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

椰子缺货 削减订单
年饼贩商见财化水

女儿蔡毓慧(左)及母亲朱燕琴(右)母女档负责烘饼,公公朱锦生(左二)及婆婆房锭荣(右二)则负责折饼。

(关丹30日讯)随着香浓的老椰子缺货,“一椰难求”,加上原料起价逾10%,家庭式年饼制造流程被逼推迟,贩商也被逼推掉20%订单,见财化水。

老椰是“粿加必” (Kuih Kapit)主要原料,由于市场缺货,讲究品质的烘焙业者到处扑椰,继而推迟年饼制作流程。



制作粿加必,或俗称“火筒饼”及“鸡蛋卷”,主要原料为粘米粉、糖、鸡蛋及椰浆等,而由老椰椰浆烘焙的粿加必格外香浓,口感也佳。

椰浆是制作粿加必主要原料,当下椰子缺货,让饼干制造商很头痛。

蔡毓慧:传承中华文化从小随家人做年饼

女儿蔡毓慧及母亲朱燕琴这一对默契的母女档,负责烘饼,公公朱锦生及婆婆房锭荣则负责折饼环节,各司其职。

女儿蔡毓慧(20岁)说,从小就深受公公朱锦生(80岁)的教诲影响,认同中华文化应代代传承下去。

“制作年饼蕴涵着文化,从小就随着家人做年饼时,小时候帮忙折饼,14、15岁起就与母亲朱燕琴搭档,在过年前制作传统式火筒饼。”



粿加必,或俗称“火筒饼”及“鸡蛋卷”,是过年必备年饼之一,但椰子缺货,制作流程被逼推迟。

忍痛推掉逾20%订单——制作粿加必或“火筒饼”业者●朱燕琴

今年因椰子缺货,担心无法预期交货,忍痛推掉逾20%订单。

为了制作传统口味的火筒饼,不惜到处找椰子,导致烘焙流程被迫推迟,推掉20%订单。

在林明过年制作火筒饼约有10年光景,到了女儿蔡毓慧(20岁)这一代,已是第四代传承。

原料起价  略涨1元

烘焙工具也从铁炉换成火炭炉,除了可以站着烘饼,也可控制火候,制作时2人负责烘,另一人则负责折饼。

因原料如火炭等起价,每罐含有约100片火筒饼,也略调涨1令吉,以抵消成本冲击。

关丹林明订单不停——粿加必业者●陈福莲(67岁)

即使行情不好,但作为送礼佳品的年饼,买气丝毫不减,来自关丹及林明的订单更是接不停。

因考量到人手及健康问题,我已暂停接订单,同时依生产量略减顾客订量,确保每个顾客都获得平均的货量。

因是纯手工制作,1人烘饼,另1人负责折饼,每日产量最多3罐装,每罐含约100片粿加必饼,而顾客订量个人最多可达30罐。

师承家婆  独具一格

制作传统粿加必逾有50年,师承家婆,而粿加必折法也有异于传统,独具一格。

当年家婆教我折饼是反折法,饼身效果看起来较厚,口感很脆。

另外,基于现代人注重养生,其制作的粿加必糖份量也减半,迎合现代人口味。

下月起至农历新年前,在询亲友要求下,改为制作类似年糕的粿加蕉。

反应

 

商余

我的年味·蕉叶年糕/汤丽蓉

前几天,带着远嫁多年,迁就孩子假期没机会回来过年的朋友逛茨厂街,她看着既熟悉又陌生的年饼摊问我:“过年家里是不是有每一种年饼都要备齐的习惯?”我瞪着眼睛回她:“怎么可能?”她后来转个方式问:“那么有哪一种年饼是一定要有的呢?”

其实,年饼随着每个人的籍贯和记忆有所不同。如要问我,心目中唯一一款最原始,最具年味,但在今日却是可有可无的新年食品——年糕。年糕,其貌不扬,不像易于装罐,取用方便的各式牛油曲奇饼和五花八门的炸年饼般受欢迎。可是,过年拜拜,即便鲜花水果,三牲香烛再多,少了年糕,那仅仅是一般节日祭祀。

手作的年代

小时家住啤律新村,这是一个几乎家家户户都自营小生意的社区,邻居们不是制作云吞面、炸油条,就是卖干货、青菜、饼干糖果,还有贩猪肉。在这里,年饼都是自己动手做。在耳濡目染之下,妈妈向邻居学会制作年糕。

买好糯米要泡水,然后抬到家里附近的磨米厂去磨成米浆。这磨米,大家都倾向找石磨的,因为机器磨的虽然快速,但是机器的热度会把米浆轻度磨熟,造成年糕成品略为逊色。

米浆磨好后放在脚踏车后座,找木条加石板重重压上几个小时,让水份沥干,剩下粉团。等待的同时开始着手捡柴枝,割香蕉叶。蕉叶要先用湿布抹干净,然后放在碳炉铁丝网上稍微烤香烤软。接着剪出蕉叶大小塞入铁罐(炼奶、奶粉、美碌)整形。粉团干身之后,倒入大脸盆,加入白砂糖使劲搓揉,单纯利用手心热度和揉擀的力度,慢慢地,慢慢地融化砂糖,糖浆揉合面团形成纯白面浆,一直到能流动的液体状,才一个一个倒入准备好的铁罐里。

大铁鼎盖顶绑小刀

另一边厢,男主人负责升起柴火,放上大铁鼎把水烧开,水滚入锅前要在年糕罐铺上棉布,预防蒸煮过程中“盗汗水”流进;锅盖盖上后,还要在盖顶绑上一把小刀,寓意防止所有邪魔妖道干扰,最后再把闲杂人等赶出蒸煮区,年糕师傅至此才能稍微喘息,专心顾火 。

这一下锅,兵荒马乱的准备区顿时变成了岁月静好,铁皮屋顶热烘烘,蒸笼边炭炉依然烧着一壶开水,电台播出浓浓韵味的新年小调,年糕师在懒人椅上打盹。这一蒸,最少12小时,期间不时得打开锅盖添热水, 逐个铁罐里的面浆翻搅,再放回锅里继续蒸煮,这样年糕才会熟得均匀。

十几个小时出炉时,是年糕师火精神最紧绷的时刻,成败就在锅盖打开的一刻,而且成果不可逆。打开,看到成品表面呈漂亮光滑琥珀色而且无泡,米香混和蕉叶香,年糕师也只敢暗暗窃喜。

真正参与整个制造过程,才明白,只要老老实实遵循古法制作,根本不需要参和什么焦糖上色。亲眼看过刚出炉,美丽得像艺术品般的成品,才会了解,一个没有高贵包装,原料简单的年糕,为什么值得这个价钱。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