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大裁员”降临了?!

大马雇主联合会(MEF)早前认为,没有迹象显示,经济前景将会好转,今年将延续黯淡前景趋势,会有更多公司裁员或关门大吉。

该会认为,截至去年9月,超过2万名来自各领域的员工被裁,预计2015年全年,裁员人数将达2万5000人,预料今年对大公司而言,将是极具挑战的一年。



“躲过了2014与2015的裁员名单,你能躲得过今年吗?”

炒鱿鱼  我怕怕!

近乎低靡的本地经济市场,从2013年开始就超过15家大型企业进行裁员,其中包括石油业、电子业、银行业、工业等公司或裁员或倒闭,几万人也顿时失去工作。

眼前或会掀起一波又一波的裁员浪潮,打工族各各都在紧张:要是哪天丢了饭碗,成了无业游民该怎么办啊?

《The Edge》去年底刊登的一篇《大马工作不安全》文章这么写道:“在经历多次的裁员后,大马已没办法保持近20年在劳动市场近乎零失业率的基本面了。”这表示,我们已进入一个“工作危机”的时代。



当大批失业人口碰上正削减开销的企业,没有能力聘请新职缺时,就会产生劳动力市场失衡的问题。“在僧多粥少的情况下,雇主的议价能力会比雇员来得高,加上市道不好,雇主难免会在这时用较低成本聘用被裁退的员工,造成雇员入不敷出或再度陷入失业的恶性循环中。长期失业者会在家庭负担与社会压力下将上演一幕幕悲剧。”理财规划师陈震平分析道。

6个月的备用金已不适用,未雨绸缪是王道! ——陈震平

作好被裁员的准备与规划

在职场打拼了近10年,年薪愈5万令吉的小资女陈小姐,两年前毅然签署自愿离职书(VSS),领着11个月薪资离开。对此决定,她没半点迟疑,“我将大半青春奉献给工作,本来就想离开了,难得公司提出的离职配套相当吸引,就马上提出申请了。”

30岁的她给自己放了个悠长假期,毫无顾忌地到国外旅行、在家量地、参加义工服务、制作糕点等,完成上班“没时间”干的事。直到第四个月,她开始意识到自己的存款只出没进,感到些许焦虑。“即便收入是零,每个月还是要固定供车、付家用,钱烧得很快,所以被迫改变自己的消费模式,如减少和朋友外出、不购物、在家煮食等。”

她开始到处打听工作、投履历、接受面试等,但人力市场的职缺与她理想的工作与待遇相差甚远,让她一度感觉迷茫与空虚,这情况一直持续到半年,找到新工作后才改善。回想起之前失业的低落期,陈小姐心有余悸地承认,“这就是没有做好财务规划的代价!”

有钱要规划 没钱更要规划

“面对全球市场经济不明朗,6个月的失业备用金早已不适用。”理财规划师陈震平指出,“在这个时刻,职场上的工作机会减少,失业者需花更长的时间来找工作,根据国内人资招聘的程序,平均要一个半至3个月的时间处理。”因此,他奉劝所有在职者应该未雨绸缪,平日就有理财和储蓄的习惯。

至于不幸遭解雇的职员,就更应谨慎用钱,认清自己的想要和需要,并趁空闲的时间,为自己增值及寻找工作或兼职的机会。陈震平表示,“所谓危机即转机,大公司提供的离职配套一般都蛮优渥,倒不如趁此时开始第二生涯,或创业、或进修。”

裁员对公司内部的影响

对企业来说,裁员是项非不得已且敏感的任务,因为当中除了涉及到税务与成本问题,还有触及员工的情绪、主雇的关系,以及投资者与客户的信心等因素。因此,国家人资部中心建议各家企业人资部在宣布裁员前,必须慎重考虑,制定一套最少负面影响与冲击的方案,同时不能含有任何的偏见或是外在动机,并得顾及员工的情绪反应。

负责企业员工协助咨询顾问李志祥博士表示,若没有得到良好的协助,被解雇的员工容易患上焦虑症与忧郁症等精神疾病。他表示,“被遣散的员工在失业后会经历3大阶段(如图1),包括第一阶段的‘哀伤历程’期、第二阶段则是‘寻找工作’期与第三阶段的‘耗竭’期。”

图1

李志祥目前正在处理着大批企业裁员后的辅导工作,他以个案经验分析,“职员刚接到被裁员消息,一般会出现否认、愤怒的情绪,和管理层或雇主讨价还价,失败后感到沮丧等。

过了一段时间,他开始接受这事实,并对未来抱持积极态度,开始寻找工作,大部分的人会在第二阶段找到新工作开始新生活,但倘若经过一段时间仍未找到工作,就会进入第三阶段“耗竭”期。再不断地尝试后开始感到挫折与停滞,最后会形成冷漠,而失业状态也会持续下去。”

家人与亲友的陪伴度过失业期很重要! ——李志祥

对组织的影响

组织进行大型的裁员,造成的伤害不仅只针对离职者个人,对全体职员,包括管理人员、留任员工以及组织本身,都造成巨大影响。

林小姐为某公司新任的人资执行员,刚上班就接到公司要裁员的任务。对于刚入社会的新鲜人的她来说,这可是个棘手又残酷的事。尤其是当接到的裁员名单中,有一位对她非常关照的前辈,她怎么好意思把这坏消息告诉他呢?

“被裁退的对象是自己的旧同事或老战友,管理人员将更倍感压力、难以启齿。”李志祥表示。对于“幸存”的员工,也会开始对工作、对组织的安全感与认同感产生动摇,部门的士气低落,危机感变得更为强烈。

“他们会猜想,下一轮裁员是何时?什么时候轮到我?如果是大型的公司裁员,留任员工会出现更多的动荡感,当中可能出现流言蜚语,例如:对某些措施不满、对裁员的公正性有意见等等。”李志祥认为,这将造成组织的凝聚力、员工的向心力与生产力下降,对外形象也可能受损。

企业裁员的高危族群

企业根据公司的财务营运状况、职员的经验与能力、职员在企业的服务年资、职员的年龄与家庭状况、以及职员在公司的纪律表现与医药情况作出衡量。我国普遍的裁员方法有3种:非自愿离职(IVS)、自愿离职(VVS)与相互答应解雇(MVS)。

以上方法中,非自愿离职的劳资纠纷率较高,雇主应妥善地安排面谈以达到双方妥协。

“对于经济负担较重、身边资源少、心理状态较悲观或不稳的人来说,裁员对他们的心理打击是很大的,也较难复原。”李志祥指出。

陷入中年危机的困境

陈震平则认为,国际外资企业(MMC)的职员也是高危群体,“由于没有太多政治或外在因素,外资企业面对资金问题时,短时间就可以宣布倒闭或撤厂,这对于习惯较高薪待遇的员工在被资遣后较难适应本土市场。”

另外,公认为裁员最高危族群是45岁以上的白领中年族,“接近退休年龄、学习能力较缓,加上年资高、竞争力不及时代青年,让他们陷入中年危机的困境。”

坦然面对裁员

一般大企业在计划裁员时,会安排辅导咨询,心理辅导员在此时将协助管理者,了解可能出现的负面影响与冲击并做好预防措施。再来,心理辅导员会协助被裁员工处理情绪与提供协助资源、进行生涯规划,也让留任员工重新适应组织变革,回到正常工作状况。

往好的方面看,离职是第二职场生涯的机会,或找到比穷忙更重要的价值,如离职后投入创业。但要顺利经过裁员的3阶段,还是需要身边亲人的体谅与朋友的协助,让他早日重振旗鼓。

李志祥表示,“被裁员工会有很多情绪不稳现象,这时亲友能做的就是陪伴与倾听,适时地提供帮助与空间,让他建立起自信,如有需要可以找专业辅导。”

裁员知多点:

1.雇员的权力

虽说裁员这活动是管理层的特权,但身为雇员的也有以下权力哦!

●雇员有权了解裁员活动的原因。

●雇员有权在合理的时间内被告知裁员消息。

●根据雇佣条约的规定来赔偿。

●有权挑战不公平的解雇劳工活动。

●女性职员在产假期间免于被裁员的权力。

●雇主不能随意遣散后再聘更廉价的外籍劳工。

2.解雇停职所需通知时间

●工作少过2年的员工,公司或雇主必须给予最少4个星期的通知。

●工作多过2年但少过5年,则需要至少6个星期的通知。

●超过5年的,需要至少8个星期的通知。

3.解雇裁员赔偿金

如解雇,公司或雇主必须给予工作超过1年的员工适当的赔偿金。在公司工作越久,享有的利益越多。

●工作少过2年的人,可索取每年10天的工资。

●工作多过2年但少过5年,可索取每年15天的工资。

●工作超过5年的可索取每年20天的工资。

●公司或雇主必须在停职或解雇(没有通知)的3天内或在通知的最后期限(有通知)付给员工赔偿金。

反应

 

国际财经

特斯拉部分遣散费过低 马斯克罕见忏悔致歉

(纽约18日讯)马斯克表示,特斯拉在进行有史以来最大规模裁员期间,部分离职员工的遣散费太低。

根据彭博新闻社看到的马斯克周三给员工发送的一封简短电子邮件,他表示,“在我们重组特斯拉期间,我注意到有些遣散费过低。对这一错误我深表歉意,并在立即纠正。”

目前尚不清楚有多少员工受到影响。这封邮件内容最先由CNBC报道。

邮件罕见流露出马斯克的忏悔之意,之前他曾被前推特员工和高管因遣散费问题起诉。

本周稍早,马斯克宣布,由于面临电动汽车需求放缓,特斯拉将在全球裁员逾10%。 

“我想刷卡进去时被保安拿走了卡,通知我被解雇了,”前生产主管尼科·穆里略在领英写道。“我坐到车里,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在这次大规模裁员中,一些部门裁员可能接近20%,高级副总裁德鲁·巴格利诺也从公司辞职。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