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把私人誓言放在第一,孔明只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隐秩序唯一的希望,便只有司马懿父子了。
否极才有泰来的希望。
司马家族集曹家父子的大成,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只有这样的本领,才能够在那样的情境下脱颖而出,背负千古的骂名,一统天下。
司马家族所付出的代价,非常惨重。
唯有如此,才不致造成负面的影响,让后人以为这也是一条可行的途径而加以仿效。
当然,类似的案例会继续出现一段时间,那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
我们有三点心得,请大家参考:
1.天作孽,犹可追;自作孽,不可活
。
这虽然是一句老话,但历久弥新。一直到现代,仍然是金科玉律,并没有改变。
大自然的灾害,从某方面看,给人类造成祸患;从另一方面看,则有相当的好处。
譬如台风,带来狂风暴雨,很可能屋倒人亡。
然而大家才有水喝,不致缺水,则是它的好处。
人为的祸患,那就罪不可赦,必须自作自受,并没有回旋的余地。
隐秩序安排司马家族一统天下,属于天作孽。
大家若能体谅上天的苦心,好好作出合理的应对,其实很快就能够调整过来。
人们在多元化的思潮中,不能建立共识,造成主流文化,则是自作孽,必须自己承受一切的苦难。
2.对上天不能失望,对人们需要宽容。
年轻人对“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大多充满崇敬与向往,这是人类的可爱与可贵。
年纪愈大,往往对这一句话产生动摇,认为世界上既然没有完人,天地之间的正气,也值得怀疑。
由此可以证明太多的人,是愈活愈糊涂。
现代的老年人,贼多而宝少,成为高龄社会的一大隐忧。
隐秩序代表天地正气,恒久不会变质,也不可能丧失。
显秩序期待有完人出现,虽然自古迄今,真的没有完人,我们仍然要存有这样的高标准,才能够取法于上,而得其中。
刘备、孔明、关羽的思想,值得我们追求。不能在他们手中完成,我们才有努力的余地。
我们只要以刘备的仁厚、孔明的诚毅、关羽的忠义,作为学习的典范,至于他们的缺失,我们能够谨记在心,引以为戒,也就不需要加以苛责,过多计较了。
3.世界原本大同小异,人们必须兼顾并重。
21世纪人类的共同问题,即在于全球化本土化的冲突不断,很难获得协调。
全球化是不可抵挡的潮流,本土化则是各地区求生存的基本要求。这种情况,和三国时代实在十分相似。
曹魏、蜀汉、东吴的努力目标,都在一统天下,也就是现代所说的全球化。
但是,三个国家各有其不同的特性,似乎很不容易取得协调。
用今天的话来说,便是本土化的意识坚强,很害怕被外来势力淹没。
三国的结局,可以当作现代人类的借鉴。
求同存异
如果不能重视品德修养,人类的未来,实在令人忧心。每一个国家在要求与国际接轨,也就是走向全球化的时候,必定要走出自己独特的方式,才能避免为强势文化所淹没。
而强大的国家,也不应该要求全世界都要向他看齐,采取同样的模式,否则便是文化侵略。
显秩序既然不能涵盖隐秩序的全部,就具有不可避免的局限性,造成彼此的不同。
然而显秩序毕竟来自隐秩序,不可能彼此完全不一样。
因此各个显秩序之间,呈现大同小异,乃是必然的事实。
魏、蜀、吴三国,有大同的理想,也有小异的目标。
当时的人们缺少以大同包容小异的经验,所以一百年不能解决全球化与本土化的问题。
21世纪的人们,最好引以为鉴,走出一条合理的光明大道!
求同存异,凡事不应该要求百分之百,差不多就好了,是不是一个可行的途径?“差不多”长久以来,被严重曲解,值得大家深思。
我们必须正本清源,把它们真义说出来,那就是“不能差太多”。
小异就是不能偏离大同的整体目标,才有资格称为差不多。
蜀汉当年,如果明白这种不能差太多的差不多原则,说不定上天垂怜,不致争战这么多年,让好人几乎都死光了,只好让坏人当家。
是不是这样?大家不妨自己认定。
●完结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