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林俊聪:网购邮寄带动需求
纸箱业逆势增长屡创新高

林俊聪展示该公司制造,并供应国内外公司的纸盒与纸箱产品。

(加影9日讯)尽管当今资讯时代,人类正逐步往无纸张作业的方向发展,全球新闻纸的销量每况愈下,许多新闻纸厂也先后宣告倒闭,但纸皮及纸箱业却逆流而上,销量不断创下新高!

马来西亚造纸业公会理事拿督林俊聪指出,尽管目前金融业等许多行业已大量减少采用纸张,可是近年网购却已发展为全球的新兴行业,而网购各种物品却是需要用到纸箱。



此外,如雨后春笋般冒起的快餐店也用到大量的纸袋,方便外卖的顾客打包,因此,整个市场对纸箱纸袋的需求量正大幅度地增加。

纸箱业非夕阳工业

林俊聪也是慕达纸厂有限公司副董事经理。他说,该公司就大量供应纸箱产品给国内的跨国集团,以便后者经过加工后制成本身公司品牌的大纸箱,或轻巧型的包庄纸袋与纸盒等产品。

林俊聪日前接受《南洋商报》访问时说,这么表示。在场者包括慕达纸厂有限公司总经理黄文清、慕达包装工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周派嵚。

他说,其公司就以铁般事实证明,大马造纸业尤其是纸皮纸箱制造业并非夕阳工业,而是正在急速增长的工业,而为国家赚取的外汇也在逐年增加中。



纸厂的生产线长时间不停操作,每周仅停歇数小时让机器休息。

包装纸每月岀口85万元纸箱再循环前景看俏

林俊聪认为,网上购物在发达国家较盛行,而在发展中国家则仍有很大的增长空间,因此,预料日后网上购物将成为全球性的消费品买卖方式,而人们对纸皮纸箱的消费也将逐年增加。

“纸皮纸箱业的发展方兴未艾,这确是一项不断发展的工业,毕竟拥有很多空隙的纸箱相当轻,远无纸张那么重,同时也一样可以再循环,经济实用,广受欢迎,前景光明。”

包装纸市场续扩大

林俊聪认说,慕达自多年前开始推岀外卖“椰浆饭”的卫生清洁打包纸给市场后,目前也为国内市场提供面包及薯条等各类食品的包装纸,如快餐店及夜市场包装纸、饲料袋,市场不断扩大。

他自豪地说,有关的包装并不仅仅供应国内市场,每月更岀口整百万吨或价值逾20万美元(约85万令吉)的类似包装纸到澳洲及中东国家,堪称大马包庄纸岀口的“开路先锋”,发展潜能极其大。

“这是我们新发展的项目,而且销售额仍在不断增加,因为业者无论大小,它们都乐意接受一项新的趋势,即舍弃塑胶袋,改以清洁又卫生的纸袋取代。”

堆积如山的回收纸囤存在纸厂的空旷地上。

国人用纸量年增3至5%

林俊聪形容,大马人对纸张需求的增加,基本上与国民生产总值成比例,即每年获得3至5%的增长率。

他说,由于国人的纸张用量逐年增长,就如欧美国家一样,数年前每人每年平均用上300公斤的纸,现已增至350公斤,而且用量还在持续增加中,因此,所谓各行业“无需纸张操作”的口号,其实并无实质的现实意义。

他认为,“无需纸张操作”之所以成为空洞的口号,原因正是网上邮购各类物品活动的流行,接受网购的世人快速增加。

“大马人平均每人每年用200公斤纸,比欧美国家少,可见越是发达的国家,对纸张的需求量越多。”

一堆堆的纸产品将被推向市场。

大马纸业走在世界前端采生化技术达欧美水平

林俊聪说,大马的造纸业已经跑在世界前端,在东盟国家更是遥遥领先,特别是本地造纸厂掌握的技术,例如采用生物化学处理废水的技术,都已达到欧美国家的水平。

环境局常突击检查

他举例,该公司从河中汲取的河水,必须经过过滤后方可引到生产线上;而用过后的脏水,也必须经过处理后才可排放回河流。

“大马在这方面是很先进的,但成本也相当较高,这是值得的,我们尽可能做好环保工作,环境局在这方面的要求也很高,经常来厂突击检查,这是好事。

“目前东南亚国家中,也只有两三间厂掌握好较先进的生产技术,产品品质佳,当然利润也相对较高,而在过去,也只有荷兰等少数国家做到这样。”

内需200万吨国内产量供不应求

林俊聪说,根据一项2014年的统计,大马人每年对各类纸张的需求为200万吨,但国内生产的纸张却只有140万吨,其余的均需靠进口,例如2011年就进口38万吨的纸张。

而本地生产的纸张,约95%销售国内市场,只有约5%是售往新加坡。

目前,全国共有18间造纸厂,慕达纸厂为全国最大造纸集团。

而在这18间造纸厂当中,只有沙巴纸厂是采用纸浆造纸,其它17间包括慕达集团均采用回收纸来造新纸。

反应

 

亚洲周刊专区

两岸新世代·小红书·网络奇缘/邱立本

报道:邱立本

“小红书”意外凝聚两岸新一代,冲破意识形态围墙。台湾新一代不晓得为何马英九要为林觉民的《与妻诀别书》哽咽,却熟悉“国潮”香水的味道。只要两岸的青春可以交集,两岸和平就不再是梦。

台海两岸的政治是一个死结?中国结、台湾结,似乎纠结很多,但是千回百转,却在网络的世界出现意外的转机,因为越来越多的两岸新一代可以在网络上相遇,从文化与娱乐开始,冲破了看似无解的政治死结。

由于时尚或是强烈的好奇心,两岸年轻人会在网络上邂逅,也许只是一次网购,或是看一场电影或是电视剧的笔记,都会无意中看到对方的网络身影,看到“一些一模不一样”的文化特征,也看到一些自己都看不清自己的特色。

最受触目的是,台湾新一代都喜欢逛总部设在上海的“小红书”社交媒体平台,看中国大陆多元化的生活方式,看五花八门领域的最新变貌,分享对美好生活的想像。由于小红书瞄准新世代,重视生命中被忽视的“情绪价值”。从美妆、美食到旅游,都带来在“脸书”和“IG”上所没有的感受。

网络专家指出,这是由于“小红书”的算法(Algorithm)独特,可以精准发现用家的需求,即使是小众的兴趣,也可以很快“圈粉”,扩大影响力。而这也扩大了台湾新一代的“朋友圈”,超越了两岸政治的隔阂和肃杀,可以交上对岸的朋友,分享生命中的“好玩”之处。“小红书”的应用程式下载量一度高踞台湾的第一位,成为新世代的最爱。这也和“小红书”在中国大陆的定位趋同,都是以90后为目标,尤其是女生,都是忠实的用户。

生活上的兴趣也和娱乐结合,甚至被视为“娱乐圣经”,往往“比你更了解你”。这也带来了新的商业模式,“小红书”的“带货力”强大,使很多中国大陆的“国潮”化妆品都在台湾培养起一大批用户,并且商业效应从线上蔓延到线下,有些药妆店还要强调这是“小红书”推荐的产品,满足很多台湾女生的需求。

但“小红书”的社交属性,也使它在宝岛内部的影响力延伸。台湾的Z世代(1995年到2010年出生)不仅用“小红书”来交朋友,还可以用来找房、找律师,成为生活中重要的人际关系平台。台湾有些中小学生甚至表示,人生的梦想就是成为“小红书”的时尚博主。 

这也使长期倡导“反中保台”的绿营势力忌惮。民进党立委林楚茵就曾经公开警告,长期使用“小红书”会让台湾的年轻人受到政治影响,会从“天然独”变为“潜在统”。

“小红书”追求精致生活的美学,意外地凝聚了两岸的新一代,冲破意识形态的围墙。台湾的新生代不晓得谁是林觉民,不晓得为何马英九要为他的《与妻诀别书》哽咽,但却晓得“完美日记”的口红色号,也熟悉“气味图书馆”的香水味道。只要两岸的青春可以交集,两岸和平的未来就不再是梦。

新闻来源:亚洲周刊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