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创业的疑惑

面对充满商机、诱惑与危机的社会,

即将走出校园、踏入职场的青年学子,



毕业后是该找份工作乖乖的去就业呢?

还是干脆来创业?

去年12月青年创业促进会的台湾与大马代表在吉隆坡相聚,今年1月则是大马到访台湾参访学习。左为雷智雄,右为黄志鸿。

先就业还是先创业?
就业与创业?

这个问题着实困扰了不少新鲜人。适逢两大青年创业组织的代表在马来西亚相会,不如听听两人的看法?

马来西亚创业促进会会长拿督雷智雄博士(简称雷)台湾青年创业总会秘书长黄志鸿(简称黄)



你是先就业还是先创业?

雷:

我十多岁就出来工作,学过很多东西,也在新加坡打过工几个月,21岁之后才创业,从打工、学习到进入创业期,其实这阶段是我们学习打工一族的心态和需求的时期,到自己创业时,你应以人为主,了解员工的需求。我觉得历经打工后再去创业的创业家可能会更了解人性化的管理。 

企业最重要的资产就是人,一家公司要迅速发展,有一个好领导固然重要,但公司要壮大、基业长青,就要靠团队,毕竟领导也会老的。 

所以,毕业后是要乖乖去就业,

还是干脆创业?

雷:

我一些朋友的孩子在完成学士课程后还要攻读硕、博士课程。我说,如果你有能力供他们继续深造是很好的,但个人建议最好是先工作一两年,吸取一些经验,知道自己未来要什么之后再去读研博士课程。就好像我们创业者去读硕博士课程,成效比他们更好,为什么?因为都是我们自己做过想要的,只是读书的过程会寻找理论、数据化佐证。传统华人企业很多都是随便、大概、差不多,但是未来不能再差不多了,一定要系统化、数据化、数量化。 

有些人读完书出来创业,步伐跑得更快;有些人完全没有学历但也成为大企业家……最重要是你的心态,不论你是打工还是当老板,就看你是以什么心态来对待自己的事业。 

创业要做好什么准备?

雷:

第一,对法律和知识要有所了解,尤其是法律和税务一定要懂,很多老板花了几十年把公司做大,结果品牌被人注册去,反而自己要去换名字;如果要去国外创业,更是要懂法律和税收。

第二,对市场、产品也要有所了解,打个比方如果你向人取货来卖,如果供应商突然坐地起价或者断货,你的供应链就会断掉,所以人都要有后备计划,比如有超过1个以上的供应商、员工生病了工厂都可以运作……各种东西要规划良好才去创业。 

在创业过程中,最重要是要有欲望。如果你的企图心不够强,你无法坚持下去。面对各种的挑战,举凡供应、金融风暴……等都要坚持下去而且都要懂,才能去创业。 

第三,聘请“对”的人。我们不一定要懂得会计、市场行销、人力资源……但起码要会去看报告,也要请到对的人把他们安排在对的位置。 

当然,小店创业根本没有这么多人手,尤其是大马的传统企业往往都是夫妻档,凡事一脚踢,当公司成长之后就要开始系统化。当企业规模小,你要勤劳、坚持和开发;到了中型规格,你要创意和创新,做人家没有的东西,做人家有的东西就要比别人做得更好,创意和创新是,一直要检讨,自己做过什么?面对什么挑战,现在怎样做好,明年后年要先为可能发生的未雨绸缪……当你的企业要做大时,这些都要懂的。 

很多人为了创业而创业,也有些人为了开店而开店,因为开了一家店赚钱就一直开分店,结果没有系统化管理,最后把自己的名声和品牌搞砸了,如果你开100家店不赚钱的不如开一家赚钱的更好?最重要是你要有良好的系统,站稳马来西亚才进军海外。

我们的目的不只是鼓励年轻人创业而已,同时也是提醒年轻人要有风险概念。——黄志鸿

大马的创业人口多吗?

雷:

大马的创业人口还是很多,你不要以为创业者是华人多,其实马来人更多。我们忽略了,友族的竞争力和教育水平逐年提升,现在搭飞机、坐商务舱或头等舱的都是马来人居多,那些小朋友看英文报、漫画,和父母用英语交谈,所以未来不要以为华人的竞争力还很强,其实是在下滑了。或许是70年代或80年代的父母过于保护子女。

创业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雷:心态问题吧。看东西要看得很细节,当你面对顾客的刁难、投诉时,如今的创业者喜欢逃避,即使员工投诉也不愿意面对。我觉得当火苗还没有大的时候就要扑灭它,当公司的管理层有问题、客户投诉有问题、当经营模式有问题,当产品有问题,他们都逃避不理会,但是问题积少成多,要救火时已经来不及了。 

一个创业者在面对任何的难题,包括客户、产品问题时,要自己去见客户、供应商逐一解决,所有小的事不解决演变到大时就难以解决了,很多失败者都是小事、简单的事做不好。 

当问题演变大了,他们无法解决后就喜欢“姓赖”——千错万错都是政府的错、大环境经济情况的错,和他们没有关系。

台湾创业风气盛,原因是什么? 

黄:

这可能和华人的习性有关,大家都喜欢当头嘛,“宁为鸡首,不为牛后”嘛;其次,台湾还算是相当友善的创业环境,而且是相当开放的地方,年轻人有非常多的创意和点子,还有政府提供的很多扶持措施,相对起来创业就比较容易。 

特别是这几年整个连锁加盟领域的发展,也相对缩短了台湾年轻人的创业门槛。台湾的连锁加盟事业非常蓬勃,我所知道的大概就有1000多个品牌。 

可否提供一些创业失败的原因和数据? 

黄:

创业是一种冲动,很多人在创业之前并没有真正做好准备。在这种冲动的情况下,当然会有失败率的问题,但是以台湾的创业成功率来说,算是高了,有50%的初创事业可以坚持1年以上,这样的比例算是高的,台业企业的平均寿命是13年左右,相对其他国家来说这个年限也是高的。 

但是年轻人创业失败最重要原因是没有准备好,特别是很多人在财务上的观念比较薄弱,等到他开始创业的时候,他有技术但是他在管理层面的经验不足,包括人事管理、财务管理,他没有成本概念,所以常常会因为这样……有时候会因小失大。 

我们虽然是青创会,但我们的目的不只是鼓励年轻人创业而已,同时也是提醒年轻人要有风险概念,所以我们本身就有非常多的配套和措施来帮助年轻人,让他们在创业之前已经具备了一些观念和风险意识来减少他们创业的冲动和创业失败的几率。 

现在很多人搞网络创业,你有什么看法?

雷:

你开一家1000方尺的店面,放100样产品,1000个人经过可能只有20个人进来,20个里可能只有2个人买,店里还开了灯光冷气还有员工,但网络完全不需要这些,以阿里巴巴和天猫是很成功的例子,产品放在网上卖晚上你去睡觉,订单还是继续来。 

网络交易是未来的趋势,政府应提升大马的网络速度,无形中将提升大马的网络成交量。 

台湾似乎有很多人开设网络商店?

黄:

特别是年轻人非常多。台湾的网络商店发展可以说发展得非常早和成熟,就我自己,每一年在网络上购物的经验至少有10次以上,更何况其他的年轻人,现在几乎很多产品都会直接在网络上购买。 

台湾的创业者和大马的创业者,有什么不同的特色? 黄:

我觉得台湾的青年比较有想法和创意,他们的脑袋比较活,可能和台湾整个社会风格很开放有关,所以年轻人有很多创意和想法,这几年马来西亚进步非常快,所以台湾的优势还能够维持几年实在是很难说,随着互联网的连接,大家慢慢的都缩短了距离,包括知识也是,今天的知识可能明天就过时了,所以很快马来西亚就快跟上了。 

为何加入青创会? 

雷:

我们的任务是协助会员解决创业面对的问题,例如提供政府最新的措施、条规等资讯予会员、举办如消费税之类的讲座与课程、邀请国内外杰出企业家进行交流分享、安排企业拜访、出国考察……帮助会员缩短创业的冤枉路。 

我们现在也有设立女性创业组和青年创业组,希望鼓励更多女性加入,提升她们的创业能力也协助单亲妈妈和家庭主妇寻找额外收入来源;青创业组的目标是吸引尚未踏入社会的学生,有些青年从大学毕业出来后可能暂时还没有目标,让他们和成功人士交流,或许会激发他们的创业意念。

在创业过程中,最重要是要有欲望。如果你的企图心不够强,你无法坚持下去。——拿督雷智雄博士

马来西亚创业促进会与台湾青年创业总会简介:

●马来西亚创业促进会(简称青创会“PUMM”)是由创会会长丹斯里李金友联同多位企业家共同发起并于1993年7月10日正式成立,使命是为大马新晋创业家提供各类协助,实现创业梦想,与台湾的青创总会为姐妹会。 

●台湾青年创业总会(简称青创会)成立于1972年,以辅导青年创业为宗旨。

反应

 

职场

许咏胜播客之路 5年成个人理财“金话筒”

报道|郑美励   摄影|王宥文/受访者提供

在马新一带经营播客(Podcast)能够维持生计,甚至发展成为一门事业吗?至少许咏胜(Reggie koh)证明这种可行性是存在的。

许咏胜是新加坡知名个人理财知识播客,他涉足声音经济的驱动力是源自于对“投资大师”的怒火。是的,创业动机和理由千千万,打假也是一种动力。

人称Reggie的许咏胜是新加坡个人理财领域播客网络The Financial Coconut的创办人。这个由他创办的播客节目诞生于2019年,从个人理财知识的分享起步并将内容扩展到职场、房产投资、股票和创业等领域,采访了许多新加坡个人理财界的大咖,国会议员林志蔚、新加坡总统候选人黄国松也曾上过节目接受访问,5年以来,累积上线英文节目超过500集,中文节目70集。

从5年前的单打独斗,一人包办企划、拍摄和剪辑,如今的许咏胜已经拥有一组团队帮忙他分担工作,毕竟如今他已不止是录制自己的播客节目,也为知名企业品牌制作线上理财、投资节目。

回想当初,开设播客节目时许咏胜可没想过会有今天这番成绩。在投身于播客节目之前,许咏胜曾经是新创企业联合创办人、咨询顾问企业的联合创办人,2019年他远离高压的新加坡职场,来到吉隆坡休息抒压。

创办播客节目原因

过了半年悠哉闲哉的日子,他开始觉得生活有点无聊,朋友也在问他“你这么年轻就什么都不干了是吗?我就觉得有点心虚,不然就做点东西咯。”

要做什么呢?本就有收听播客节目习惯的他,决定从这里下手。

许咏胜并不是富二代,但他靠着早年投资股票、虚拟货币赚到的收入足以“上岸”。在网上冲浪时频频被各类“投资大师”的广告跳出来打扰令他不胜其烦;其次所谓“投资大师”贩卖焦虑、恐惧和不切实际的希望,更令他十分恼火。

当时他心想,不如拿起麦克风录制和分享自己的想法,放到网上去与“假大师”唱反调,“因为我觉得他们讲的东西是废话。”

声音可以创造收入

每一年的生日许咏胜都想尝试不同的新事物,给自己来点新意,2019年他的生日新搞作是制作播客节目,第一集他分享自己为何会在大马生活,为什么制作播客节目;第二集他开始聊如何储蓄;第三集开始聊如何针对薪资与老板讨价还价;然后是投资、保险、房地产等等……初期他只是分享自己的观点,但当自说自话已经缺乏新鲜感时,他开始邀请专家或权威人士作客。

经过几十集的积累,他的播客节目开始“火”了,收听人数增加之余也陆续有财经、金融、保险类商家找上门谈合作,这促使他改变想法,开始认真把播客当成事业来经营,“我也没有想过可以赚钱,就是打发时间,可是慢慢慢慢又好像可以啊,然后就慢慢慢慢做下去咯。”

“刚开始也不是特别专业,”随着节目慢慢累积听众,许咏胜越发意识到自己作为一种传播媒介,有必要传递正确的资讯,因此对于内容更为谨慎,他也开始摄取大量财经相关知识,确保自己的播客内容不仅有趣、言之有物也具权威。

创业之旅高低起伏

他指出,疫情爆发促使人们和商家把重心转移至线上,让当时属于小众频道的他也能分一杯羹,包括与一些银行配合,让他备感激励与鼓舞。

在巅峰时期,许咏胜的播客节目曾经一度每周上线5集(含旗下其他主持人的播客节目在内),但随着2022年全球股市前景不佳,广告客户大砍开支和预算,他也腰斩不少节目,2023年市场开始回暖,他的播客生意也上了轨道,有重复的客户以及广告预算提高,除了原有的英文和中文播客节目,他也锁定马、新、印尼文化圈,打算增设马来文节目。

这5年间其实他也多次有过想放弃的时候,但妙就妙在每每他想放弃时又总有机会(广告商)出现让他又有了坚持的动力,“那就继续做咯,然后厂商会累积的嘛,他们做的开心明年就会再找你,然后就这样一个一个累积上去,慢慢做起来咯。”

想当播客,有何建议?

1. 少说废话

在许咏胜看来,新涌现的播客聊太多废话而且并不精彩,既然如此何不往专业路线前进。他指出,如果自己是某个行业的专家,自然有更多扎实的内容可分享,但即便并非专家,却可以扮演好优秀主持人角色,为专家搭建舞台,让他们聊健康、金融、流行的产业甚至汽车,重点是让自己的播客节目成为相关行业的佼佼者。从现实层面来说,对于日后的变现也有所帮助。

2. 长期经营

“舞台站久了就是你的,是不是吴宗宪讲的?”许咏胜打趣的说,他坚持得够久,在新加坡同类型的英文、中文播客节目中,已经少有竞争对手,一些竞争者已经消失或奄奄一息或运营不善。

例如一些长期不与网络、新媒体平台配合的跨国金融机构如今也打破传统,开始和许咏胜洽谈合作,对他来说这是一种小突破。至于原因,他理直气壮的说:“因为我是新加坡唯一的中文财经频道,所以他就跟我配合咯。”

3. 内容为王

“你要让人家觉得说,这档节目好像来的人都很有意思,不一定要每个人都是大名鼎鼎,不是一定要No.1的医生。当然你会希望最终有名医名师上你的节目,这个对你的节目是一种突破,可是你跟听众的关系必须要建立在你可靠、可以信任、聊的内容有水准,我觉得这个还是很重要的。”

他形容,打造一个平台让很多厉害的人乐意把他们的经验在节目上分享,这便是该平台的亮点。早年要邀请受访者时,他也吃过闭门羹,但如今早他已不烦受访人选,反而在挑选受访者时有3大标准:

(1)影响力,是否为相关领域权威人物;

(2)网络上追随者/粉丝人数;

(3)是否有故事可分享,口才如何。他指出,甚少有受访者可以满足3个标准,通常都是3选2即可。

新马双城记:赚新币圆退休梦?

根据许咏胜的分析,听众群以白领中产阶级为主,当中约30%至40%听众推测是大马人、约30%的“新加坡听众”可能是在新加坡工作的大马人,因此节目中偶尔也会谈到大马人才到新加坡就业的现象。

●多少薪资值得加入赚新币大队?

许咏胜建议到新加坡求职网站查询市场薪资水平,若要求的薪资比市价低10%至20%,在新加坡雇主眼中便是具竞争力的人才。

“不是说大马人过去新加坡,要赚多少钱才划算,其实主要还是你过去新加坡后的生活方式,你想象的生活还有你可能10年的规划是什么,然后从那边去看,但是市场的估价还是很重要。”

他指出,新加坡中产阶级的中等收入约为5000新元(约1万7518令吉)左右,大学毕业生(不论新旧)的平均薪资介于8100新元至8200新元(约2万8379令吉至2万8730令吉)之间,这类人士极可能已是主管阶级,因此当一名已任职主管的大马人到新加坡就业(合理推测寻找主管的职位)也可以此为衡量。

他建议有意往新加坡求职的人尽早行动,而在大马累积数年工作经验后赴新加坡求职相对吃香,“因为你有经验,而且你愿意比新加坡人便宜一点点,而且你又愿意熬,当你要和公司讨论薪资时,这是最好的支撑点。”

●马新汇差持续扩大?

许咏胜指出,考量到马币对新币的贬值率约5%,换算之下相当划算,赚新币然后在家乡贷款买房俨然已成为赴新工作者的选择之一。除此之外,他认为,虽然新加坡当地银行的定期存款利率极低,但受政府规范的现金管理平台陆续出现并提供有吸引力的利率,当地银行亦在陆续推出新产品,新加坡股市、美国股市。

在他看来,若两国汇差持续扩大,在新加坡的大马人只需花更少时间就能达成提早退休、回乡养老的心愿,与此同时也会吸引一批新加坡人来到大马经商或过生活、退休。

他观察到一个现象是越来越多白领阶级把家人迁居到新山,然后自己在新加坡租住小房子来把控物价,至于每日往返新柔长堤工作,他直言虽然可以省下一些费用但却相当耗神,白领阶级委实没有必要这么操作。

●保险买多少?

大马人在新加坡因病因伤入院无力缴付庞大医院费的新闻时有所闻,许咏胜提醒关注自身安全保障。

“马新主要的不同在于大马的医疗是免费的,所以买医疗卡之类的都是希望可以去私立医院,在新加坡的话,其实政府医院是蛮不错的,所以这个必须和保险经纪商量买什么。如果你长期待在一个国家,买当地的保险比较划算,毕竟原有国家买的保险产品一旦出了国,一些保障就会失效或者打折。”

至于“保险应该占收入多少巴仙?”,许咏胜直指出这是错误的想法,重点应该是能够获得多少或多好的保障,而非根据薪资的多少巴仙率来决定保障,“我可以赚很多钱但我保费不一定很高,重要的是我可以拿到保险产品有多好。”

●吉隆坡飞新加坡的秘密?

许咏胜指出,往返马新机票最贵的部分是新加坡征收的机场税,而从吉隆坡飞往新加坡的单程机票,自然收取令吉,因此单程飞往新加坡的机票相对便宜,想节省塞车时间又省钱的人士不妨考虑从大马搭飞机往新加坡,但由陆路返回大马。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