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分析员警告猛“熊”未绝
中国股市底部何在?

在身陷困境的中国股市,投资者几乎不会有喘歇的机会。



这是早前接受采访的策略师们的普遍看法。

市场对中国政府引导经济转型到新增长模式及提高人民币市场化水平的能力渐失信心,上证综指在这种情绪下,于上周一头跌进熊市。

恐跌至2500点

从交银国际到Wells Fargo基金管理公司,分析员们都表示上证综指或在上周五收盘价基础上,再跌14%至2500点。



中泰证券预计,该指数跌幅可能高达300点,相当于10%,然后触底反弹。辉立证券和中原证券预计,股市面临更大抛压。

上证综指前周五挫跌3.5%至2900.97点,较12月高位下跌21%。

对试图刺激经济增长并控制中国市场逐步国际化的中国政府而言,股市下跌不啻为一大挫折。

从央行汇率策略到试验失败的熔断机制,对政府政策的困惑大大增加了市场波动。

中国证监会主席肖钢日前称,去年6月开始的市场动荡,暴露了证监会监管有漏洞、监管不适应不得力等问题。

Wells Fargo Advantage Funds首席投资组合策略师布莱恩杰克森(Brian Jacobsen)说道:“中国政府真的没能传达清楚他们心中自有策略这一点,习主席需要展现出他是有计划的。”

布莱恩杰克森预计,上证综指可能跌至2500点。他的公司管理2,420亿美元(1.04兆令吉)资产。

肖钢:股市崩盘会酿成系统性风险。

流动资金几近枯竭

根据中国证监会网站日前公布的讲话稿,主席肖钢在年度工作会议上表示,去年股市大跌期间,大量获利盘回吐,各类杠杆资金加速离场,公募基金遭遇巨额赎回,期现货市场交互下跌,流动性几近枯竭。

他说,如果任由股市断崖式、螺旋式下跌,造成股市崩盘,股市风险就会像多米诺骨牌效应那样跨产品、跨机构、跨市场传染,酿成系统性风险。

他还表示,不成熟的市场及交易者,加上不完备的交易制度和不适应的监管制度,都造成了股市异常波动,监管者将汲取教训。

年初进入灾难模式
熔断机制加剧跌势

备受争议的熔断机制,加剧了今年以来的股市跌势,监管机构在发现这一机制会导致投资者在盘中大跌时争相离场后,于1月份第一周暂停实施该机制。

君康人寿驻上海基金经理吴侃称,市场在今年年初进入灾难模式,而且现在还是如此。他说,市场完全没有信心,而根本原因在于股票很贵。

大跌过后的上证综指本益比仍高达15倍,超出MSCI新兴市场指数11倍的水平。

2012至2014年间新兴市场股市估值,通常高于或接近中国估值,而过去13个月里则持续低于中国。

部分分析员表示,股市下跌最终将带来买入机会。

中泰证券首席策略师罗文波称,股市近来因为熔断和汇率因素处于超卖水平。

他表示,这些因素全部出尽后风险偏好将回归市场,届时将迎来反弹,因此现在是进场布局的好时机。

相对强弱指标(RSI)显示,上证综指有大约40%的成份股处于超卖水平。

QS Investors LLC基金经理林韦恩(Wayne Lin)日前表示,中国市场将持续波动,中国政府正学习如何沟通及如何管理市场;正如前领导人邓小平所言,“摸着石头过河”,跌倒了就站起来,然后继续前进。

可选消费指数营收5年新低
中国人花“闲钱”兴致缺缺

随着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以勤俭节约闻名的消费者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正在与日俱增。

中国人的花钱能力到底怎么样?通过比较沪深300指数下的两个指标可见一斑。

彭博数据显示,沪深300可选消费指数的每股营收,自2014年第二季度起呈现下行趋势,已经跌至5年多来低点;而沪深300主要消费指数的每股营收却节节上涨,二者之间的差距缩小到有记录以来的最低。

股市暴跌打击信心

可选消费的弱势,说明经济的放缓已经影响了中国人花“闲钱”的意愿和能力。

上周二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第四季度GDP增长6.8%,逊于经济学家的预估中值6.9%,创下2009年全球衰退以来最低季度增速。

政府引导经济向消费驱动转型的过程困难重重,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与固定资产投资,全部在2015年年底时放缓。

彭博亚洲首席经济学家欧乐鹰在电邮采访中表示:“中国家庭变得更加谨慎,股市暴跌可能使他们的信心备受打击。”

在经历了2015年的大起大落之后,中国股市开年至今已经暴跌近20%,并于前周五步入熊市。

可选消费行业提供非生活必需的产品和服务,包括汽车、服装、奢侈品等等,而主要消费行业包括食品、饮料等日常用品。

可选消费板块在经济疲软时期,往往表现较差,而主要消费板块受经济周期的影响则较小。

消费股料最快复原

但欧乐鹰对于2016年消费仍然保持乐观态度。他表示,随着居民收入的增加,以及多年的房价涨幅,对家庭消费力将产生财富积累效应,今年消费板块有望成为经济中最可能复原的部分。

值得一提的是,在最近一个季度收入增长排前10名的主要消费板块个股中,白酒类和医药保健股占有8席,它们包括泸州老窖、五粮液、洋河股份、汤臣倍健、九州通、华东医药、上海医药、康美药业。

迪马克

曾精准预测去年股灾迪马克:中国股市至少再跌13%

曾经精准预测中国股市去年下跌的技术派分析人士迪马克认为,迈入新年以来已下跌16%的中国股市,可能至少还会再下跌13%。

身为DeMark Analytics创始人的迪马克称,上证综合指数可能从上周三2976.69点的收盘水平,跌至2500至2600点,恒生中国企业指数或将跌至7480点。

迪马克周三在纽约接受彭博电视采访时说:“我们坚信,只有当最后一个卖家都已经卖出的时候,市场才会见底。看上去恒生中国企业指数还会走低。我们确信下个水平是7480点。”

现年68岁的迪马克,1月5日曾预计恒生指数可能下跌15%至7933点。该指数上周三收于8015.44点,与他的目标相差大约1%。

迪马克曾为索罗斯的索罗斯基金管理和李昂古伯曼(Leon Cooperman)的奥米茄顾问公司(Omega Advisors)担任顾问。

他的公司设在美国亚利桑那州斯科茨代尔,利润来自向交易员收取指标使用费。用户也可以通过彭博专业服务付费订购其指标。

反应

 

名家专栏

股市身处泡沫?/奕帆丰顺

全球各地的股票市场正屡创新高。

标普500指数今年表现出色。作为美国股市的基准指数,标普500指数于2月份历史上首次突破5000点,随后在3月份连续第五个月上涨,年初至今的总回报率达到10.6%(以美元计值,截至2024年3月31日)。

同样的,日本日经225指数首次突破4万点关口,超出了1989年创下的历史纪录。尽管欧洲经济继续陷入困境,斯托克600指数仍与美国和日本股市一同创下历史新高。

投资者开始担忧股市过热并不意外。那么我们现在是否就处于“市场泡沫”之中?对于投资者来说,这里有些好消息:市场还远未进入泡沫区域。

估值偏高

以估值为例——随着股价大幅上涨,标普500指数目前的本益比为今年预期本益比的21.7倍。

虽然估值偏高,但与互联网泡沫时期的顶峰相比要低得多,当时股价的交易价格是预期本益比的近30倍。标普500指数必须再上涨38%,才会达到互联网时代的“非理性繁荣”(Irrational Exuberance)。

其他迹象亦表明股市目前尚未进入泡沫区域。

当前的股市上涨并非纯粹由投机和炒作推动,而是随着强劲的盈利增长,第四季财报好于预期,四分之三以上的标普500指数公司的盈利超出预期。

由人工智能驱动的代表性企业英伟达的股价在2024财年(截至2024年1月)上涨超过三倍,其盈利增长速度更快,全年净收入增长了581%,利润率为近50%。

市场未到狂热

换言之,当前的市场涨势并不是基于无根据的狂热情绪,而是建立在实际且坚实的盈利基础上。这与互联网泡沫时代形成鲜明对比,当时许多公司缺乏可持续的商业模式。

此外,推动股市走高的“七巨头”(Magnificent Seven)大型科技股的走势亦有所不同。由于盈利欠佳以及第一季交付量大幅下滑,特斯拉(Tesla)今年的股价缩水了三分之一以上。

Alphabet和苹果的股价亦表现欠佳;前者在搜索引擎市场几乎无敌的地位,现今却面临着由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新竞争者的挑战,而后者在iPhone销售疲软和监管压力增加的时期,并未展示出在人工智能方面的任何成果。

投资者对股市仍持一定的怀疑态度。尽管市场对人工智能的乐观情绪高涨,但并非所有科技公司都被视为赢家。只有那些表现出色的股票才会被投资者给予更高的估值。

此外,随着美国经济持续强劲增长,市场涨势不太可能突然停止。费城联邦储备银行最新的专业预测调查显示,经济学家目前预计今年美国经济将增长2.4%,较三个月前的1.7%有所上调,与去年2.5%的增长率相差不远。

劳动力市场依然强劲,家庭银行账户余额比疫情爆发前增加了32%,为经济提供了一定程度的缓冲。财政政策亦进一步增强了经济的动力,而且可能将加速增长。

估值仍昂贵

总结来说,我们认为市场目前远未进入泡沫区域。虽然从历史标准来看估值偏高,但迄今为止基本面的改善支撑了市场的涨势。

有鉴于此,我们并不提倡对股票采取激进的“全押”策略,因为与固定收益相比,股票估值仍然相对昂贵。在资产类别层面,我们认为投资者对股票相对于固定收益应持中立立场,因为两者均具有投资机会。

固定收益方面,我们继续看好短期债券,因为我们预计美联储今年不会降息。我们认为,通胀和利率将维持在较高水平并持续较长时间。

信贷质量方面,我们偏好投资级别债券,原因是在长期高利率环境下,高收益债券相对于投资级别债券面临更大的再融资风险。

股票方面,我们继续对半导体和数码经济股票持乐观态度。对于那些担心美国股票估值过高的投资者来说,好消息是美国以外的许多股市提供了具吸引力的机会,而且这些市场的估值远没有美国那么高。

鉴于日本经济的积极结构转型,日本仍是我们的首选股市。

此外,韩国、新加坡和马来西亚亦是受益于全球半导体升级周期的市场。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