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小学生适合
学习古诗吗?

“敕勒”你会念吗?

如果连你都不会念或不懂它的意思,那你又怎么叫二年级的学生念啊?



——以上是《南洋商报》专题报道〈小学生欣赏古诗? 小二课本出现中四教材〉(30/1/2016)的开头。

若只是因为一两个字深奥,就否定古诗的学习价值,是很可怕的。难道,老师们不知道有一种东西叫“工具书”?而工具书最常见的例子就是词典,词典的种类包罗万象,尤其有了网际网络后,老师可参考的资料简直是顺手拈来。

古诗是“难以亲近”的古物?小学生适合学习古诗吗?

纳入趣味语文一环

其实,2011年实施的小学课程标准(KSSR),华文科只是要求每个年级背诵10首古诗,初步理解古诗内容,感受语言的优美。这跟中学的“赏析古诗”、“深究古诗”,不可相提并论。古诗纳入小学趣味语文的一环已是事实,也是好事。然而,还是有老师不表赞同,而不赞同的原因,很多时候并没有以学术需求、教育理论为依据。比如专访中的以下看法:



“有些学生对白话文的短文理解能力都有问题,更遑论古诗,能让学生理解就好,不读也没关系。”受访老师的说法破绽百出——看得出是老师先排斥古诗,不愿意下功夫备课,让学生也对古诗留下负面印象。

我认识的不少老师,教的是所谓的“后段班”,学生不乏非华裔(有的甚至超过一半),但他们都以比赛背诵古诗为乐,因为古诗短小精悍、琅琅上口,富有节奏感、韵律美。

复旦大学儿童教育社会学家顾晓鸣教授指出:“儿童在2到8岁处于学习的黄金时期,课本中的古诗词诵读,有利于孩子发音器官以及音位认知的发展。”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学习古诗,是小学生一生受用无穷的“基础教育”。

学习古诗,也为小学生读古文垫下基石,加强他们传承传统文化的能力。很多孩子升上中学后,视“古诗古文”为“外星语文”,成为华文的逃兵,诚属可惜。自小接触古诗,喜欢古诗,不就可以避免这不利于华文教育的趋势?

以偏论全

整篇专访最大的问题,就是只访问对古诗不太认同的师长,犯上以偏论全的缺点,是新闻写作的的大忌。其实,华文课程的编排,是以第一语言学习者为对象的,学习古诗本合情合理。我们并不能因为华校出现越来越多第二语言学习者,就“削足适履”,让华文降级为第二语言。

我对网友张雪儿老师教小学生古诗的方式,很是认同:

“课本里的每一首古诗我都有教学生背诵。每一次我都会用古诗光盘进行教学,学生很喜欢听光盘里把古诗唱成歌曲的那个部分,每次都吵着要我让他们听。

通常我都是略述古诗的内容大意,没太要求学生一定要完全了解。总而言之,教导学生背诵古诗,同时我自己也跟着一起背诵,真的很开心!”这“没太要求学生一定要完全了解”,其实就是让学生在没有压力、充满乐趣下初步理解古诗。

老师们,请跟上改革的脚步,让孩子跟古人对话吧!

反应

 

大千

饼师凭巧手制作翻糖蛋糕 神还原李白名诗

(北京29日讯)中国近年掀起一股“国潮风”,有巧手饼师制出古诗的古风翻糖蛋糕,神还原唐代诗仙李白名诗,美得令人惊艳。

中国80后冠军级饼师周毅凭一双巧手,用中式翻糖技艺制作出古风蛋糕,用翻糖雕塑成唐代宫墙、娇艳牡丹花、杨贵妃被风吹起,如仙子的飘逸裙摆,鬼斧神工地还原演绎出李白笔下“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的情景。

周毅除了制作李白古诗翻糖蛋糕外,还有很多作品,都是以神话人物及经典古画为题,他和团队2019年凭藉古风作品《武则天》,在国际蛋糕比赛中获得3金2铜的好成绩。

网民纷赞叹翻糖蛋糕遇上古诗词,“美”得已达至艺术品的级数,令人怎舍得吃下肚:“栩栩如生简直太绝了”、“完全被惊艳到了”、“舍不得吃”、“乍看还以为是模型”等。

周毅毕业于四川省烹饪高等专科学院,有“中国糖王”、食品雕刻大师、拉糖大师、翻糖蛋糕大师,等美誉,兼出著作,有《周毅食品雕刻》系列、《儿童面塑DIY益智教程》、《实用食品雕刻精华 [7] 》、《跟着大师学翻糖 [2] 》等系列书籍。

当时从事面塑行业的周毅偶然接到一份订单,客户希望他做一个美观的翻糖蛋糕,一切由零开始,因为有了传统面塑的手艺,周毅做起翻糖来更加得心应手,为了更好地学习翻糖技法,他甚至还来到英国学习,再自我改良及创新,创出自己的事业。

在2017年英国国际蛋糕大赛上,周毅带领团队获得3金2铜的佳绩,作品《武则天》在1500多个来自全世界各地参赛蛋糕中的获得“全场最佳”。

在2019年英国伯明翰国际蛋糕大赛上,代表中国的周毅团队所制6件翻糖蛋糕作品中,《嫦娥》、《白色传说》、《梁祝化蝶》及《人鱼公主》4件作品获得了比赛的金奖,扬威海外。此前,周毅的工作室在2016年8月获授予成都传统文化保护品牌。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