量。

他认为,当局需提升防洪结构的设计,以适应200年一遇的降雨。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